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變異(Environmental variation)是指自然環境的某個或多個環境要素的物理化學性質或環境結構發生變化,破壞了自然生態的相對平衡,使人群或生物種群受到威脅或被滅絕的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變異
- 外文名:Environmental variation
- 性質:有目的性的,有方向性的
- 學科:環境地球化學
- 特點:破壞了自然生態的相對平衡
- 表現:物理化學性質或環境結構發生變化
簡介,主要特徵,分類,環境影響,
簡介
環境與變異其實是很複雜的過程,環境只起到對變異的一個定向選擇作用.環境變異,因為變異的性狀能夠適宜環境,所以生存了下來,應該也是基因的定向改變。基因的定向改變叫做進化就是這個道理,特定的環境造成的變異就是特定的。分子生物學表明,鹼基對變化所引起的突變是隨機的、偶然的。突變的結果與突變的原因之間不相對應,進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不僅在不同的環境下以不同的方式發生,而且是多層次結構下各種規律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下,變異不是隨機的,而是有目的性的有方向性的。
主要特徵
環境變異亦稱為環境異常,是指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環境系統偏離正常狀態,使環境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變異,從而給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帶來危害的現象。環境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對外來干擾造成的破壞具有一定的恢復能力。只有當這種破壞的程度超過某一閾值,環境系統發生不可逆轉性的變化而對生態系統產生危害時,才稱之為環境異常。
只有環境要素的改變使生態系統產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即單靠自然能力不能使環境恢復原有狀態或達到新的平衡時,才稱為環境異常。環境異常按成因不同,分為自然環境異常和人為環境異常,前者是由某些自然現象和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噴發、洪水、土石流等使空氣、水體、土壤等要素的化學成分發生改變,區域環境結構被破壞而造成環境異常;後者是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向周圍環境輸送大量的有害物質如工業廢棄物、有毒農藥、化肥等而造成的環境異常。環境異常按其發生的範圍,可分為全球性環境異常和區域性環境異常。
分類
環境變異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①自然環境異常:因某些人類無法控制的自然過程或自然災害造成。如某些地區因地球化學結構的原因,土壤、水體等富含某種對人體有害的元素或化合物,致使當地某種疾病的發病率大大高於其他地區,形成地方病;火山噴發,噴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硫化氫、一氧化碳、氟化氫等有害成分的火山氣體,使局部大氣成分顯著地改變,進而對局部地區的環境化學特徵產生影響;強烈地震使局部地區的自然環境完全改變,生態系統遭受巨大的破壞等。
②人為環境異常:人類在開發、利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向四周環境輸送大量的有害物質。如金屬礦物的開採和冶煉,造成環境的重金屬污染;在農田大量使用有毒農藥、施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壤、水體、穀物中農藥的殘留,以及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等。
③按範圍大小、環境異常還可分為全球性環境異常;區域性環境異常及局部性環境異常。如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氣候變化就是一種全球性環境異常;某河流流域的工業污染可造成區域環境異常;局部性異常是較小範圍的異常,一般由點源污染所造成,如砷冶煉廠的污染造成周圍土壤、地表水較高的含砷量等。
環境影響
全球暖化令南極氣候變異,暴雨驟增,已嚴重威脅企鵝繁殖,數以萬計初生的阿德利企鵝因羽翼未長成,羽毛不具防水功能,以致一被大雨淋倒便全身濕透,很快凍死。科學家認為,若暴雨氣候持續,阿德利企鵝數目可能大減八成,甚至在10年內絕種。
據香港《明報》報導,南極半島氣溫在過去50年升了3℃至平均-14.7℃,下雨已比下雪愈來愈普遍。初生的阿德利(Adelie)企鵝身上只有薄薄絨毛,直至40天大時,才長有防水功能的羽毛。當大雨來襲時,企鵝父母一般會保護孩子免被淋濕,惟一旦年長企鵝出外覓食或被殺死,小企鵝欠缺父母保護,就會被淋至全身濕透,最後死於低溫症。絨毛不防水易死於低溫症剛從南極回來的紐約探險家鮑文馬斯特(JonBowermaster)說,“每個人都說南極冰川正融化,但日復日的大雨才是這裡的全新現象。過去5年,南極暴雨增多,我們看到小阿德利企鵝在持續6天下雨期間,不停顫抖。若是下雪,它們的絨毛能完全抵禦,但大雨卻不能,這就好像你穿著羽毛外套,全身濕透。到了晚上氣溫下降,至翌日早上,我們就看到小企鵝遭凍死。其它海洋生物如海豹,它們生來就長有皮毛可作保護,但初生企鵝則沒有。”英國南極考察組表示,50年前該區氣象站錄得2天下雪,才有1天下雨,但過去數年情況剛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