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第二

瓦爾登湖第二

《瓦爾登湖第二》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作者 [美] B·F·斯金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爾登湖第二
  • 原作名:Walden Two
  • 譯者: 樊凡 / 王之光 
  • 出版年:2016-3
  • 頁數: 323
  • 定價:32.00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0112789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瓦爾登第二》(Walden Two)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B. F. Skinner)發表於1948年的一部烏托邦式小說,它以梭羅(H. D. Thoreau)的名著《瓦爾登湖》為靈感,以行為主義心理學(behavioral psychology)為基礎,描述了一個虛構的小社會(small community)的生活。這個小社會像梭羅筆下的瓦爾登烏托邦一樣,也是一個自治的、自足的社會,但是兩者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是,斯金納採用了實驗對照(experimental control)方法塑造他的瓦爾登第二。
瓦爾登第二的居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擁有豐富多彩的社會關係(social relationships)和家庭生活,能盡情創造美術、音樂和文學作品,能盡情享受遊戲和休憩。瓦爾登第二是自治的(self-governed)小社會,其成員同意服從一套自控技術法規(code of self-control techniques),該法規保障了居民以最低程度的緊張為代價,過上一種富於創造性的、多產的幸福生活。同時,瓦爾登第二設有若干名顧問(counselors),輔助居民的自治,他們督導居民的行為,隨時幫助居民解決在執行上述法規時遇到的問題。 瓦爾登第二立有一部憲法,但是,只要瓦爾登第二的全體設計者(Planners)和三分之二管理者(Managers)投票贊成,憲法便可修改。憲法規定設立一個“設計委員會”(Board of Planners),由三男三女組成,作為瓦爾登第二的政府。之所以叫做“設計委員會”,是因為最初瓦爾登第二僅僅是一紙設計方案。委員的職責是保證小社會的成功。他們制定政策,視察管理者的工作,關注全社會的總體運行情況,同時具有一定的司法職能。每一位委員任期最多十年,委員若有缺額,則由管理者提出兩個候選人,供委員會選擇。 管理者是專家,負責瓦爾登第二各個部門的工作和服務。書中沒有明確指出管理者是怎樣產生的,但是由於設計委員會,所以很可能是他們任命的。除了設計者和管理者,瓦爾登第二還有兩種角色:工人和科學家。科學家開展實驗,實驗項目包括動植物的育種,嬰兒行為的控制管理,等等。
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梭羅的瓦爾登和斯金納的瓦爾登第二有很大區別。前者提倡以個人為單位的自治,後者提倡以整個共同體為單位的自治。斯金納的言外之意是:在塑造人的行為時,個人自由意志的影響不如環境的影響那么強大。 《瓦爾登第二》發表後引起很大反響,不僅有很多評論,而且幾十年來有不少人在現實中模擬創造這樣的社會,例如1955年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紐哈芬,等等。

作者簡介

伯勒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是20世紀後半葉最著名的心理學家之一。他於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漢納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在斯金納晚年回憶中,父母對其管教嚴格。父親假期曾帶他參觀鄉下的監獄,以體會行為不當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在讀中學時,他擅長文學,但科學成績不佳。1922年,斯金納進入漢密爾頓學院學習文學。大學畢業後,他投身於文學事業,但結果一事無成,還差一點因精神問題去看心理醫生。後因受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和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等人著作的影響,決定轉向行為主義心理學。他曾經指出,其科學生涯的一項指導原則就是巴甫洛夫的一句簡單格言,即如果你控制了你的環境,你就會看到秩序。斯金納於1928年進入哈佛大學讀研究生。他制訂一個嚴格的日程表,堅持將近兩年。他每天早晨六點起床,一直自學到吃早飯,然後去上課,進實驗室,去圖書館,直到晚上九點上床。他最終於1931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並留校工作。1936年,斯金納轉赴明尼蘇達大學任教,逐漸成為美國著名的實驗心理學家。1945年,他到印第安納大學擔任心理學系主任。三年後,他又重返哈佛大學,進入其學術生涯中異常多產的時期,並將其行為主義觀點推廣到各個具體領域。他於1958年被授予極負盛名的埃德加·皮爾斯(Edgar Pierce)教授銜,此後一直任教於哈佛大學。1958年斯金納獲得美國心理學會授予的“傑出科學貢獻獎”。 1968年獲得美國總統頒發的最高科學榮譽——國家科學獎。1990年又獲得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首屆心理學傑出終身貢獻獎。同年8月18日,斯金納因白血病逝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