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楞柱

瓜楞柱

瓜楞柱又稱脊瓜柱,瓜稜柱。宋式大木作構件名稱。柱子外部帶楞,瓜柱上有八楞的稱八楞柱,有兩種做法,一為整木砍、刨而成,一為拼貼或包鑲面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瓜楞柱
  • 外文名:Melon corrugated column
  • 別稱:脊瓜柱、瓜稜柱
尚乾鎮庵塔浮雕“飛天”,柱分類,圓柱,方柱,瓜楞柱,梭柱,龍柱,

尚乾鎮庵塔浮雕“飛天”

坐落在閩侯縣尚乾鎮塔林山上的庵塔,俗稱安塔,又稱雁塔,建於南朝陳太建年間(569-582年)。塔為八角、實心、仿木樓閣式七層石塔,高約二丈五尺,座徑近一丈。雙層須彌座,基座八邊浮雕飛天等圖案。浮雕龍如蜥蜴,風如雞,形象古拙。每層各面中有佛龕,第一層佛龕浮雕三尊生佛至七層每龕一尊佛。各層均雕平坐、護欄。轉角為瓜楞柱。各層用整石浮雕疊設出檐,檐面刻瓦壟、勾頭、滴水,頂為寶蓋和五級相輪塔剎。
瓜稜柱瓜稜柱

柱分類

按形狀及所雕題材,閩南的石柱有以下幾種。

圓柱

圓柱的等級僅次於龍柱、花鳥柱,寺觀、祠堂、民居的柱(步柱)、內金柱(青柱)多使用。

方柱

方石柱比圓石柱節約工料,等級也最低,多用於廊柱、櫸頭間等處。方石柱往往將轉角抹為平直、圓弧或掐角的海業形。連江縣仙塔的柱子斷面為海業形,是福建最早的例子。漳州的明代石坊中的中柱、擎檐柱均為海棠形柱。還有一種變截面方柱,將上段的1/3或2/3抹斜。或者下方而上圓,下段1/3的斷面為正方形,其上過渡為圓形,柱頭又為正方形,外觀穩重而又富於變化。

瓜楞柱

斷面呈南瓜狀的柱子,稱瓜楞柱,古稱束竹柱,閩南俗稱“梅花柱”。泉州崇福寺應庚石塔,北宋熙寧年元年(1068)、石獅市寶蓋山姑嫂塔,紹興年間(1131-1147)1、潦州市龍海白礁慈濟宮後殿檐柱(宋)、晉江市安海龍山寺鐘樓與鼓樓內柱(宋)、泉州塗門街清真寺奉天壇(宋至元代)皆用之。泉州市開元寺大雄寶殿內柱有斷面八角星形柱、方形訛角柱、八邊形訛角而八面內凹的葵式柱。葵瓣式柱可視為瓜楞柱的變化形式。明代陵中的石望柱往往作此柱式,如江蘇盱眙縣的明祖陵神道柱。

梭柱

梭柱是柱頭、柱腳卷殺形成梭形的柱子,在閩南俗稱“凸肚柱”、“橄欖肚柱”。
梭柱的斷面有圓形、瓜楞形、六角形、八角形幾種。梭柱的使用,主要出於建築美學上的考慮。因為人類的視覺誤差,即使一根直柱或上細下粗的柱子,遠觀時其外輪廓至兩端也會變形,故兩端卷殺(頂部往往卷殺大些),使中間微凸,柱子輪廓優美,線條飽滿。梭柱還有結構力學上的作用,因為柱子是軸心受壓構件,但獨立無倚的大柱經常會有偏心受壓的情形,梭柱可抵抗中間可能出現的撓度。木材纖維密度柱心大而外圍低,兩端收殺也可防止柱頭、柱腳有裂縫時可能出現的劈裂。
梭柱梭柱

龍柱

閩南廟宇大門、大殿的明間外檐柱,多用白石或青石雕成龍柱。龍柱,民間稱“雕龍柱”。龍柱的柱心有圓形、八角形、六角形、瓜形幾種。清代以來,寺觀的山門、正殿的檐柱必用龍柱,而且多用透雕的形式。
龍柱龍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