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大地震

瓊州大地震

基本介紹

  • 名稱:瓊州大地震
  • 時間:萬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亥時
  • 地理位置:塔市
  • 震中經緯度:東經110.5°,北緯20.0° 
  • 震源深度:15~20公里
  • 震級:芮氏7.5級 
  • 震中烈度:Ⅹ度,或Ⅺ度,或Ⅸ度 
  • 陸沉面積:100多平方公里
  • 震中位置:海口東部
  • 震中烈度:10級
  • 衰減係數:2.0
  • 等震線方向:北80°東(長),北20°西(短)
地震經過,發生原因,時間位置,產生影響,村莊塌陷,河流淹沒,發生海嘯,土地下陷,

地震經過

發生原因

專家們認為有三個方面,東寨港—清瀾港斷裂帶是瓊北地震的主要發震構造,質軟的內地層結構作為基礎條件,不穩定的區域成為誘發線,1605年的瓊北大地震就是因此而形成。
該地震是在主壓應力軸約為北西300°方向的水平應力場作用下,發生於強烈上升與強烈下降的現代地壘與地塹的邊緣轉折地帶。發震斷裂可能為一對X型的北東東向和北北西(以前者為主)的高角度平推正斷層。

時間位置

據史書記載,明萬曆年三十三年間(1605年)年五月二十八日亥時(1605年7月13日午夜),瓊州發生7.5級大地震,震中在今瓊山縣塔市與文昌縣輔前之間。受災最嚴重的是瓊山、澄邁、臨高、文昌四縣。
地震遺址上裸露的海底村莊生活用品遺物。地震遺址上裸露的海底村莊生活用品遺物。
大地震導致陸地沉陷的幅度在3至4米,陸陷成海的最大幅度在10米左右,陸沉面積達100多平方公里。當地70多個村莊(一說100多個村莊)陸陷成海,“海底村莊”成為瓊山一絕,這次大地震是整個沉陷體塊垂直下降的,這種情況在國內外地震史上罕見。

產生影響

村莊塌陷

瓊山市東北海岸的東營港、北創港、東寨港文昌縣輔前港等地的波濤之下,隱蔽著72個“海底村莊”,即瓊州大地震遺址,位於海口市美蘭區東寨港至文昌市鋪前鎮一帶的海灣海底。
這場大地震過後,有72座村莊和千頃田野頹然陷落,山化海、人為魚,傷者十之八九,小溪般的東寨河變成了一片汪洋。此次地震陸陷成海遺蹟的部分達百餘平方公里,形成世界罕見的“海底村莊”。唯一“倖存”的是,距文昌鋪前鎮1.5公里的瓊山區北港島、浮水墩沉而不滅,孤浮海面。
對於這次大地震,多個史料包括《瓊州府志》、《瓊山縣誌》和《文昌縣誌》等均有記載:“萬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亥時大地震,公署民房崩倒殆盡,郡城中壓死者幾千。”“官房、民舍、祠堂、城廓、坊表等倒塌殆盡,田地陷沒者不可勝記。”

河流淹沒

正德(1506一1521)《正德瓊台志》和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文昌縣誌》的記載顯示,古代的“三江水”少了一條支流,這條消失的支流大震前源自焚艛嶺,按歷史地圖位置和文字記載,在今東寨港東北,珠溪河以北的鋪前鎮附近。
這條支流在大震後清朝以來的史料再未提及,地形圖上也無明確顯示。史料記述,大震後的三江水與文昌縣城的距離較大震前南移約5公里,其位置正好是現今珠溪河西南的部分東寨港。由此可見,這條支流要么因大震而堙沒,要么因大震陷入如今的東寨港大海里。

發生海嘯

認為我國東南沿海由歷史地震和古地震導致的海岸快速下沉曾發生過多次,它們都可能伴隨海嘯,其中就包括瓊北地震。
一是瓊北大地震震級大,達到芮氏7.5級;二是近岸海底及與海底相連的部分海岸陸地發生迅速的構造位移且豎直位移顯著,造成大面積陸陷,海水突然湧向低洼的海底和陸地,淹沒大量的耕地、房屋。三是雖然海岸帶不具有近海和遠洋中那樣達百米、千米或數千米的水深,但當時北側與東寨港相連的瓊州海峽同震下沉處部分水深可能達數米至數十米。

土地下陷

1605年瓊州大地震時在鋪前港一帶海邊發生大片陸地沉陷,造成三江水變遷,東寨河成為三江水之一,大震後至今380年來沿東寨河地區繼續發生大幅度緩慢下沉,終於使東寨河演變成今天海南島伸入內陸最長的港灣——東寨港。
大震後,由於東寨港繼續下沉,沿岸陸地經歷著陸地-半草地-草地-紅樹林沼澤區-淺灘的演變過程,港灣中出現一些新的河流,沿岸一些高地逐漸成為港灣內小島,由於海水沖刷,使小島快速縮小,最後終於演變成淺灘沉到海面以下或被沖刷殆盡。東寨港逐年擴大,由瓊州大地震加寬了的東寨河終於演變成今天壯觀的港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