瓦當是中國古代建築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個筒瓦的瓦頭,形狀有半圓或圓形,表面多裝飾有花紋或文字。它既有保護房屋椽子免受風雨侵蝕的實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裝飾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當集拓
- 又名:陳介祺藏瓦當拓本
- 主題關鍵字:金石拓片
- 出自:《陳介祺藏瓦當拓本》
簡介,歷史傳承,相關資料,
簡介
題名: 瓦當集拓
又名: 陳介祺藏瓦當拓本
主題關鍵字: 金石拓片
圖片
Image
Image
原文
原文
一名《陳介祺藏瓦當拓本》。收戰國、秦、漢瓦當九百餘種。清陳介祺藏。清光緒年間(1875-1908)拓本。總計18冊。拓本高34.5厘米,寬23.5-23.9厘米。毛裝。
歷史傳承
中國最早的瓦當集中發現於陝西扶風岐山周原遺址,這裡是西周的發祥地,多為素麵半圓形瓦當,個別的有重環紋半瓦當。到了戰國時代,七雄爭霸,各國所用的瓦當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圖像瓦當為多如山東臨淄齊故城出土的樹木雙獸紋半瓦當;河北易縣燕下都出土的饕餮紋半瓦當;陝西鳳翔秦都雍城出土的動物紋圓瓦當和鹹陽出土的雲紋、葵紋瓦當等,其中以秦動物紋瓦當最為傑出。秦代以後,雲紋、葵紋瓦當流行了起來。進入漢代,瓦當在使用的廣泛性和藝術性方面都臻至它的鼎盛時期。分布的地域極廣。西漢瓦當除了變化多端的各式雲紋瓦當外,西漢中期出現了瓦當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大類——文字瓦當,其直徑多在15-18.5厘米之間,小的直徑有13厘米,大的可達22厘米。文字少則1字,多則12字。依文字內容可分為宮苑、官署、祠墓、宅舍、吉語、紀事等幾大類。文字的寫法線條在剛柔、曲直、方圓、疏密、倚正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高度的和諧,或方峭,或流美,渾然天成,令人嘆為觀止。西漢文字瓦當,字大而遒美,量多而變化無窮,實為西漢書法之珍貴遺存。圖像瓦當已不是漢代瓦當的主流,但漢長安城一帶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當卻是圖象瓦當的壓卷絕唱。四神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四神瓦當有幾種不同的版別,構圖雍容堂皇,製作精工細緻,藝術水準極高。東漢以後,瓦當藝術走向衰落,伴隨著佛教的傳入,文字瓦當和圖案瓦當逐漸衰落,蓮花紋瓦當興盛起來,還有少數的佛像瓦當。宋以後,瓦當藝術日落西山,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瓦當不但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它的圖案、文字有助於了解古人的歷史淵源、習俗風尚,並對古代歷史地理、思想意識的研究有相當的參考價值。正因如此,唐宋以來,瓦當已引起了好古者的重視,在唐宋文獻中記載有當時人用瓦當做成硯台使用。清代隨著金石學的興盛,瓦當收藏之風大盛,許多象陳介祺、羅振玉這樣的大學者都傾心於瓦當的蒐集與研究,康、雍、乾時期開始了對瓦當的專題著錄,而對它的專題研究則是二十世紀後五十年的事情了。
相關資料
陳介祺(1813-1884),清末金石學家,著名的收藏家。字壽卿、酉生,號簠齋、伯潛。山東濰縣(今濰坊市)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方略館分校。鹹豐四年(1854)辭官歸里,自號海濱病史、林下田間大夫。好藏古物,又長於墨拓。工古文字學。簠齋收藏之富,鑑別之精甲於天下,僅舉其有銘文者,計商周銅器248件、秦漢銅器97件、石刻119件、磚326件、瓦當923件、銅鏡200件、璽印7000餘方、封泥548方、陶文5000片、泉鏡鏃各式范1000件。陳氏於古文字學之貢獻有鑑古、考古、釋古、博古四個方面。與吳式芬、吳雲、潘祖蔭、吳大澄等文字之交甚密。卒於光緒十年(1884),享年七十二歲。
茲選照陳介祺所藏十八冊瓦當拓片中三件,為第十冊第十一幅西漢“千秋萬歲”吉祥語圓瓦當(高17.3厘米,寬17厘米)、第十七冊第十九幅戰國樹木雙獸紋半瓦當(高7.4厘米,寬13.6厘米)、第二十四幅戰國秦龍虎紋半瓦當(高8.8厘米,寬16.1厘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