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學概論(孫強編著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介紹

  • 書名:《環境科學概論》
  • 作者:孫強
  • 頁數:192頁
  • 出版時間:2012-11
  • 裝幀:平裝
  • 開本:1/16
  • 書號:978-7-122-14989-3
《環境科學概論》全書總計9章,包括:緒論(所含環境及環境類型、環境特性、環境科學及其發展、環境科學邏輯思維方法論);人類與大氣圈;人類與水圈;人類與生物圈;人類與土壤圈;人類與岩石圈;人口與環境;環境倫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本書可作為全國高等院校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基礎教材,以及本科非環境專業的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教材;亦可作為當代大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普適教育的通用教科書。
目錄
第1章有機化學實驗的一般知識1
11有機化學實驗室規則1
12有機化學實驗室的安全知識2
121實驗室的安全守則2
122實驗室事故的預防2
123事故的處理和急救3
13有機化學實驗常用儀器5
131有機化學實驗常用普通玻璃儀器5
132有機化學實驗常用標準磨口玻璃儀器5
133儀器的裝配7
14實驗預習、實驗記錄和實驗報告的基本要求8
141實驗預習8
142實驗記錄9
143實驗報告的基本要求9
144實驗報告的樣例10
實驗111溴丁烷的製備10
第2章有機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術12
21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滌和乾燥技術12
211常用玻璃儀器的洗滌12
212玻璃儀器的乾燥13
213電熱鼓風乾燥箱的使用14
22加熱與冷卻15
221加熱15
222冷卻與冷卻劑17
23乾燥與乾燥劑18
231乾燥的方法18
232液體有機化合物的乾燥18
233氣體物質的乾燥19
234固體物質的乾燥20
24攪拌和攪拌器20
25簡單玻璃工操作22
251玻璃管的切割22
252玻璃管的彎曲22
253滴管的拉制23
254熔點管和沸點管的拉制23
實驗21簡單玻璃工操作24
26有機化合物物理常數的測定24
261有機化合物熔點的測定及溫度計的校正24
實驗22熔點的測定28
262有機化合物沸點的測定29
263折射率的測定30
264旋光度的測定32
第3章有機化合物基本分離技術34
31蒸餾34
311簡單蒸餾34
實驗31工業乙醇的簡單蒸餾37
實驗32無水乙醇的製備38
312水蒸氣蒸餾39
實驗33從橙皮中提取檸檬烯41
實驗34從八角茴香中提取八角茴香油42
313減壓蒸餾43
實驗35苯乙酮的減壓蒸餾46
32分餾47
實驗36乙醇和水的分餾48
實驗37丙酮和1,2二氯乙烷混合物的
分餾49
33重結晶50
331重結晶原理和一般過程50
332常用的重結晶溶劑51
333重結晶操作方法51
334重結晶注意事項54
實驗38工業苯甲酸粗品的重結晶54
實驗39乙醇水混合溶劑重結晶萘55
實驗310乙醯苯胺的重結晶56
34萃取57
341萃取的原理57
342液體中物質的萃取58
343固體物質的萃取60
35升華61
351基本原理61
352操作步驟61
實驗311三組分混合物分離62
實驗312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63
實驗313花生油的提取65
36色譜法66
361柱色譜66
362紙色譜68
363薄層色譜69
實驗314植物色素的提取及色譜分離72
第4章有機化合物的製備技術74
41概述74
411製備路線的選擇74
412反應裝置的選擇75
第1章緒論1
11環境及環境類型1
111環境的概念1
112環境的類型1
113環境的特性2
12環境科學及其發展3
121當代環境問題3
122環境科學的形成與發展5
123環境科學的研究對象6
124環境科學的任務6
125環境科學的跨學科性7
126環境科學的未來8
13環境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論8
131整體性8
132系統性8
133綜合性9
134複雜性9
習題9
第2章人類與大氣圈11
21大氣圈的結構與組成11
211大氣圈的演化11
212大氣圈的結構11
213大氣的組成13
22大氣污染及其類型14
221大氣污染分類14
222大氣污染源的類型15
23大氣污染物的種類及其轉化規律15
231大氣污染物的種類15
232大氣環境中主要污染物的遷移轉化規律16
24人類活動對大氣圈的影響25
241全球氣候的異常現象與變化趨勢25
242溫室效應29
243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30
244溫室效應的防治對策32
245陽傘效應34
246南極臭氧洞36
247酸雨43
248熱污染46
249大氣圈氧平衡失調——潛在的危險47
25大氣污染的危害48
251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48
252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危害49
253大氣污染的其他危害50
習題50
第3章人類與水圈52
31地球水資源52
311地球水資源與水循環52
312人類對淡水資源的需求53
313全球淡水供給前景55
32中國水資源58
321中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狀況58
322淡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61
323中國淡水供給前景62
33水利工程的環境效應63
331地下水過度開採63
332河道整治64
333湖泊的湮滅65
34水體污染66
341水體的概念66
342天然水體的組成66
343天然水體的自淨化67
344水體污染68
345水體污染物對人類健康的危害70
35主要污染物在水環境中的遷移轉化71
351需氧污染物71
352植物營養物76
353石油類物質的污染78
354重金屬78
習題80
第4章人類與生物圈81
41生物圈與生物多樣性81
411生物圈81
412生物多樣性81
42生態系統及其組成82
421生態系統82
422生態系統的組成83
43生態系統的類型與特徵84
431生態系統的類型劃分84
432生態系統的特徵84
44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85
441生態系統的結構85
442生態系統的功能86
45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91
451生態系統的演替91
452生態系統的平衡91
46人類對生物圈的影響92
47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畫93
471組織機構與任務93
472生物圈保護區網路的特點93
473人與生物圈計畫的目的93
474人與生物圈計畫的研究項目94
475中國在MAB中的作用與影響94
習題94
第5章人類與土壤圈96
51土壤圈的概念96
52世界土地資源96
521世界土地資源總量97
522世界土地資源消長97
53中國土地資源99
531中國土地資源狀況99
532中國土地資源消長100
54人類對土壤圈的影響101
541土壤侵蝕101
542荒漠化102
543鹽漬化和水澇103
544廢棄物與土壤污染103
55農藥與土壤污染104
551概述104
552農藥的分類106
553農藥與環境污染106
554農藥在土壤環境中的遷移、降解與轉化108
555土壤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109
56土地與糧食安全110
561全球土地與糧食安全110
562中國土地與糧食安全114
習題116
第6章人類與岩石圈117
61岩石圈與自然資源117
611地球內部的圈層構造117
612自然資源及其分類118
613可耗竭資源的開採周期118
62岩石圈中的能源120
621能源及其分類120
622世界能源供求狀況與前景121
623中國能源供求現狀與前景129
63岩石圈中的礦物資源133
64人類對岩石圈的影響135
641深井回灌觸發地震135
642油氣田開採與回灌引起斷塊(層)活動、地面沉降和地震136
643地下核試驗對地質構造的破壞與影響136
644礦山開發對環境的影響137
645人類活動的其他影響138
65開發“城市礦山”138
651“城市礦山”139
652“城市礦山”開發139
653中國“城市礦山”開發139
654“城市礦山”開發遇到的問題140
655日本“城市礦山”開發利用情況140
習題141
第7章人口與環境142
71世界人口問題142
711世界上早期的人口142
712世界人口增長過程142
713世界人口增長的原因與特點144
72中國人口問題148
721人口增長的歷史回顧148
722新中國的人口變化歷程149
723中國人口現狀與特點152
73人口學理論152
731TR馬爾薩斯人口論152
732馬克思、恩格斯人口論152
74人口預測模型153
741數學方法153
742人口學方法154
75未來人口預測155
76人口過剩對環境的壓力157
761人口膨脹對自然環境的壓力157
762人口問題對社會環境的壓力159
習題159
第8章環境倫理161
81不同環境倫理觀出現的背景及其發展161
811中國古代樸素的“天人合一”觀161
812人類中心論162
813生物中心論162
814生態整體論162
815自然價值論162
816代際均等的環境倫理觀162
82環境道德觀163
83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觀164
84環境倫理的基本原則165
習題166
第9章走可持續發展道路167
91形成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歷史過程167
911孕育階段167
912形成階段168
913發展階段168
92可持續發展的內涵169
93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171
931衡量國家(地區)財富的標準172
932人文發展指數(HDI)172
933綠色國民賬戶173
934國際競爭力評價體系173
94走可持續發展道路173
941全球《21世紀議程》的基本思想174
942全球《21世紀議程》的主要內容174
943《中國21世紀議程》簡介175
95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176
習題177
附錄178
附錄Ⅰ全球環境與生態保護公約178
附錄Ⅱ名詞解釋181
附錄Ⅲ著名人物介紹185
參考文獻18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