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環境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環境學》以揭示環境基本規律為主線,分別從人口與環境、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物理環境、生物環境、人居環境、景觀環境以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闡述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 作者:左玉輝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2月1日
  • 頁數:345 頁
  • 開本:16 開
  • ISBN:7040108267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環境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環境學基本原理
第一節 環境
一、人類環境
二、自然環境
三、人工環境_
第二節 環境多樣性
一、自然環境多樣性
二、人類需求與人類創造多樣性
三、人類與環境相互作用多樣性
第三節 人與環境的和諧
一、人類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歷程
二、環境問題
三、人與環境的和諧
第四節 環境規律
一、環境規律
二、五律協同
三、規則與規律
四、環境調控
第五節 環境科學
一、環境學
二、環境科學
第二章 人口與環境
第一節 人口變遷
一、漁獵文明階段
二、農業文明階段
三、工業文明階段
四、綠色文明階段
第二節 人口爆炸對環境的影響
一、人口爆炸對土地資源的壓力
二、人口爆炸對生物資源的壓力
三、人口爆炸對水資源的壓力
四、人口爆炸對氣候資源的影響
五、人口爆炸對礦產資源的壓力
第三節 影響人口總量與分布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社會因素
三、經濟因素
四、技術因素
五、環境因素
六、五律協同看中國人口變化趨勢
第三章 大氣環境
第一節 大氣概述
一、大氣的成分
二、大氣的分層
三、大氣邊界層主要特徵
第二節 大氣污染
一、大氣污染源及污染物
二、幾種典型的大氣污染
三、大氣污染的危害
第三節 大氣污染控制
一、清潔能源
二、綠色交通
三、末端治理
四、環境自淨
第四節 全球大氣環境變化
一、全球變暖
二、臭氧層破壞
第四章 水環境
第一節 地球上的水
一、水的形成
二、水的分布
三、水的循環
四、人與水的關係
第二節 水資源
一、水資源的基本含義
二、水資源短缺
三、水資源開發與利用對策
第三節 水災害
一、洪水災害
二、乾旱災害
第四節 水污染
一、天然水的化學性質
二、水污染的主要來源
三、主要的水污染物及其環境效應
四、水污染的特徵
第五章 土壤環境
第一節 土壤的組成和基本性質
一、土壤的組成
二、土壤的結構
三、土壤環境的基本性質
第二節 土壤污染和自淨
一、土壤污染
二、土壤污染物類型
三、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和轉化規律
四、土壤的自淨能力
五、土壤污染的防治
六、污水土地處理系統
第六章 物理環境
第一節 聲學環境
一、噪聲概述
二、噪聲來源
三、噪聲危害
四、噪聲控制
第二節 電磁輻射
一、電磁輻射的來源
二、電磁輻射的危害
三、電磁污染的控制
第三節 放射性污染
一、放射性污染來源
二、危害和影響
三、放射性污染的分類
四、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第四節 光污染
一、光污染及其來源
二、光污染的危害
三、光污染的控制
第五節 熱污染
一、熱污染的類型
二、熱污染的危害
三、熱污染控制
第七章 生物環境
第一節 生物多樣性
一、生物多樣性
二、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三、生物多樣性保護
第二節 生物安全
一、食品安全
二、轉基因技術的生物安全
第三節 生物污染
一、污染物在環境中的循環
二、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的歸宿
三、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四、污染對種群和生態系統的影響
第八章 人居環境
第一節 人居環境的發展和類型
一、人居環境的發展歷程
二、理想人居環境的探索
三、人居環境的類型和差別
第二節 城市人居環境
一、自然環境
二、人工環境
三、人文環境
第三節 人居環境舒適度評價
第九章 景觀環境
第十章 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資料

序言

作為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環境科學尚未建立起自己的理論體系,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環境科學的學科建設和發展。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自1990年成立以來一直關注著環境科學基礎理論的建設,期望出版一本系統闡述環境科學基礎理論的教科書,並將之定名為《環境學》。《環境學》曾先後入選“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和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2002年再次入選“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環境學》對環境科學基礎理論作了探索性研究。《環境學》認為,制約人類生存發展的規律有五類(簡稱“五律”):自然規律、社會規律、經濟規律、技術規律和環境規律,並將環境規律定義為人類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規律。《環境學》認為,科學的任務在於揭示客觀規律,環境科學的任務在於揭示環境規律,環境學的任務在於揭示環境基本規律。《環境學》將環境基本規律概括為環境多樣性、人與環境和諧、規則與規律以及五律協同,在此基礎上提出環境學的四個基本原理:環境多樣性原理、人與環境和諧原理、規則與規律原理以及五律協同原理。《環境學》認為,五律協同是巨觀環境調控的基本原理,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最終歸宿。《環境學》指出,環境規律具有獨立性,它不從屬於自然規律;環境問題的出現並不違背自然規律;人與自然和諧是一個不完整的理念,它只是人與環境和諧的一個組成部分。《環境學》指出環境規律與生態規律的本質區別在於主體的不同,生態規律的主體是生物,環境規律的主體是智慧人;從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角度來看,生物人服從生態規律,智慧人遵循環境規律。
《環境學》建議將環境科學的學科結構概括為“1十4+x”。“1”指環境學,“4”指環境自然科學、環境社會科學、環境經濟科學和環境技術科學,“X”指建立在“1+4”基礎之上的環境科學的其他分支學科,如環境規劃學等。環境自然科學按學科分包括環境地學、環境化學、環境物理學、環境生物學、環境毒理學和環境數學,按環境要素分包括水環境學、大氣環境學、土壤環境學、生物環境學和物理環境學等。環境社會科學包括環境倫理學、環境法學和環境管理學等。環境技術科學包括工業生態學、環境監測學和環境工程學等。《環境學》認為,環境自然科學、環境社會科學、環境經濟科學和環境技術科學,這四個分支學科可以有兩種理解,其一,它們分別研究環境規律與自然規律、社會規律、經濟規律、技術規律聯合作用的領域;其二,它們分別是環境科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經濟科學、技術科學交叉滲透的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