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納斯河灌區是新疆五六十年代開發建設的現代化大型灌區,對自治區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納斯河灌區水利樞紐工程
- 地點:新疆
- 土地面積:53.44萬公頃
- 可耕地面積:33.3萬公頃
瑪納斯河灌區水利樞紐工程
瑪納斯河灌區位於新疆天山北麓的準噶爾盆地南緣,東西長140公里,南北寬102公里,土地面積53.44萬公頃,可耕地面積33.3萬公頃。灌區內冬季嚴寒,夏季乾燥炎熱,最低氣溫為-42.8℃,最高氣溫43.1℃,屬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110~200毫米,年蒸發量1500~2000毫米,日照2550~3100小時,無霜期148~187天,是典型的荒漠綠洲和灌溉農業區。灌區的主要灌溉水源是河水、泉水和井水。水源河--瑪納斯河發源於天山北麓依連哈比爾尕山, 主要靠高山融雪和降水補給。 多年平均徑流量12.61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39.99立方米/秒, 徑流年內分配很不平衡。灌區泉水年出水量3.65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量4~7億立方米。瑪納斯河是一條山溪性多沙河流,多年平均懸移質輸沙量 275萬噸,最大含沙量166公斤/立方米,推移質40萬噸,泥沙80%集中在每年的7~8月。
瑪納斯河灌區包括瑪納斯縣、沙灣縣、石河子市、克拉瑪依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的石河子、莫索灣和下野地3個墾區及農六師新湖農場等,總人口63.8萬人,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棉花、玉米、甜菜、油料作物和瓜果、蔬菜。烏伊公路和北疆鐵路縱貫其間。
新疆和平解放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遵照黨中央“屯墾戍邊”的號召,在天山南北開發水源,開墾荒地,建設國營農場發展經濟。瑪納斯河灌區土地肥沃,開墾面積大,是開發的主要地區。1950~1954年駐疆部隊在瑪納斯河流域的石河子、奎屯墾區開發出數十個大型農場,使其成為北疆地區的糧、棉生產基地。1954年,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成立,按照軍區的要求,加大了開發這一地區的力度。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為迅速扭轉“南糧北調”的局面,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除已建立的北疆軍墾農場外,擴大的灌區有瑪納斯河灌區,以建設新的國營農場和擴大瑪納斯縣北五岔灌區。為此,加快了瑪納斯河水源開發,促進了控制性水利樞紐和灌區水利工程的建設。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瑪納斯河灌區已形成布局合理、配套齊備、建設項目完善的水利樞紐和各種水利工程。
紅山嘴渠首樞紐。位於石河子市東南15公里的瑪納斯河出山口處的紅山嘴渠首樞紐,是灌區的主要控制性引水樞紐,於1959年由當時的瑪納斯河水利工程處建成。渠首樞紐主要由上游整治段、溢流側堰、進水閘、泄洪沖沙閘、下游整治段及總乾渠和曲線沉沙池等部分組成,具有灌溉、防洪、發電、水庫引水和城市供水等功能。 年引水量10億立方米, 引水率達到80%。運行中,由於引水率高,沖沙水少, 造成閘後嚴重淤積,引水能力下降。為改變這種狀況,先後曾三次局部改造,並加強了工程管理,使渠首樞紐工程恢復了原設計能力。
東西岸引水乾渠。東岸大渠是灌區的引水總乾渠,為乾砌卵石護面,1959年建成,全長18.8公里,設計流量 85~12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為4.5米/秒,常年輸水, 渠道利用率多年保持在96%以上,渠道水利用係數97%。西岸大渠是下野地墾區的輸水乾渠,全長110公里,設計流量50立方米/秒,建於1954年,沿渠地下水溢出,未做防滲護面。另外,還有為莫索灣墾區輸水的莫索灣總乾渠,設計流量45立方米/秒, 全長35公里。以上3條主要乾渠,是全灌區輸水的主動脈。
渡槽和涵洞。為解決瑪納斯河西岸烏伊公路以南1.6萬公頃耕地灌溉用水和石河子供水問題,修建了過河渡槽和涵洞。
平原水庫。灌區水庫主要是平原水庫,是利用灌區內的葦湖或窪地築壩建閘修建的,對調蓄瑪納斯河水資源,提高水的利用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夾河子、大泉溝、蘑菇湖、新戶坪、白土坑等15座水庫, 總庫容4.6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2座,庫容2.8億立方米; 中型水庫4座,庫容1.65億立方米。水庫多數是五六十年代建成,多為聯合運用,如夾河子、大泉溝和蘑菇湖3座與西岸大渠並聯,夾河子與躍進水庫並聯,新戶坪與白土坑水庫串聯,引蓄聯合,互相調劑,大大提高了灌區供水的保證率。
梯級電站。瑪納斯河落差大,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原規劃20座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40萬千瓦,現已建成二、三、四、五級電站4座,總裝機容量5.7萬千瓦,年發電量1.84億千瓦·時;建成110千伏安線路132公里,10千伏安線路60公里,主要供應石河子市工農業用電。
其他工程。建成各級灌溉渠道總長度1.7萬公里,其中防滲渠道3000多公里,乾渠防滲的占73%,支渠防滲的占69%;各級排水渠道總長700多公里;斗渠以上各類建築物 9700多座;防洪堤14處、40公里,打井1200眼,年抽地下水2.25億立方米。
灌區工程總投資2.87億元,其中國家投資2.48億元,地方投資0.24億元,民眾自籌0.15億元。灌區河、泉水每年總水量16.25億立方米,全部引蓄利用。灌區乾、支、斗三級渠道利用係數為65%,灌溉面積達到20.4萬公頃,每公頃平均水利投資1407元。
早在1954年,為加快瑪納斯河流域的開發治理,兵團黨委決定將工一師改為瑪納斯河水利工程處,成為灌區的專業水利施工部隊。1956年瑪納斯河管理處組建,成為河系的正式管理機構。瑪納斯河流域由於面積大,用水單位多,隸屬關係複雜,所以採用流域、專管機構和團場鄉鎮三級管理,分級負責,專業管理和民眾管理相結合的辦法。由於加強管理,推行先進的灌溉技術,全灌區的毛灌溉定額平均在470立方米,水資源得到了合理利用。目前,瑪河灌區管理機構共有職工3140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365人。瑪納斯河管理處 1990年被水利部授予部二級灌區管理單位,1992年又被評為自治區二級灌區管理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