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葉帚菊(學名:Pertya henanensis Y. C. Tseng)是菊科帚菊屬植物,莖粗壯,有縱棱,無毛,葉互生,疏離,葉片薄紙質,卵形至闊卵形,花柱長約11毫米,花柱分枝短,內側扁,頂端鈍圓。
生長於海拔950-1110米的山頂疏林下或山谷密林中,分布於河南西部(嵩縣)和四川東北部(昭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瓜葉帚菊
- 學名:Pertya henanensis Y. C. Tseng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帚菊木族 Mutisieae
- 屬:帚菊屬 Pertya
- 組:帚菊組 Sect. Pertya
- 種:瓜葉帚菊
- 分布區域:中國河南、四川
- 系:三脈系 Ser. Scandentes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直立草本,高達1米或不及。莖粗壯,有縱棱,無毛,直徑約6毫米;枝纖細,幼時密被短柔毛,後逐漸脫落,節間長3-4厘米。葉互生,疏離,葉片薄紙質,卵形至闊卵形,長5.5-10厘米,寬3-7.5厘米,頂端漸尖,具長約2毫米的芒狀小尖頭,基部闊楔形或有時截平,無心形者,邊緣具角狀疏粗齒,上面僅沿脈上被疏毛,下面被長柔毛,脈上尤著,有緣毛;基出脈3條或有時5條,側脈極彎拱,在下面明顯凸起,小脈較多,明顯網結;葉柄長5-8毫米,密被長柔毛,基部擴大,外側膨大,內側凹陷,凹陷處為一密被白色絹毛、長約2毫米的腋芽所充滿。頭狀花序在枝頂腋生,單生或雙生,花期長約2厘米,直徑約1厘米,每一頭狀花序具花7-9朵;總花梗纖細,長4-15毫米,被柔毛;總苞圓筒形,長約1.5厘米,直徑5-6毫米;總苞片6-7層,背部有深的縱溝槽,被長柔毛,並有緣毛,外層卵形,長約2毫米,寬僅1毫米,頂端近圓,向內層漸次為長卵形至長圓形,長4-9毫米,寬2-3毫米,頂端漸狹或鈍,最內層線形,長約11毫米,寬近2毫米,頂端略尖;花托無毛,直徑約2毫米。花全部兩性,花冠管狀,長10-11毫米,檐部稍擴大,5深裂,裂片線形,外卷,約與花冠管等長;花葯線形,長約6毫米,頂端尖,基部箭形,耳芒尖,長約3毫米。花柱長約11毫米,花柱分枝短,內側扁,頂端鈍圓。未成熟瘦果圓柱形,長約5毫米,具10粗棱,無毛或僅於頂端被極疏的短柔毛。冠毛多數,粗糙,污白色,長約8毫米,基部聯合。
近種區別
瓜葉帚菊外形酷似心葉帚菊Pertya cordifolia Mattf.,而主要區別在於本種的葉具角狀粗齒,基部闊楔形或截平,絕無心形者。頭狀花序單生或有時雙生於枝端葉腋內,不復組成團傘花序,總花梗長4-15毫米長;花冠較短,長10-11毫米,花冠裂片與花冠管近等長,外卷。果無毛或僅於頂部被略被短柔毛。
生長環境
瓜葉帚菊生長於海拔950-1110米的山頂疏林下或山谷密林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河南西部(嵩縣)和四川東北部(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