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路熱管(Loop Heat Pipe,LHP)是指一種迴路閉合環型熱管。一般由蒸發器、冷凝器、儲液器以及蒸氣和液體管線構成。其工作原理為:對蒸發器施加熱載荷,工質在蒸發器毛細芯外表面蒸發,產生的蒸氣從蒸氣槽道流出進入蒸氣管線,繼而進入冷凝器冷凝成液體並過冷,回流液體經液體管線進入液體幹道對蒸發器毛細芯進行補給,如此循環,而工質的循環由蒸發器毛細芯所產生的毛細壓力驅動,無需外加動力。 由於冷凝段和蒸發段分開,環路式熱管廣泛套用於能量的綜合套用以及餘熱的回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路熱管
- 外文名:Loop Heat Pipe
- 別名:環路型熱管
- 英文簡稱:LHP
- 核心部件:蒸發器
- 領域:能源
熱管簡介
國內外研究現狀
為了解決傳統熱管傳熱受長距離和冷熱源方位限制的問題,前蘇聯國家科學院的Maidanik等人於1971年在傳統熱管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環路熱管的概念,並於1972年設計加工出第一套環路熱管。隨後的十幾年,環路熱管在前蘇聯國內得到不斷發展。1985年,Maidanik等人在美國為這種熱管申請了專利。這個依靠毛細力驅動工質循環的自動傳熱裝置曾先後被稱為“Heatpipe”、“Heatpipewithseparatechannels”和“Antigravitationalheatpipe”,直到1989年,環路熱管首次被套用於前蘇聯的太空飛行器熱控系統中,它才被國際上廣泛關注,並最終被命名為“Loopheatpipe”,在國內業界稱之為“環路熱管”。90年代以後,環路熱管因其優點受到了各國相關學者和空間飛行器熱控設計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許多國家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究,各種結構形式、採用不同工質的環路熱管不斷在有關的學術會議上亮相。對環路熱管的研究主要包括實驗研究和分析、數學建模以及套用研究三個方面。
系統構成與工作原理
環路熱管(LoopHeatPipe,LHP)一般由蒸發器、冷凝器、儲液器以及蒸氣和液體管線構成。與早期結構的顯著區別是將液體回流管線引入到蒸發器中心,這段回流管線稱為液體引管。
LHP在傳統熱管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它繼承了傳統熱管的優點,同時克服了傳統熱管的固有缺陷和不足。LHP與傳統熱管最顯著的區別為毛細結構的局部化設定,它只在蒸發器吸熱區域布置毛細芯,將傳統熱管毛細芯的毛細抽吸功能與液體回流功能分離。對於LHP,液體經過光滑內壁管線回流,流動壓降顯著降低,因而可採用能提供很高毛細壓力的微米級孔徑毛細芯來克服重力的影響,同時不會產生增加液體回流阻力的負面影響。因此,LHP傳熱距離遠,反重力能力強,解決了傳統熱管受到使用方位和長度限制的問題。此外,LHP將蒸氣通道和液體通道分離,蒸氣和液體分別在各自的管線內傳輸,從而杜絕了攜帶現象的發生。值得一提的是,蒸氣管線和液體管線的分離使得LHP的安裝變得靈活方便,不再受限於熱源與熱沉的方位和距離,這是相對傳統熱管的又一優勢。
部件介紹
蒸發器
毛細芯是蒸發器的核心元件,它提供工質循環動力、提供液體蒸發界面以及實現液體供給,同時阻隔毛細芯外側產生的蒸氣進入儲液器。目前常用的毛細芯結構如圖1.6所示(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熱物理研究所樣品)。毛細芯一般是將微米量級的金屬粉末通過壓制、燒結等工藝成型,形成微米量級的孔徑,圖1.7給出毛細芯在電鏡下的多孔結構圖。
冷凝器
LHP系統的熱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冷凝器與熱沉之間的換熱性能。早期對LHP的研究大多針對空間套用背景,冷凝器主要以輻射的形式向空間熱沉釋放熱量,因而普遍採用將冷凝器管線嵌入冷凝器板的結構形式,地面實驗中亦可採用簡單的套管式冷凝器,使用恆溫槽模擬熱沉,泵驅動冷媒介質(如水、乙醇等)在套管內循環流動對冷凝器進行冷卻。
傳輸管線
傳輸管線包括蒸氣管線和液體管線。傳輸管線一般為細長的光滑內壁管(管徑範圍1-5mm),起到連線蒸發器和冷凝器的作用,從而構成工質循環流動的迴路。工質在光滑內壁管內流動阻力小,且管線柔韌易於彎曲,對複雜套用場合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傳輸管線管徑過小會造成工質流動阻力的增大,降低LHP的傳熱能力;而管徑過大會導致迴路中的工質充裝量以及儲液器體積的增大,同時管線的柔韌性變差。因此,應根據實際套用情況對傳輸管線的管徑進行合理的選擇。
儲液器
由於儲液器對LHP的啟動及運行具有重要意義,合理確定儲液器的容積十分重要。由於工質充裝量與儲液器容積的大小密切相關,在LHP設計過程中,兩者必須進行匹配設計。
工質選擇
首先,應根據LHP的工作溫度範圍來選擇合適的工質。在工作溫度範圍內,工質必須能以氣液兩相狀態存在,即LHP的最低工作溫度應高於工質的凝固點,而最高工作溫度應低於工質的臨界溫度。否則,工質將在迴路內凍結或無法發生相變,因而LHP將無法正常運行。同時,應保證工質的凝固點低於熱沉溫度,否則,冷凝器因與熱沉直接相連而可能被凍結,進而造成LHP無法啟動。
傳統熱管的優點與局限
然而,傳統熱管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限制了它的傳熱能力以及廣泛套用,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傳統熱管受到使用方位和長度的限制。在重力場中,當蒸發段位於冷凝段上方會對熱管運行產生不利影響,因為毛細芯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毛細壓力去克服重力而使冷凝液體回流至蒸發段,即傳統熱管的反重力能力非常差,尤其對於槽道熱其次,傳統熱管內有攜帶現象發生。由於熱管內蒸氣和液體直接接觸且流向相反,導致蒸氣對毛細芯內的回流液體施加剪下力。當蒸氣流速較高時,可能將氣液界面的液體以微滴形式攜帶回冷凝段,同時液體回流受阻。攜帶導致所需的工質循環量增大,當液體回流不能滿足循環量增加時,蒸發段就會燒乾。攜帶現象是限制傳統熱管傳熱能力的因素之一。
最後,傳統熱管安裝不夠靈活方便。傳統熱管的管殼通常是銅、鋁合金、不鏽鋼等金屬材料,只允許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