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
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
全世界每年有數十萬工人(特別是那些將環氧乙烷用做消毒劑的工人)在生產過程中要接觸到一定劑量的環氧乙烷,並且這種接觸具有長期積累的作用。環氧乙烷有一定的吸附性,在消毒後因被消毒的材料性質不同,其完全消散的時間也不同,殘留的環氧乙烷在使用的過程中接觸人體或進入人體內會引起危害。該物質對水生生物是有害的。
暴露途徑
該物質可經皮膚、呼吸道和消化道(在水溶液中)吸收到體內。
生物效應
體內和體外效應
環氧乙烷能與微生物的蛋白質、DNA和RNA發生非特異性烷基化作用。以蛋白質為例,蛋白質上的羧基、氨基、硫氫基和羥基被烷基化,使蛋白質正常的生化反應和新陳代謝受阻,導致微生物死亡。
環氧乙烷屬中等毒類。環氧乙烷由於在體內轉化為甲醛或乙二醇,再氧化為草酸,能引起細胞機能障礙;或與三甲胺結合形成乙醯膽鹼,從而干擾神經系統功能。大鼠吸入LC502.63g/m3(4h),人吸入180mg/m出現中毒症狀,450mg/m,60min,可嚴重中毒。
環氧乙烷對實驗動物有致癌、致突變、致畸和生殖毒性。環氧基是直接烷化劑,無需代謝活化即具有細胞遺傳毒性。在植物、微生物、昆蟲、亞哺乳動物和哺乳動物等不同種屬測試系統中誘變實驗陽性,多項細胞遺傳學實驗顯示外圍淋巴細胞SCE、微核、染色體畸變率增高。
毒性閾值
急性毒性
以1%水溶液灌胃,大鼠LD500.33g/kg,豚鼠LD500.27g/kg。
慢性毒性
動物反覆吸入0.63~0.72g/m蒸氣濃度時,有生長抑制或體重減輕、流涕、腹瀉及呼吸道刺激症狀。
刺激性
家兔經眼:18mg/6h,中度刺激。人經皮:1%,7s,皮膚刺激。
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
吸收/分布/排泄
(1)吸收:多以氣態形式經呼吸道吸收,液態可經皮膚和消化道吸收。
(2)排泄:經尿排出。
代謝及其產物
可能通過血液循環被細胞吸收,而後轉化成甲醛或乙二醇,再氧化為草酸從尿中排出。
人體效應
環氧乙烷對人及動物的毒性高於四氯化碳和氯仿,和氨氣相似。本品對眼、呼吸道有腐蝕性,可導致嘔吐、噁心、腹瀉、頭痛、中樞抑制、呼吸困難、肺水腫等,還可出現肝、腎損害和溶血現象。皮膚過度接觸環氧乙烷液體或溶液,產生灼燒感,出現水皰、皮炎等,若經皮吸收可能出現系統反應。環氧乙烷屬烷基化劑,有致癌可能。
短期接觸的影響:蒸氣刺激眼睛、皮膚和呼吸道。水溶液可能使皮膚起水皰。液體迅速蒸發可能引起凍傷。
長期或反覆接觸的影響:反覆或長期接觸可能引起皮膚過敏。重複或長期吸入接觸,可能引起哮喘。該物質可能對神經系統有影響。該物質是人類致癌物。可能引起人類生殖細胞可遺傳的基因損害。
臨床表現:
(1)急性中毒。
①呼吸系統:初期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刺激症狀,出現流淚、流涕、咳嗽、胸悶、氣急、眼結膜及咽部充血。病情進一步發展,出現呼吸困難和紫紺,肺部濕囉音,嚴重時也可出現肺水腫。
②神經系統:初期頭暈、搏動性頭痛、乏力、委靡不振。隨後出現全身肌束震顫、出汗、手足無力、步態不穩、四肢感覺減退、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嚴重時出現語言障礙、譫妄、共濟失調、意識障礙,乃至昏迷不醒。
③循環系統:初期心動過緩,以後可出現各種心率失常。心電圖可有T波、ST段改變、QT間期延長,或提示心肌損害。
④消化系統:常出現噁心、頻繁嘔吐、腹痛、腹瀉、腹部壓迫感或沉重感,重症病例可出現肝損害或一過性肝功能障礙。
⑤皮膚損害:皮膚直接接觸可出現紅腫、水皰或滲出,自覺疼痛。反覆接觸可致皮膚過敏反應。蒸氣對眼結膜有強烈刺激,高濃度可引起結膜和角膜損害,嚴重時可發生角膜灼傷。
(2)慢性影響。
①神經系統:長期接觸可引起神經衰弱綜合徵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低濃度長期接觸後可發生手足活動不靈、共濟失調和震顫等周圍神經病表現。
②晶體混濁和白內障發生率明顯上升。
③細胞遺傳學和血液學影響:姊妹染色單體交換(SCE)變化與環氧乙烷接觸水平明顯相關(P<0.01),而SCE改變與吸菸和環氧乙烷接觸有相互促進作用。此外,環氧乙烷接觸者DNA修復能力受到明顯抑制。
④接觸者腫瘤流行病學調查有關資料:接觸人群白血病發病率比預測的高出10倍。接觸人群非霍其金病的發病率也有明顯升高。總腫瘤、胃癌和白血病發生率亦明顯升高。
⑤生殖系統:接觸環氧乙烷女工自然流產率升高,可能因胚胎毒性,導致早期胚胎死亡而流產。
人體健康危害防治措施
人體防護
(1)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高濃度環氧乙烷蒸氣時,必須佩戴呼吸道防護器具。
(2)眼睛防護:使用安全護目鏡,防止眼睛直接接觸。
(3)皮膚防護:穿戴防護手套、防護服,防止皮膚直接接觸。
(4)其他: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在鄰近接觸環氧乙烷的工作場所應配備快速沖淋的設備以備應急使用。
健康監測
對環氧乙烷作業人員應進行上崗前和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在體檢中發現異常時,須確定是否屬於中毒、職業禁忌證或其他疾病,作出相應診斷治療方面的安排。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處,隔離距離150~300m,嚴格限制無防護人員進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儘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造成環境污染。小量泄漏時用活性面料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清水沖洗,洗消水引入水處理系統。大量泄漏時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化學品處理場所處置。
滅火方法
消防人員須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離以外,在上風向滅火。滅火劑:乾粉、二氧化碳、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