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簞酒

瓜簞酒

自古以來,瑤族人民大都居住於高寒山區,勞動強度相當大,經常要以酒來活血禦寒;再加上瑤胞好客,親朋好友來了,要以酒相待,開懷暢飲。因而大多數男女都愛喝酒,特別喜愛自家釀製的“瓜簞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瓜簞酒
  • 原料:玉米粒或碎玉米
  • 飲用:加水用大鍋熬煮
  • 特色:濃郁香醇,清甜宜人
釀製,飲用,特色,

釀製

釀製“瓜簞酒”以雜糧為原料,如玉米粒或碎玉米、小米、旱禾米、紅薯絲等混在一起蒸飯,然後將農曆八月十五上山採集的山藥製成的特種酒麴藥粉撒在酒飯里拌勻。拌酒藥時對溫度特別講究,因為酒飯由多種雜糧組成,粗細不一、長短不一、乾濕不一,且四時氣溫不一,如果溫度掌握不好,就不可能釀出好酒。拌好酒藥後,盛入缸中,壓個半實。然後在酒飯中開一個小碗深的酒井,將缸加蓋,並保好溫。兩天后酒即釀成,揭開缸蓋,可見“酒井”中已是滿滿的“香泉”。這時又將酒拌勻,盛入壇中醃放,保存期延長至數月或半年,這酒便是瑤家的“老窖”。

飲用

飲用時,將釀好的酒從壇中取出,加水用大鍋熬煮後再用瓜簞舀出。這瓜簞通常長約50厘米,形狀像一個擴大了的彎把菸斗,又如同一段握緊了拳頭的臂膀,圓圓的簞頭有小碗般大小。細觀之,會發現這原來是瑤家房前屋後種植的一種葫蘆瓜,成熟後在瓜頭上開一個圓口即成。也正因為酒具獨特的外形,所以酒才被稱為瓜簞酒。 瑤胞飲酒豪放、熱烈,大家舉碗,均須一飲而盡,不容細品慢咽。酒宴開始時,女主人手持瓜簞,依坐序給客人面前的酒碗斟滿,男主人便率先站起來舉碗,同客人們一飲而盡。女主人再依次給大家斟酒,嘴裡用瑤語念叨著“年溫年恩一瓜簞”,意思是各位吃這瓜簞酒感覺是濃了還是淡了呢?由於酒仍在大鍋里,如果濃了可添水,淡了則可加酒糟,酒精度可隨意變化。飲上幾碗後,女主人會適時把瓜簞酒的度數再降低一些,以免酒量淺的客人不勝酒力。在瑤家飲“瓜簞酒”時,常可聽到“苦年,苦年,再來一瓜簞(瑤語,即好酒,好酒,再來一碗!)”的贊酒聲,飲酒的客人們無不連連叫好,沉醉於這瑤家佳釀之中,流連忘返。

特色

瑤族人民待客熱情,有客上門,即用家釀酒盛情款待,以葫蘆瓢作酒杯,因稱之“瓜簞酒”。這種酒既吃酒又吃糟,濃郁香醇,清甜宜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