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庫勒鎮

瓊庫勒鎮,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別行政單位。位於縣城以南,東臨車爾臣河,南接阿羌鄉,西連英吾斯塘鄉,北與且末鎮相接。境內駐有農二師且末工程支隊,老315國道穿鄉而過,交通十分便利。鄉政府駐地距縣城2.5千米。國土面積44平方千米,耕地面積為983.4公頃。下轄轄4個行政村,18個村民小組。人口1 289戶,5724人,由維吾爾、漢、回3個民族組成,其中維吾爾族占總人口的85%。

境內有距今1300年前盛唐時期的來勒利克古城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瓊庫勒鎮
  • 行政區類別:鎮
行政,人口,經濟概況,基礎設施建設,教育衛生,政治體制,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事業,

行政

瓊庫勒鎮下轄4個行政村:歐吐拉艾日克村、瓊庫勒村、墩買里村、克亞克勒克村,18個村民小組。

人口

2003年末總人口1521戶,5487人,其中:農業人口4379人,非農業人口1106人;維吾爾族4957人,漢族530人。

經濟概況

瓊庫勒鎮是以種植業為主、養殖育肥業為輔的城郊鎮。現有耕面積17687畝,林地面積12000畝,主要種植棉花、小麥、玉米、紅棗等。有大、小渠道25條120公里,其中防滲渠總長54公里。
鄉黨委、政府確定了“打造城郊經濟,擴棗增畜促發展,建設和諧新農村”發展思路,力促農村經濟發展。2009年,全鄉種植糧食作物879公頃,引導種糧農民交售糧食365噸,發放糧食直補資金67萬元,售糧補助7.3萬元;種植棉花1001.4公頃,實現銷售收入2774.77萬元;種植紅棗528.5公頃,掛果面積381.2公頃,實現銷售收入853.4萬元;種植苜蓿48.7公頃。
2009年,全鎮牲畜出欄16 829頭只,年末存欄19 092頭只,畜牧業實現收入911.76萬元。培植扶持養雞大戶6家,養殖規模達3 980隻,發放補助款0.80萬元。全年開展牲畜疫病防治10次,接種各類疫苗40 896頭次。
2009年,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871人,實現勞務收入355萬元,人均增收673元。
2009年,瓊庫勒鎮產業結構實現了由糧、棉、畜三元結構向糧、棉、棗、草、畜五元結構的轉化。全鄉經濟總收入6 668萬元,較上年增長50%。其中,來自農業4 658.73萬元,占總收入的69.8%;牧業收入911.76萬元,占總收入的13.7%;第三產業收入775.81萬元,占總收入的11.6%;勞務輸出收入365萬元,占總收入的5.6%。

基礎設施建設

以項目促發展,加大農田基本建設力度。投資720萬元,完成了533.4公頃中低產田改造項目;投資200萬元,完成200公頃優質商品糧基地建設項目;投資130萬元,實施退耕還林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投資200萬元,完成223.4公頃棉花高標準節水灌溉項目;投入4.1萬元,建立了鄉村兩級紅棗示範園8個,總面積10公頃。
交通狀況不斷改善。投資660萬元,拓寬境內591專線(原315國道)7千米。投資0.50萬元,修建瓊庫勒村路橋一座,解決了18戶農民的出行問題。
水利設施不斷完善。2009年,全鄉新修防滲渠道5.9千米,維修灌排渠1.3千米,配套渠系建築物4座,形成了全鄉54千米的農業灌溉防滲渠系,基本解決農民灌溉用水難問題。
基層政權建設得到加強。2009年,投資230萬元,新建鄉政府綜合辦公樓,面積1 400平方米;投入10萬元,建成全縣第一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示範點,實現了基層文化站與遠程教育資源共享;投入5萬元,新建村籃球場2個。此外,還新建了土管所、獸醫站、村衛生室各一個。

教育衛生

全鎮有國小1所,在校學生459人(全部為少數民族),國小教師59人(其中漢族教師2人)。2009年,全鄉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入學鞏固率100%。順利通過自治區、國家“兩基”驗收。
全鎮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4個,醫護計生專業技術人員 17人,病床15張。2009年,全鄉參加合作醫療4 718人,參合率達到99%,總計繳費收入14.15萬元。報銷2 115人享受新型合作醫療費用71.15萬元。

政治體制

鄉黨委下轄7個黨支部,黨員198人。其中,漢族黨員17名,少數民族黨員181名,退休黨員13人,農民黨員105名;發展入黨積極分子44名。配有電教站(室)7個,遠程教育網路播放點4個。
2009年9月,鄉黨委按照縣委的要求,正式啟動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全鄉參學單位有7個黨支部、10個站所。參學對象447名。其中,黨員195名 ,在職人員388名。一是成立了鄉黨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檢查指導組,確定了鄉領導幹部聯繫點。二是確定了“堅持科學發展,打造城郊經濟,加強基層組織,構建和諧鄉村”的學習實踐活動主題,制定了《瓊庫勒鄉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實施意見》。三是加強督促檢查和指導,確保整體推進。制定了學習調研、考勤、補課、督導檢查等制度,設計了《檢查指導通知單》,將參學單位存在的問題、整改措施及完成時限,以《檢查指導通知單》的形式反饋給被檢查單位。由被查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後備案,便於下次指導檢查時被查。三是細化工作任務,將學習調研和分析檢查兩個階段各個環節的工作任務、責任人、完成時限等細分到人。四是狠抓宣傳,營造濃厚氛圍。通過開闢學習園地,製作宣傳欄,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等形式,營造活動氛圍。分發了《致全鄉農牧民的民眾一封信》,將開展活動的目的意文,活動主題等進行了說明,同時徵求農牧民民眾的意見建議,以達到廣大民眾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的要求。五是認真開展“回頭查”。檢查指導組經常深入各參學單位指導活動開展,將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意見及時進行反饋。全鄉上下形成了“擴棗增畜促發展,建設和諧新農村”的共識。

精神文明建設

提出並認真落實“12345”的精神文明創建措施。即明確“一個目標”、抓住“兩個重點”,實現“三個突破”,打造“四大品牌”,創建“五個文明”。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幹部民眾深入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舉辦愛國歌曲大家唱活動,參加縣上的比賽榮獲三等獎。大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全鄉4個村有3個村榮獲州級文明村。評出“文明家庭”220戶,科技示範戶453戶,十星級文明戶1 167戶,“衛生示範戶”80戶。充分發揮鄉村文化陣地、遠程教育播放室的作用,共開辦各類培訓、宣講61場次。積極開展民眾性知識競賽、籃球、桌球、象棋、拔河比賽,以及歡快的“麥西來甫”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民眾業餘文化生活。
落實加強民族團結的各項措施,紮實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首先從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做起,帶頭開展互交朋友活動,帶頭做促進民族團結的好事實事。對幹部民眾深入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公民道德教育全過程,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社會事業

本鄉地理位置優越,光熱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水利、電力等設施完善,是一個以發展特色農業、特色畜牧業、特色林果業和二、三產業的典型城郊鄉。
2009年,全鄉新建抗震安居房40套,補貼水泥200噸,折合資金10萬元;投資40萬元,實施農村新能源項目,推廣新建沼氣池31座,新建或改造旱廁37座。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法律援助近10起,提供政策等諮詢近2 400人次。
認真落實惠農直補。2009年,兌現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家電下鄉補貼等各種補貼資金96.36萬元。
2009年,全鄉列入農村低保對象405戶766人,兌現低保資金67.8萬元;列入城市低保75戶146人,兌現低保資金32.3萬元;農村“五保”戶13戶13人,發放生活費3.7萬元。發放城鄉醫療救助27.1萬元。
2009年,全鄉已婚育齡婦女1 175人。其中,少數民族1086人,漢族89人。全鄉採取各種節育措施1 012人。長效節育率為77.4%,綜合節育率為86.1%。新出生人口86人,人口出生率15.6‰,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達100%。全鄉領取了“兩證”家庭348戶。其中,獨生子女證113人,計畫生育父母光榮證235人。全面落實人口和計畫生育獎勵優惠政策,對20戶農戶兌現了獎勵資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