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地貌

環境地貌是指人類生產和生存環境的地貌,或人類的自然生態環境的地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地貌
  • 解釋:人類生產和生存環境的地貌
  • 美國馬什:1864年的《人和自然》
  • 德國科塔:1866年的《今天的地質學》
研究歷史,涉及範圍,

研究歷史

研究地貌環境對人類的影響與人類活動對地貌環境的改變,現已發展成環境地貌學。最早涉及環境地貌的著作,有美國馬什(G. P. Marsh)1864年的《人和自然》、德國科塔(B. V. Cotta)1866年的《今天的地質學》等。1972和1973年科茨(D. R. Coates)主編的《環境地貌學與風景保護》第一、三卷論文集正式出版,首次提出了“環境地貌學”一詞。其後有關環境地貌的論著大量出現,如寇茲主編的《都市地貌學》論文集(1976年)、英國格雷戈里和沃林(K. J. Gregory and D. E. Walling)主編的《人與環境過程》(1981年)、美國弗拉齊爾(J. W. Frazier)主編的《套用地理學》論文集(1982年)等。中國從戰國時期《荀子》一書開始有關於壞境地貌的論述。

涉及範圍

近年來地理地質學家在環境地貌方面主要研究工礦、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設中產生的有關地貌和生態環境問題:①影響人類的地貌作用過程和地形;②人類通過對地貌進而對陸地水干擾並使其質量降低的問題;③人類利用地貌作用形成物作為資源的問題;④地貌學在環境規劃和管理中的作用等。由於地貌是 人類生產活動的主要基礎,隨著生產的發展,與地貌有關的環境問題將大量出現,環境地貌已成為經濟生產發展中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