璽印敬事是戰國時期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璽印敬事
- 館藏地點:上海博物館
- 所屬年代:戰國
- 類別:璽印
璽印敬事是戰國時期文物。
璽印敬事是戰國時期文物。文物簡介內容:此印為青銅質。印面作盾形,下圓上方,鐫刻有篆文"敬事",屬於帶有箴言性質的詞語印。...
戰國“敬事”銅印 戰國“敬事”銅印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璽印符牌。
民國“敬事方知處事難”壽山石印 民國“敬事方知處事難”壽山石印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璽印符牌。
戰國璽印 郘、儝、?、邾、侊等;有以居地方位為姓的,如東方、東野、西郊等;有以官名為姓的,如司馬、司寇、司徒等。閒文璽 或稱成語璽。遺存閒文璽有 120餘種,重文者達七、八百方,分:①修身類:敬身、敬事(圖4)、日敬毋怠、中身(信)、中正、正行無私、上下和、宜士和眾、士君子等,此類...
《中國古印:程訓義古璽印集存》是2007年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訓義 內容介紹 家學鍥難捨 璽印自鐘情 說起喜歡收藏古璽印的原因,引出了程訓義的家承,頗令人吃驚——程訓義愛好古文字,始自其祖父的影響。程訓義的祖父曾在南開大學教國文,他潛心研究古文字,與其鄉人,國畫大師,也是古璽印...
《天津博物館藏璽印》是201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天津博物館。內容簡介 《天津博物館藏璽印》從專業研究的角度,將天津博物館的文物藝術品收藏分批次、分類別地編輯、輯錄並在海內外公開出版,其目的是將精美的藏品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向公眾開放,推動更深入的研究。天津素有深厚的文物集藏傳統,晚清近代以來...
本書通釋自戰國迄清的歷代璽印,所牽涉的範圍較為廣泛,問題也很複雜,其中有不少問題,尚需更深入的研究才能解決。本書所述,只是為進一步解決一些問題時,提供初步的參考。限於個人的學識與見聞,書中難兒會有謬誤,敬望讀者能予指正。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承蒙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鄭德坤教授熱心支持與...
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館藏曆代璽印一千多方,其中僅戰國古璽就有200多方,這批古璽文字精美,大多數保存完整,此次集中整理,除重新製作精良印面鈐本外,特意拍攝印面、印體高清照片,並以封泥形式體現文字及字口特徵,多位一體,全面展現這批戰國古璽的形態特徵。《璽印卷》編排合理,體例完善,圖版之外,整理...
璽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璽印的起源說商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戰國時期,主張合縱的名相蘇秦佩戴過六國相印。出土的...
吉語璽,亦有稱為成語璽的,也是私璽之一種。歷史背景 在春秋戰國時代留下來的璽印中,箴言璽占有很大的比重,羅福頤主編的《古璽彙編》中就有120多種。從這些箴言、成語璽中,可以看到當時人們要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德行的一方面;同時也可看到當時人的審美觀點,即璽印不全是為實用而製作的,有一部分可以說是為了...
在這樣情況下,秦的文字自然有其獨特的面目,而作為權力和憑信的印章,使用的印文,也就具有了地域色彩。明人董說:“有司之賜印,自秦孝公變法始耳。”從出土的秦簡看到,戰國時期的秦國普遍施行了任官賜印製度,璽印在當時使用非常廣泛了。如果從時間上界定,秦印應為秦統一後即公元前221年到滅亡公元前207這...
印章在周朝時就有了傳世的古代璽印,古代主要用作身份憑證和行駛職權的工具。這裡介紹一種印章形式——長生印。 古代帝王去世稱之為“崩”,諸侯去世稱之為“薨”,大夫去世稱之為“卒”,普通平民去世稱之為“死”。古代對墓葬有極嚴格的等級制度,帝王將相入土時均會帶上生平最愛印信,伴於身旁,以示主人...
中國清朝皇帝發布詔書、諭時鈐用的印章,是皇帝璽印,是中國燦爛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帝王印章是官印體系中最高規格的璽印,是皇權和地位的最高象徵,是國之重器,是自古天子的至尊集權。我們能見到的只有清代王朝的玉璽,其他王朝的玉璽大部分被取代的王朝銷毀。簡介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全部的30枚珍貴清宮皇帝...
清代每位皇帝都有表示敬天法祖的璽印,如康熙帝的“敬天勤民”璽、雍正帝的“敬天尊祖”璽、乾隆帝的“敬天法祖之寶”。“敬天”,就是要用君權神授的理論證明其統治的合理與神聖,“法祖”則維護了其統治的嚴肅性和合法性,以法祖為名,推行自己的政策,減少了用人行政方面的諸多阻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其統治...
歷代璽印 戰國 事院脊 戰國 乘馬生強 戰國 司馬欣 戰國 鄖舁 戰國 事均 戰國 韓羔 戰國 邸坡 戰國 耶得 戰國 尹安 戰國 尹隋 戰國 得志 戰國 有千萬 戰國 安官 戰國 訴相甬(用)心 戰國 敬事 戰國 善壽 戰國 敬君 秦 壹心慎事 秦 思言敬事 秦 宜民和眾 桑 楊沂 桑 楊毋千 秦 王當 桑 ...
古人為執政所持便於攜帶印信,就在璽印的上方穿孔繫上印綏佩於腰,這就是最早的印鈕,此時的印鈕只是為了實用,沒有觀賞價值。據史料記載,中國印章始於周代,距今已三千多年。到先秦時期有了形式簡略的鼻鈕、台鈕、覆斗鈕,這是印鈕藝術的雛形。漢代國泰民安,經濟文化十分繁榮,是我國特有的印鈕藝術的形成與發展的...
徐皇后采輯歷代儒、釋、道三教中,足以勸善懲惡之言行,取其言為“嘉言”,采其事為“感應”,間采聖賢勸善懲惡之言,類編為《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永樂五年,徐氏崩後,皇太子請以頒賜臣民,世間始得刊本。我國首都圖書館的藏本為內府精刻,版式密麗,仍然保持藍綾包背裝原貌,各卷卷端鈐皇后璽印“厚載...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印續集二(中文)》是1999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王人聰。內容簡介 中文大學文物錧藏印綜術是由作者王人聰主編,主要介紹在中國璽印史上,秦漢是璽印的繁榮發展時期、與戰國時期相比,這個時期的璽印不僅數量大為增多,而且在形制、鈕式,字型等方面都出現了重大的變化,其中尤其...
該書計14卷,又附錄1卷,收錄鐘鼎、石鼓、陶器、璽印、貨幣文字共3500餘,後又增補1200餘,依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部次排列。所收之字,多為許氏所未收。他對古籀的釋義比較謹慎,以字形為據,較為可信。自此書出,然後研究字學的人,始得擴大其視野,影響是很大的。此外,他還收集大量商周銅器拓本。書法 ...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印集》,著錄館藏戰國至明代璽印二百七十一方。其後歷年績有增益,已逾乾數,因而編訂《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印續集》,分為戰國、秦漢至六朝及隋唐至明三冊,陸續出版。文物館璽印藏品,主要得力於北山堂基金會慷慨捐贈,謹此敬致謝意。至於館藏璽印的研究工作,乃由本館研究員王人聰先生...
就在孔子說出這些重要話語的時代,中華文明已經擁有或正在擁有甲骨文、鐘鼎銘文、石鼓文、古文璽印。這些文字幾乎都經過鏤刻,使漢字從一開始就與金石相伴,強筋健骨,深鍥歲月。果然,漢字真的成了世界上一種最長命的文字,歷數千年而仍然生氣勃勃。這種長命,與儒家精神的長命,互為表里。由當代篆刻家呼喚來古代刻...
亦不經。蓋緣修《會典》諸臣,無宿學卓識,復未曾請旨取裁,只沿用明時內監所書冊檔,承偽襲謬,遂至於此。”指出康熙朝和雍正朝《大清會典》對此寶的認識錯誤及其原因,並最後將其確定為敬天之表征物。乾隆十三年(1748)詔改璽印中的滿文本字為滿文篆書時,該寶未改刻而保持原貌。
他印路較寬,功力深厚,遠至秦漢璽印、泥封瓦當、明清諸子,以及現代流派,他都做了較深的研習比較,尤為可貴的是,他能從各種文化中吸取有用的東西。在史前洞穴藝術、原始人和兒童藝術中找到了純真與簡括、質樸粗獷和深厚的內在力量美;從古代河姆渡與陶器的紋樣里,看到了樸實無華的自然美。李駱公:他的印,外表...
正好京房出京任郡守,離開皇帝身邊,石顯知道了這件事的全部情況並告發了它。京房泄露了宮禁中的談話,張博兄弟誤導諸侯王,誹謗朝政,狡詐不軌,都被逮捕。有關部門上奏請求逮捕劉欽,皇上不忍心繩之以法,派諫大夫王駿賞賜劉欽璽印書信說:“皇帝告訴淮陽王。有關部門控告您,國舅張博多次給您書信,詆毀國政,譏謗...
用筆極精細,妙在傅色,造型準確,珍禽、玉兔、花卉以五色渲染,工整不苟,細潤生動,盡顯“皇家富貴”氣 ,畫面絹素包漿瑩潤自然,鈴有:武英殿寶、璽印。明代鑑藏家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官至太常少卿在此卷上題跋:“御筆親摹玉兔奇,畫師雖巧亦難齊。中原麟鳳知多少,未得君王一品題。隆慶改元仲秋...
中國的印章文字發生了多次變化,秦八體摹印漢六體繆印有明文記載,對璽印文字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宋金時期印章文字出現了重疊筆畫,史稱九疊篆。不過九疊篆的制度如何,名稱的由來,其特徵性的纏繞重疊的形體來源均尚多闕疑。古今璽印文字發展由鈐泥封檢轉變為鈐紙帛,印文由陰款變為陽款,印面由小變大。
亦不經。蓋緣修《會典》諸臣,無宿學卓識,復未曾請旨取裁,只沿用明時內監所書冊檔,承偽襲謬,遂至於此。”指出康熙朝和雍正朝《大清會典》對此寶的認識錯誤及其原因,並最後將其確定為敬天之表征物。乾隆十三年(1748)詔改璽印中的滿文本字為滿文篆書時,該寶未改刻而保持原貌。
這二十五方御寶分別為: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皇帝之寶二方、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欽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寶、討罪安民之寶、制馭六師之寶、敕正...
兩漢書法分為兩大表現形式,一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是漢隸成熟的標記。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門頌》等為最著名,書法家視為"神品"。於此同時蔡鯊的《嘉平石經》達到了恢復古隸 ,胎息楷則的要求。而碑刻是體現時代度與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