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麗亞·尤金娜
- 外文名:Maria yudina
- 國籍:俄國
- 出生日期:1899年
- 逝世日期:1970年
個人簡介,成長經歷,音樂特色,
個人簡介
瑪莉亞··尤金娜(Maria Veniaminovna Yudina 1899.9.9 Nevel——1970.11.19 莫斯科),1899年出生於俄國的Nevel,1970年在莫斯科逝世。從1906年開始接受鋼琴教育;此後,在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Anna Essipova。1913年,首次公開露面。而後,師從Tcherepnin和Blumenfeld等大師繼續深造。從1930年開始,她在蘇聯頻繁演出,此外,還曾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音樂學院從教。一次,史達林偶然間從電台廣播中聽到了她演奏的莫扎特的《A大調協奏曲》(K.488),當天深夜即立刻預定了該張唱片。1950年,她參加了萊比錫巴赫音樂節。1954年在波蘭進行巡迴演出。在被莫斯科音樂學院解聘之後,她繼續在地處蘇聯首都的Gnessin學院從事教育活動;同時,還繼續舉行獨奏音樂會。1962年,當斯特拉文斯基首次重返蘇聯,她參加了慶祝這位偉大的音樂家的80歲壽辰的音樂會。1969年5月,她舉行了最後一場音樂會。瑪莉亞·尤金娜的演奏以她的多樣性、陽性力量以及創造才華著稱於世。
成長經歷
大學時接受哲學與神學訓練,並皈依了宗教。她有記日記的習慣,1917年,她在日 記中寫到:我知道只有一種方式接近上帝,那就是藝術。我不認為我的方式是具有普遍 性的:我明白還有許多其他的路,但是對我來說只有這一條路是可行的——神聖通過藝 術,通過她的分支,音樂向我敞開。這是我的職業!我相信這一點,相信我的能力…… 我生命中最本質的東西在藝術之中,我只是藝術之鏈中的一環。
22歲那年尤金娜以優異的成績從音樂學院畢業,學院贈予她一台大鋼琴。按照傳統 ,只有最優秀的畢業生才能獲此殊榮。幾十年來這台鋼琴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值錢的財產 。當時的蘇聯正值內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戰亂中,尤金娜熱情洋溢地去孤兒 院和醫院舉辦音樂會,到學校授課,努力讓這痛苦、不幸的一代感受到藝術世界的美妙 。她不斷嘗試新音樂並致力於現代藝術形式的發展。起初曾頗受蘇維埃政府的賞識,稱 她為音樂界的革命先驅,並為她的音樂會作了大量的宣傳。不料後來卻發現尤金娜信奉 上帝且永遠不可能成為無神論者。 所幸的是,作為當時蘇聯的異類,她並沒有像許多其他教徒那樣被逮捕,在歷次大 清洗中倖存下來,還成為音樂學院的教授。
1941年6月22號,納粹德國全面進攻蘇聯,在被圍困的900多個艱難困苦的日子裡, 尤金娜身在列寧格勒,儘管天天擔驚受怕,憔悴不堪,但她此時一直堅持為列寧格勒人 民演奏音樂,因為她知道人民已經面臨飢餓和死亡的威脅,他們極需特別的鼓勵和支持,而這一切只有藝術才能給予。 列寧格勒解圍後,Yelena Gnessina在莫斯科創辦了音樂學院。她想組建一支特別的 教師隊伍,他們必須是才華橫溢並且對音樂有著不拘泥於傳統的獨到見解。尤金娜是個完美的不二人選,立即被邀請成為其中的老師。
1950年,她與蕭斯塔科維奇一起參加了萊比錫巴赫音樂節。1954年在波蘭進行巡迴演出。在被莫斯科音樂學院解聘之後,她繼續在地處蘇聯首都的Gnessina學院從事教育活動;同時,還繼續舉行獨奏音樂會。1962年,當斯特拉文斯基首次重返蘇聯,她參加了慶祝這位偉大的音樂家的80歲壽辰的音樂會。1969年5月,她舉行了最後一場音樂會。 在充滿無神論、沒有宗教自由的生活環境中,尤金娜堅持到教堂做禮拜,她一生堅 守自己的宗教信仰,以彰顯她孤傲的人格。她從不抱怨物質生活的窘迫,從不討好有權勢的人,也從不涉足政壇;她不循規蹈矩,不僅表現在她作為一個藝術家的一方面,同時表現在她作為普通人的一面,她不輕易妥協,非常固執。她與已經失勢的作曲家交友,並且不顧任何禁令,演奏他們的作品。當帕斯捷爾納克被放逐時,尤金娜很生氣, 在她演奏會上就向大家宣布“今天晚上我不彈琴,我來讀《齊瓦哥醫生》這本書給大家 聽!”她熱愛自由,曾幾度被剝奪教學的權力,被禁止出現在任何表演舞台上,過著苦 難的生活。評論界也不偏愛她。儘管真正的行家肯定了她的天賦,評論家並不能真正理解她的藝術深度,似乎害怕其中隱藏著危險的思想意識炸彈。
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是生活在當代的“俄羅斯聖愚”。她的倖存,似乎證明,即使在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集權下的當代,“聖愚崇拜”仍有遺蹟存在。
音樂特色
瑪麗亞.尤李娜的演奏氣勢恢宏,音樂最大的特色在於不墨守古典型式的成規而富有深刻的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