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基礎

環境監測基礎

《環境監測基礎》簡要介紹了用於學習環境科學及環境分析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實現手段;闡述了在制訂監測方案時,必須了解污染物在環境中的擴散、再富集及其最終的歸趨;簡要介紹了採樣、分析檢測、如何選擇實驗室內或現場分析方法及相關的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等內容;重點討論了水質主成分分析及水中痕量污染物的監測;針對實際套用,著重闡述了土壤、固體及固體污染物萃取及其後續分析技術,並且特別關注了傾廢和前工業用地再利用問題;在關注新技術、新方法的基礎上,闡述了室內、外大氣和煙道氣中氣相成分的分析、監測。

基本介紹

  • 書名:環境監測基礎
  • 作者:(英)里夫,張勇譯
  • ISBN:9787122060518
  • 定價:¥29.00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9-1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比較全面地介紹了環境監測所要掌握的基本內容。
本書可作為環境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相關從業人員的教材或參考書,特別是雙語教學的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專業研究人員、技術人員參考閱讀。

圖書目錄

第1章 簡介
1.1 環境
1.2 人們關注環境的原因
1.2.1 當今世界
1.2.2 過去和現在的罪行
1.3 污染
1.4 化學分析的必要性
總結
第2章 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及其分析方法
2.1 簡介
2.2 源、擴散、再聚集和降解
2.3 中性有機化合物的遷移和再富集
2.3.1 生物富集
2.3.2 在沉積物中的聚集
2.3.3 生物放大作用
2.3.4 降解
2.4 金屬離子的遷移和富集
2.4.1 增溶效應
2.4.2 在沉積物中的沉積
2.4.3 生物體的吸收
2.5 什麼是安全水平?
2.6 採樣與樣品的複雜性
2.6.1 具有代表性的樣品
2.6.2 樣品保存
2.6.3 關鍵路線和關鍵組
2.7 分析的一般方法
2.8 實驗室或現場分析的選擇
2.9 質量保證
2.9.1 尋找合適的方法
2.9.2 實驗室標準
總結
第3章 水質主成分分析
3.1 簡介
3.2 採樣
3.3 水質的測定
3.3.1 固體懸浮物(SS)
3.3.2 溶解氧(DO)和需氧量(OD)
3.3.3 總有機碳(TOC)
3.3.4 pH值、酸度、鹼度
3.3.5 水的硬度
3.3.6 電導率
3.4 普通離子的分析方法
3.4.1 紫外?可見光譜法
3.4.2 發射光譜(火焰光度計)
3.4.3 離子色譜
3.4.4 其他技術的套用舉例
總結
第4章 水分析?痕量污染物
4.1 簡介
4.2 有機痕量污染物
4.2.1 樣品保存的基本原則及其後續分析
4.2.2 用於色譜分析的萃取技術
4.2.3 氣相色譜
4.2.4 液相色譜
4.2.5 免疫測定
4.2.6 光譜分析
4.3 金屬離子
4.3.1 用於分析金屬離子的樣品存儲
4.3.2 預處理
4.3.3 原子光譜
4.3.4 可見光譜
4.3.5 陽極溶出伏安法
4.3.6 液相色譜
4.3.7 金屬的形態:各種技術的比較
總結
第5章 土壤、固體廢棄物分析
5.1 引言
5.1.1 動物和植物樣本
5.1.2 土壤和受污染的土地
5.1.3 垃圾和垃圾填埋場
5.1.4 沉積物和污泥
5.1.5 大氣顆粒物
5.2 固體分析領域的一些共性問題
5.2.1 採樣
5.2.2 預處理
5.2.3 分析物的萃取
5.2.4 樣品的淨化
5.2.5 分析測定
5.2.6 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5.3 生物樣品分析時的特殊考慮
5.3.1 植物樣品的採集和保存
5.3.2 預處理
5.3.3 有機污染物的萃取技術
5.3.4 痕量金屬的灰化和溶解技術
5.3.5 動物組織的分析
5.4 土壤分析應考慮的特殊問題
5.4.1 採樣和保存
5.4.2 預處理
5.4.3 有機污染物的萃取
5.4.4 可利用離子的萃取
5.4.5 土壤中總金屬濃度測定時的消化技術
5.4.6 pH的測定
5.5 分析被污染土壤時的特殊考慮
5.5.1 污染土壤的調查步驟
5.5.2 採樣、樣品保存和預處理
5.6 垃圾和填埋處理分析時需考慮的特殊問題
5.6.1 垃圾的種類和處理
5.6.2 採樣和樣品保存
5.6.3 固體及高固體含量的液體的前處理
5.6.4 滲瀝液的分析
5.6.5 釋放氣體的分析
5.7 分析沉積物和污泥時需考慮的特殊問題
5.7.1 樣品採集與保存
5.7.2 預處理
5.7.3 有機污染物的萃取技術
5.7.4 痕量金屬的溶解技術
5.7.5 下水道污泥分析
5.8 新的萃取和溶解技術
5.8.1 自動索氏萃取
5.8.2 加速溶劑萃取
5.8.3 微波消解和微波輔助萃取
5.8.4 超聲
5.8.5 超臨界流體萃取
5.8.6 技術比較
總結
第6章 大氣分析——氣相分析
6.1 簡介
6.1.1 注意所使用的單位
6.2 時間加權平均濃度的測定
6.2.1 吸收序列
6.2.2 固體吸附
6.2.3 擴散(或掌上)管
6.3 瞬時濃度的測定
6.3.1 直讀儀器
6.3.2 氣體檢測管
6.3.3 氣相色譜和質譜
6.3.4 監測網和實時監測
6.3.5 遠程遙感和其他的先進技術
總結
第7章 大氣分析——顆粒物
7.1 前言
7.2 採樣方法
7.2.1 大體積採樣器
7.2.2 個人採樣器
7.2.3 階式撞擊採樣器
7.2.4 針對有機化合物所需的進一步考慮
7.2.5 從流動相氣流中採集顆粒物
7.2.6 PM10採樣
7.2.7 酸性沉降物採樣
7.3 涉及樣品分解的分析方法
7.3.1 金屬
7.3.2 有機化合物
7.4 固體的直接分析
7.4.1 X射線螢光法
7.4.2 X射線發射
7.4.3 中子活化分析
7.4.4 紅外光譜法
7.4.5 用於石棉分析的方法
總結
第8章 超痕量分析
8.1 介紹
8.1.1 所關注的化合物
8.2 分析方法
8.2.1 一般步驟
8.2.2 影響檢測靈敏度的因素
8.2.3 質譜檢測
8.2.4 定量分析
8.2.5 質量控制
8.3 典型的分析過程
8.3.1 預處理
8.3.2 氣相色譜
總結
自測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專業辭彙
測量單位和物理常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