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狀沉澱反應

環狀沉澱反應,是指根據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能形成肉眼可見的沉澱物的原理所作的一種血痕種屬鑑識試驗。方法是將沉澱素血清注入沉澱管底部,然後加血痕浸液,使之沿管壁流下,層疊於沉澱素血清液之上,兩液接觸面若出現清晰的乳白色沉澱環即為陽性反應。除作血痕浸出液檢驗外,還必須同時作無血痕部位檢材浸液、已知人血、鹽水和幾種可能遇到的家常動物血浸液的對照檢驗。並分別與抗人血紅蛋白沉澱素血清及抗人血清蛋白沉澱素血清進行環狀沉澱反應,觀察各管結果。如果血痕浸出液只與抗人血清蛋白沉澱素血清呈陽性反應,而與抗人血紅蛋白沉澱素血清呈陰性反應,則檢材可能含人體蛋白,也可能過於陳舊。

在小口徑試管中先加入已知抗血清,然後將待檢抗原小心地加在血清的表面,成為界面清晰的兩層。數分鐘後,兩界面交界處出現白色沉澱環,為陽性反應。本試驗常用做抗原定性,如炭疽的診斷(Ascoli氏試驗)、鑑別血跡、媒介昆蟲的嗜血性等。
如果無血痕部位的檢材浸液與血痕浸液均呈陽性反應,則表示檢材可能含有雜質。如人血對照管呈陽性反應,其他各管均呈陰性反應,則表示檢材不含人血或可溶性蛋白太少,或被破壞。只有在血痕浸液和人血對照管呈陽性反應,而其他各管均呈陰性反應時,才證實檢材含有人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