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結縣(瓊結)

瓊結縣

瓊結一般指本詞條

瓊結縣(藏文:འཕྱོངས་རྒྱས་རྫོང,藏語拼音:Qonggyai,威利:'phyongs rgyas rdzong)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山南市中部。地理坐標東經91°.61′-91°.72′、北緯29°.01′-30°.36′。總面積約1030平方千米,人口約1.74萬人。地處喜馬拉雅山北坡,全縣地形三面環山。物古蹟眾多。最為著名的有吐蕃王朝時期藏王墓群,赤松德贊記功碑和基碑,藏王墓石獅,均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瓊結縣地處西藏南部、雅魯藏布江中游南岸的瓊結河谷地。面積10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萬畝,草場面積1.3萬畝,林地面積0.72萬畝。總人口18807人(2010年)。轄8個鄉,35個村民委員會。

瓊結縣2015年1至9月,實現工業總產值2407萬元,工業增加值1203萬元,主營業務收入2407萬元。1至8月份,瓊結縣財政總收入為1100.34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03萬元,同比增長48.68%。

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瓊結縣退出貧困縣(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瓊結縣
  • 外文名稱:Qonggyai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西藏自治區山南市
  • 下轄地區瓊結鎮,拉玉鄉,下水鄉,加麻鄉
  • 政府駐地瓊結鎮
  • 電話區號:0893
  • 郵政區碼:856800
  • 地理位置:西藏南部
  • 面積:1030平方公里
  • 人口:18807人(2010年)
  • 方言:藏語
  • 氣候條件:高原氣候
  • 機場:拉薩貢嘎國際機場
  • 車牌代碼:藏C
  • 行政代碼:542225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分布,地理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形成,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經濟狀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文化,醫療,就業,固定資產,財政收入,消費水平,交通概況,名優特產,風景名勝,歷史名人,榮譽,

歷史沿革

瓊結,藏語意為“房角懸起多層”。
瓊結縣
第八代藏王辭世後被葬在青域,建起第一座藏王墓。
從第九代到第十五代贊普時期,先後在瓊結青瓦山上修建了6座王宮。
到6世紀末,在瓊結建立了匹播城,這是西藏最早的城堡。
吐蕃王朝時期,瓊結屬於約茹青哇青域區的青隆千戶所。
公元1268年,薩迦地方政權在瓊結縣的唐布其鄉一帶設萬戶府。
14世紀中葉,帕莫竹巴地方政權在瓊結建宗。西藏噶廈政府時期,瓊結為一大宗,屬於山南基巧管轄。
1957年,瓊結宗改為瓊結縣。
1959年6月,設立瓊結縣,隸屬山南專區管轄,縣政府駐瓊結鎮。
1960年,隸屬山南專區管轄。
2016年2月,山南撤地設市,瓊結縣屬山南市管轄。

行政區劃

全縣轄1個鎮、3個鄉:瓊結鎮、拉玉鄉、下水鄉、加麻鄉。共有5個居委會、16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瓊結鎮瓊結雪居委會。
瓊結縣瓊結縣
瓊結鎮:轄5個居委會:雪康、仲堆、白日、瓊結雪、東嘎。
拉玉鄉:轄6個村委會:日瑪崗村、德慶檔村、強吉村、堆巴村、拉玉村、白那村。
下水鄉:轄4個村委會:下水村、昆門村、唐布齊村、久村。
加麻鄉:轄6個村委會:加麻村、特日村、扎西村、金珠村、白松村、昌嘎村。

人口分布

瓊結縣常住人口17093人,占山南市人口的5.20%,每平方米人口密度16.60人,戶籍人口18807人(2010年)。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瓊結縣地處西藏南部山南市、雅魯藏布江中游南岸的瓊結河谷地帶。91°.61′-91°.72′、北緯29°.01′-30°.36′,平均海拔3900米,全縣版圖面積1030平方公里。

地形形成

瓊結縣處藏南谷地,雅魯藏布江中游的瓊結河流域。西、南、北三面環山,東面為狹窄谷地。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3900米左右,最高海拔6450米。

氣候

瓊結縣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有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日照時間長,乾濕季分明,降水集中,氣候乾燥,冬春多風等特點。年無霜期125-153天。年日照時數2830小時。年降水量345毫米自然災害主要有旱、洪水、冰雹、病蟲等。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瓊結縣主要有水晶石、玉石、鉻鐵銻礦、鉛礦等。

動植物資源

瓊結縣野生動植物有羚羊黑頸鶴水獺、天鵝、禿鷲獐子、蟲草、貝母雪蓮花麻黃、紅景天等。

經濟狀況

綜述

2013年瓊結縣完成生產總值23380萬元,同比增長27.1%,完成地區年度目標任務的120%。其中:第一產完成1610萬元,同比增長4.5%,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72.9%;第二產業完成10530萬元,同比增長51.7%,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4.4%;第三產業完成11240萬元,同比增長13.3%,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3.8%。三次產業結構比為7:45:4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5640元,同期增長17.7%。
瓊結縣瓊結縣

第一產業

瓊結縣糧食總產量從“九五”初的 1803.28 萬斤,增長為2013年的 2517.25 萬斤,增長 39.54%;油料總產量從“九五”初的 79.84 萬斤,增長為 97.78 萬斤,增長 19.9% 肉類總產量從“九五”初的 98.32 萬斤,增長為 109.54 萬斤,增長 10.9% ;奶類總產量從“九五”初的 182.64 萬斤,增長為 190 .12 萬斤,增長 4.1% 。基本實現了糧、油、肉的自給。

第二產業

瓊結縣2013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66萬元。一是雅拉香布公司實現產值546萬元。二是金藏元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重組後開始生產,實現產值350萬元。三是水晶玉石廠改制順利完成,實現生產總值170萬元

第三產業

瓊結縣2013年共接待中外遊客11.01萬人次,同比2012年增長12%,實現旅遊創收51萬元,同比增長23%。

社會事業

教育

瓊結縣2013年中、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在校生鞏固率均達到了100%;全面實行學前雙語教育,學前兩年、三年兒童毛入園率分別達到95%、65%。

文化

瓊結縣2013年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均達到95%以上,20個農家書屋和7個寺廟書屋全面建成;已擁有久河卓舞、奔堆白面藏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久河卓舞、“堆巴諧欽”和“奔堆白面藏戲”成功參加各類文藝匯演。

醫療

瓊結縣2013年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寺廟在編僧尼醫療和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農牧民免費健康體檢、孕產婦和兒童保健工作得到普及,全縣農牧民民眾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9.84%。

就業

瓊結縣2013年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以內,及時兌現農機購置補貼、農村低保戶的低保資金和五保戶供養資金等各類惠農資金。

固定資產

瓊結縣新開工項目109個,新建85個、續建24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018萬元,同比增長52.0%。其中:完成國家投資17477萬元,同比增長84.8%;完成民間投資11039萬元,同比增長250.3%;完成招商引資1502萬元,同比減少69.8%。

財政收入

瓊結縣2013年實現財政收入790萬元,比2012年年同期增加256萬元,增長47.9%,完成年度計畫的67.5%。8月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9605萬元,同比增加2650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各項貸款餘額8200萬元,同比增加2413萬元。

消費水平

瓊結縣2013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71萬元,增長21.3%。

交通概況

瓊結縣境內澤下公路貫穿全縣,是境內的主要公路。另有縣道2條、鄉道18條,全長總計180公里。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通車。青藏鐵路開通之前,西藏是祖國唯一沒有鐵路的省區。

名優特產

藏刀
藏刀是西藏傳統的工藝品,做工精細,裝潢典雅,為中國民族工藝品中的佼佼者。藏刀刀鞘上常刻有龍、鳳、虎、獅和花卉等圖案。有的圖案上還點綴著寶石、瑪瑙等貴重物品。
狐皮帽
狐皮帽用整隻狐皮加工製作,其頭尾、四腳均完整保留,並改進了做帽的工藝技術。這是西藏山區藏胞一生不離的四件護身寶之一。
青稞
青稞是藏族人民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栽培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大,占西藏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56%-60%,有的地區多達80%以上。青稞籽實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達15%左右。

風景名勝

藏王墓
藏王墓位於西藏山南地區瓊結縣境內,是吐蕃王朝時期第29代贊普至第40代(末代)贊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總面積385平方米。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松贊乾布墓。藏王墓不僅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喪葬制度墓葬水平,同時它對於研究吐蕃王朝的興起、衰落具有重要價值。199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瓊結縣(瓊結)
松贊乾布墓
松贊乾布墓北瀕瓊結河,南距芒松芒贊墓54米。兩墓方位一致,都為北偏東60度,此墓封土結構較為複雜,由土、木、草、扁石構成。高13.4米,建築非常宏偉。原來封土頂上建有一座古廟“鐘木贊拉康”,“文革”中被拆除,是為祠堂而用的,供有松贊乾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大臣祿東贊、吞彌·桑布扎等人塑像。桐堂現又重修,面積小於原建。
唐波且寺
唐波且寺位於山南地區瓊結縣下林鄉所在地,西距鄉達村約一公里。座西朝東,背瀕瓊結季節河(亦叫香波河),前為阿布山。長期以來,由於河水的沖積,這裡形成了一個較為寬闊的台地。肥沃的土地,方便的交通條件,使這裡的佛教活動興盛發展,因此,唐波且寺在很多史料中不乏記載。
唐波且寺唐波且寺
唐波且寺創建於西藏佛教後宏期的火蛇年,即公元1017年。創建人名主梅·楚臣炯乃。

歷史名人

噶·論弓仁噶:噶·論弓仁噶——(657-723年)出生於噶氏家族(位於今山南瓊結縣),為吐蕃時期的高級將領。他的祖父噶·東贊輔佐吐蕃英主松贊乾布,名垂青史。他的父親論欽陵則繼噶·東贊之後,成為吐蕃炙手可熱、專統兵馬的大論。699年論弓仁繼其叔父贊婆率千餘人投唐後,又率所統吐谷渾部七造型帳入中原。論弓仁被封為左羽林達將軍“安國公”,食邑2000千戶。論弓仁因長期在馬上生活,“積戰多瘡,累積生疹”,一病不起,唐玄宗聞悉後,即遣太醫往診,無奈病入膏肓,開元11年(723年)4月5日,一代驍將不幸病逝,享年60歲。論弓仁在中原生活達24年之久,成為中原王朝中最早的藏族高級將領。
桂·熏奴貝:桂·熏奴貝——又稱桂-譯師(1392-1481年)出生在山南地區瓊結今加麻鄉境內,最初在堅耶寺出家。曾拜宗喀巴大師、天竺大智者那給仁欽等名流為師,聽受顯密經典,成為享譽全藏區的佛學大師、著名歷史學家和大譯師。桂·熏奴貝著作宏富,傳世的文集有十函,其中有《時輪續大疏》、《寶性倫大注釋》和著名史記《青史》。《青史》對後世藏文文獻的寫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印度佛教史》(多羅它著)、《宗派源流鏡史》(土觀·羅桑卻吉尼瑪著)、《教法史》(貢波交著)都曾取材於《青史》,它是研究藏傳佛教史和藏族歷史彌足珍貴、十分可信的材料。人們將它和《西藏王臣記》、《布敦佛教史》合稱為“藏文三大典籍”。
貢欽·晉美林巴:貢欽·晉美林巴——(1729-1798年)出生於山南地區瓊結縣白日村。幼年出家,入白日寺,成年後,前往西藏各地和德格以及不丹等地拜師學經。後成為藏傳佛教寧瑪派的重要傳承人,與貢欽隆欽繞江統稱為寧瑪派的“貢欽父子”。貢欽·晉美林巴在次仁炯寺編寫《貢欽當措》後,不久便去世,終年70歲。《貢欽當措》一書,內容除了記述了佛理以外,重點還記述了藏王墓的歷史概況和有關各寺的歷史,所以後世又叫《晉美巴當木措》,成為研究藏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史料。
羅桑嘉措:五世達賴羅桑嘉措是17世紀西藏地方最著名的佛教領袖、政治家和學者,甘丹頗章地方政權的建立者之一。生於公元1617年,西藏第十“饒迥”之火蛇年,前藏瓊結地方人,父名都杜饒登,母名貢噶拉則。都杜饒登曾任“第司政權”的宗本,是一個貴族(小農奴主),就出生在瓊結縣的瓊結雪村,房名德巴森康,家族名瓊結巴。這個家族是當時帕竹地方政權下的一個強盛家族,日喀則曾是它的封地,並在那裡任有宗本。公元1435年仁蚌巴家族曾經打擊過這個家族,雖然力量有所削弱,但不久又發展起來。十七世紀初,四世達賴圓寂以後,羅桑嘉措被認定為轉世靈童。

榮譽

榮獲2008年自治區級平安縣
榮獲2009-2012年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
榮獲2011年西藏自治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第一名
榮獲2013年全區“先進雙聯戶”創建活動先進縣
榮獲2013年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第一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