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祖卡

瑪祖卡

瑪祖卡(波蘭語:Mazurek),原為波蘭一種民間舞蹈,其形式現在仍保留在許多芭蕾舞舞劇中,其音樂經過蕭邦等人的發展後,已成為古典音樂中一種經典舞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祖卡
  • 外文名:Mazurka
  • 類型:舞蹈和音樂
  • 國家:波蘭
  • 現狀:古典音樂中一種經典舞曲
  • 年代:18世紀
簡介,背景,表現形式,舞蹈,音樂,特點,

簡介

瑪祖卡,英文Mazurka的譯音,它是波蘭的一種民間舞蹈,其動作有滑步、成對旋轉、女人圍繞男子作輕快跑步等。
瑪祖卡瑪祖卡
在波蘭舞蹈中,以中部的瑪佐夫舍地區的民間舞蹈“瑪祖爾”(mazhu’er)最具有代表性,現今在各大芭蕾舞劇中出現的“瑪祖卡”舞,就是源於波蘭的瑪祖爾,已經演變為節奏鮮明、舞步豪邁蕭灑、氣質高貴典雅的舞台表演形式,與至今流傳的民間“瑪祖爾”有了很大的區別。

背景

性格舞蹈,是芭蕾舞劇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古典芭蕾舞基本訓練教學體系中,性格舞蹈是相對獨立的一門專業課程,其內容是規範化了19—20世紀著名的歐洲民間舞蹈素材。性格舞蹈的法語原文是danse de caractere ,英語稱作character dance。
“瑪祖卡”是性格舞中一個最具有代表民族民間舞會與特點鮮明體裁的民族民間舞蹈,在波蘭“瑪祖卡”是最具有體現波蘭人民歷史、文化、地理背景及其性格的民族民間舞蹈,並在歐洲芭蕾舞劇中作為性格舞蹈被一直保留至今,並成為世界各國舞蹈學院,在性格舞教學中必修和掌握的一種民族民間舞蹈載體的性格舞。
歷史悠久的波蘭人民能歌善舞,民族民間歌舞的形式豐富多彩,風格濃郁,在東歐民族民間歌舞藝術中享有著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波蘭於十八世紀末逐漸形成封建王國。在十五世紀是古代文化的輝煌時期,十八世紀後期被沙俄、普魯士和奧地利三次瓜分;1918年建立共和國之後又遭希特勒之侵,到1945年才建立了民族統一政府。在歷史歲月的河流中,波蘭人民所具有的開朗、直率及堅忍不拔的性格,以它獨特的民族民間歌舞形式表現出來。“瑪祖卡”就充分表現了當時波蘭人民的聰明與智慧。
在波蘭舞蹈中,以其中部的瑪佐夫舍地區的民間舞蹈“瑪祖爾”(Mazurek)最具有代表性,現今在各大芭蕾舞劇中出現的“瑪祖卡”舞,就是源於波蘭的 “瑪祖爾”,現已經演變為節奏鮮明、舞步豪邁瀟灑、氣質高貴典雅的藝術舞台表演形式,與至今流傳的民間“瑪祖爾”舞蹈有了很大的區別。

表現形式

“瑪祖卡”是波蘭民間舞曲的名稱,18世紀流行於歐洲各國。“瑪祖卡”的音樂節奏為中速的三拍子,重音變化較多,以落在第二、三拍上較為常見,情緒活潑熱烈。舞蹈表現為男女雙人集體舞。男舞者是一個重要角色,他選擇舞步的花樣、動作,不斷變換著舞步速度;他高傲、帶著軍人的風度;女舞者則以優美的身姿,被男舞伴領著,舞步輕盈地在舞池中飛跑。舞蹈動作有滑步、腳跟碰擊、男子單腿跪、成對旋轉、女孩繞男子輕快跑步等。
“瑪祖卡”舞步以它的特殊節奏型而使初學者覺得比較難掌握,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能把各種舞步動作和花樣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在芭蕾舞學科的“性格舞”課中,“瑪祖卡”舞步也是要運用較多的課時量來進行練習才能較好地掌握它。
在芭蕾舞劇《天鵝湖》母后為王子選新娘的第三幕里,就有波蘭的來賓為王子獻上的一段精彩“瑪祖卡”舞。八對男女舞者,合著三拍子的輕快瑪祖卡舞曲,在領舞的帶領下,做著各種花樣、變化著各種舞步;男演員身著民族軍服,以穩健的閱兵步伐,展示著男性高傲、帥氣的風度,女演員則穿著華麗的民族服裝,踏著飄逸的輕跑步,展示著女性柔美的身姿;整個舞蹈充斥著異國情調的華彩氣息,令人眩目。此外,在歌劇《伊萬·蘇三寧》、芭蕾舞劇《雷蒙達》中,都有精彩的表現。
瑪祖卡作品瑪祖卡作品
波蘭民間舞中,還有南部的克拉科夫省的克拉克維亞舞(kelakeweiyake),音樂以二拍子為主,輕快有力,並富有跳躍性節奏。舞步以騎馬行進似的橫跨步為主要特點,男子不時地做一些大跳、空中擊腿等技巧動作;女子動作較為輕柔,與男子的陽剛之氣形成鮮明對比。而位於霍伯奇諾地區的奧別列克舞(aobielieke),更以特性技巧表演著稱,如快速旋轉、托舉、旋子、跳繩等,舞蹈活潑快速,充滿著自豪與激情。
“瑪祖卡”、“克拉克維亞克”、“奧別列克舞”自18世紀起在歐洲各國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並被芭蕾舞編導們以此為素材運用於芭蕾舞劇之中。

舞蹈

瑪祖卡起源於波蘭中部瑪佐夫舍地區,其名也很可能來源於該地名。18世紀後,瑪祖卡舞風靡全歐洲,成為各國宮廷和上層社會舞會中常見的一種舞蹈。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在父與子中均有關於瑪祖卡舞的情節。
瑪祖卡是一種男女集體舞,由男舞者占據主導地位,決定舞步種類、輕重和速度,而女舞者則以輕快的舞步圍繞男舞者。瑪祖卡主要的舞步以滑步、腳跟碰擊、雙人旋轉和男舞者單腿脆地,女舞者繞行為主,舞步比較複雜。
柴可夫斯基在其芭蕾舞劇天鵝湖和睡美人中均安排了大段的瑪祖卡,因此瑪祖卡舞步時至今日亦是芭蕾舞者必學的舞步。

音樂

瑪祖卡音樂類似於華爾茲,為3/4拍,但常在第二拍予以加重。著名作曲家如蕭邦、格林卡、亞歷山大·鮑羅丁、德彪西等均創作過大量的瑪祖卡音樂。
今日的波蘭國歌就是一首瑪祖卡舞曲。

特點

《瑪祖卡舞曲》是蕭邦另一個獨特的創作領域。在整個鋼琴音樂文獻中,提起《瑪祖卡》,首先想到的就是蕭邦。其他作曲家也有《瑪祖卡》。但唯有蕭邦寫了大量的、閃耀著特異光彩的《瑪祖卡》。在蕭邦本人的作品中,《瑪祖卡》也很特殊。一是這批作品,最具波蘭泥土的芳香。另外,這是他較少帶有戲劇性、悲劇性成分的創作領域之一。
蕭邦蕭邦
瑪祖卡舞,是波蘭瑪祖維亞地方的民間舞蹈。它的音樂,都是三拍子的,典型的節奏是:
此外還有庫亞維亞克舞曲和奧別列克舞曲也都是三拍子的。蕭邦的《瑪祖卡舞曲》,是集合上述三種舞曲的特點創作出來的。瑪祖卡舞曲的典型節奏,在蕭邦《瑪祖卡舞曲》中經常顯露,但蕭邦是出神入化地套用它,遠不是刻板地重複民間節奏。旋律,蕭邦是天才地吸取民間音樂的精華,按照高度專業化的藝術標準創造出來的。和聲、調式更有蕭邦獨出心裁的創造。儘管如此,《瑪祖卡舞曲》的波蘭鄉土風格毫不減弱;相反,是以更高雅、更詩意的風度,婷婷玉立於鋼琴音樂的百花園之中。評論家們說,《瑪祖卡舞曲》是蕭邦對故鄉、土地、人民和對人民光輝精神的生動感覺,是波蘭人民的“整個靈魂”。
由於《瑪祖卡舞曲》是這么波蘭化的音樂,有位波蘭鋼琴家說只有波蘭人才能彈好。然而,值得中國人自豪的一件事是,1955年在華沙舉行了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中國鋼琴家傅聰不但獲得了第三名,而且還得了《瑪祖卡》的最佳演奏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