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合甫亦譯作“瓦哈甫”,古維吾爾語音譯,意為“牲畜的全稱”。解放前,新疆維吾爾族地區 (主要在南疆) 伊斯蘭教宗教上層人員占有的土地、房產、水磨等的通稱。是伊斯蘭教宗教關係掩蓋下的封建地主經濟所有制形式。其中以土地為主要組成部分,稱“瓦合甫地”、指維吾爾農民信徒為“贖罪”而獻給寺院或公益事業的土地,或被地主階級和宗教上層兼併、霸占的土地。
這些土地名義上屬寺院或公益事業,實為封建地主階級所掌握、控制,有清真寺瓦合甫地、麻札瓦合甫地、宗教學校瓦合甫地、古蘭經瓦合甫地等20餘種名目。宗教上層統治者利用掌握的瓦合甫,與世俗地主相勾結,對農民進行封建剝削。解放後,在民主改革過程中,對這種所有制進行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