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塞佩·馬志尼(瑪志尼)

朱塞佩·馬志尼

瑪志尼一般指本詞條

朱塞佩·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1805年6月22日-1872年3月10日),義大利革命家,民族解放運動領袖。是義大利建國三傑之一(另兩位是撒丁王國的首相加富爾和號稱“兩個世界的英雄”加里波第)。列寧把他歸為馬克思主義以前的非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1870年,他在前往西西里領導共和黨人起義途中遭捕,獲釋後創辦新報《人民羅馬報》,為繼續喚醒國人靈魂而努力。直至1872年3月10日去世。固然,馬志尼未能親眼看到自己事業的成功,但他在義大利乃至歐洲歷史上當之無愧地占居重要的一席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塞佩·馬志尼
  • 外文名:Giuseppe Mazzini
  • 國籍:義大利
  • 出生地熱那亞
  • 出生日期:1805年6月22日
  • 逝世日期:1872年3月10日
  • 職業:作家,政治家
人物生平,燒炭黨人,流亡革命,暴動失利,獨立失敗,愈挫愈勇,失意而逝,主要思想,宗教思想,國家建設,自由理念,民族意識,主要作品,後人評價,

人物生平

燒炭黨人

1805年6月22日,馬志尼生於熱那亞。當時拿破崙帝國統治著義大利,它破壞了封建制度,喚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識和民主願望,但同時對義大利實行貪婪的掠奪和剝削政策。拿破崙帝國覆亡以後,義大利處於奧地利的統治之下,封建專制制度全面復辟,全境分裂成8個國家、奧地利帝國直轄的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受奧地利帝國間接控制的托斯卡納大公國帕爾馬、莫德納和盧加三公國,在法國波旁王朝的西班牙旁系統治下的兩西西里王國,以及撒丁王國教皇國。這種情況嚴重阻礙著義大利的經濟發展,使人民遭受著殘酷的民族壓迫和社會壓迫。
馬志尼馬志尼
馬志尼立志為祖國的獨立、統一、自由而奮鬥終生。他從小受到愛國、民主思想的薰陶。其父在拿破崙統治時期,曾經參加過建立利古里亞共和國、捍衛義大利統一的政治活動,其母及兩位啟蒙老師都是與共和民主運動有密切聯繫的冉森教徒,他們的親身回憶和講述對形成馬志尼的政治信仰有著很大的影響。1827—1830年間,馬志尼接受了維科的觀點,讀到了蓋爾得爾的著作。這兩位法國思想家和民主主義作家關於“進步”的思想,關於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的歷史觀,以及法國史學家基佐關於義大利歷代思想家沒有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的見解,對形成馬志尼的政治觀點也具有重大的意義。正是在他們的影響下,他才提出了“思想和行動”的口號,同時參加了秘密革命組織“燒炭黨”。
燒炭黨領導人熱衷於密謀活動,他們領導的所謂“起義”,如1820和1821年在兩西西里王國皮埃蒙特(撒丁王國的大陸部分)的起義,實際上純粹是軍事密謀性質的行動,人民幾乎沒有參加,因此很快都被奧地利軍隊鎮壓下去了。他們沒有自己的明確綱領,只等待巴黎發出起義的信號。這種脫離人民,脫離義大利現實的做法使燒炭黨陷入了深刻的危機之中。馬志尼決心改造燒炭黨。因叛徒告密,1830年11月他被捕了。3個月後雖因缺乏證據而獲釋,但當局規定:他要么流亡國外,要么隱居在撒丁王國的一個偏僻地方不得離開。馬志尼選擇了第一條出路。

流亡革命

1831年4月,他到達法國馬賽,這裡有大量的義大利流亡者。在他們的支持下,他致力於建立秘密的革命組織“青年義大利”及其在各地的組織網,並創辦了同名機關刊物。“青年義大利”主張通過革命的道路把義大利從異族壓迫下解放出來,建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1831年6月,馬志尼寫了《給“青年義大利”弟兄們的總指示》——《總指示》首先譴責了1820—1821年和1831年革命的領導人,指出“過去起義的失敗不是革命者的軟弱造成的,而是他們那些完全要不得的領導人造成的”。《總指示》鄭重宣布“青年義大利”的政治目標是“使義大利重新成為一個自由、平等、統一、獨立、主權的民族”。它特別論證了“統一”和“建立共和國”的必要性。《總指示》指出“青年義大利”的鬥爭手段是“教育和起義”,在人民中廣泛宣傳統一和獨立思想,目的全在於發動人民舉行起義。他在法國史學家基佐關於法國在歐洲雄居首位的論點影響下,產生了“義大利的首創作用和世界使命”的思想,反對燒炭黨依賴法國、實行等待主義政策。因此,他在《總指示》中強調義大利有能力自己進行革命,起義應由義大利人自己發動,而不是靠某個外國來推動。
朱塞佩·馬志尼朱塞佩·馬志尼
馬志尼的宣傳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兩三年後他的上述綱領已為全義大利所熟知。他把統一和獨立的思想灌輸到每個義大利人的意識之中,對義大利的民族解放運動具有深遠的影響。但是,馬志尼的綱領沒有認真關心被壓迫民眾的處境,特別未能滿足農民的要求,因而沒有明確提出解決社會問題的主張和口號,卻把參加民族解放鬥爭說成是每個義大利人的宗教義務,是上帝賦予他們的神聖使命。另一方面,以農業資產階級為主體的義大利資產階級儘管對當時的政治制度有所不滿,但各國政府尚能保障其基本收益,因此沒有迅速改變現存制度的迫切要求。馬志尼對義大利的這種實際情況缺乏仔細的分析,他建議寫在“青年義大利”的綠-白-紅三色旗上的口號——一面是自由、平等、博愛,另一面是獨立、統一——雖然反映了義大利歷史發展的總趨勢,但是,只有一小批愛國青年接受這個綱領,大多數人則認為它是空想和危險的。他的綱領及其指導下的行動脫離了廣大人民,也脫離了義大利的實際形勢,所以,他發動的歷次起義實際上仍然是少數人的密謀行動。

暴動失利

1833—1834年間,在教皇國駐紮著法、奧占領軍,而在其餘各國,政府力量都超過革命力量。就在條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馬志尼決定在撒丁王國熱那亞發動起義,派人深入到軍隊的官兵中間去組織密謀。因一名軍士告發,許多人被捕殉難,大量愛國者逃往國外。馬志尼從馬賽轉到日內瓦,計畫以遠征薩伏依的方式攻入撒丁王國,同時委託加里波第到熱那亞去策劃王國海軍起義。但是,他好不容易集合起來的200名遠征者,溜的溜,走的走,到1834年2月只剩下寥寥數人;已潛入薩伏依的那部分人被憲兵擊潰,而在熱那亞策劃海軍起義的計畫也流產了。在事態發展的整個過程中,人民民眾和資產階級都沒有行動起來。
遭到失敗的“青年義大利”瓦解了。作為一種獨立的政治力量它已不再存在。許多人離開了馬志尼。1837年初,馬志尼被迫移居倫敦,過著非常貧窮的生活。1839年夏,他在少數朋友的支持下,恢復了組織工作和宣傳工作。1840年4月30日,他宣布重建“青年義大利”。
為了擴大愛國運動的民眾基礎,他在倫敦建立了“義大利工人同盟”,創辦了工人報紙,並在意僑中從事教育和慈善活動。他認為,勞動和資本的聯合以及平均分配勞動產品是最理想的社會制度,因此,他反對在義大利傳播社會主義學說;主張階級合作,反對階級鬥爭。他認為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不是互相對抗的力量,他本人的使命就是使它們團結起來追求共同的目標。他也不懂得解決土地問題和農民參加革命的重要性。結果,他在勞動者中間的活動收效甚微。

獨立失敗

19世紀四十年代中期,義大利民族解放運動出現新的高潮,爭取獨立和憎恨奧地利的情緒在各社會階層中大大加強了。這時,馬志尼把爭取義大利的統一、獨立提到首位,而把建立共和國看作是統一以後的歷史任務。為了加強統一、獨立運動,他準備與教皇庇護九世和撒丁國王卡洛·阿爾貝托實行妥協。1847年9月初,馬志尼致信教皇,要求他來領導義大利的獨立統一運動。而在1848年第一次反奧戰爭中,馬志尼他又準備與撒丁國王進行合作。
1849年2月9日,羅馬制憲會議宣布羅馬共和國成立以後,馬志尼被補選為制憲會議的代表。3月5日晚,他來到羅馬。他要求共和國把全部力量用於反奧戰爭上,而不要花在制訂憲法上。為此,他要求加強政府的權力,但一字不提關於改善城市下層民眾和農民的處境問題,“聽任康帕尼亞農民處於比他們羅馬帝國時代的祖先更悲慘的奴隸境地”。制憲會議根據他的建議,3月29日成立了以他為首的、擁有無限權力的三執政政府。
羅馬共和國是在歐洲革命已經衰落,反動勢力已在許多國家抬頭的時候宣布成立的。由於害怕革命會從羅馬擴散到該國去,法國、西班牙、兩西西里王國奧地利決定進行武裝干涉。1849年4月25日,法國開始軍事入侵。4月30日夜裡,6000名法軍向羅馬發起進攻。守城的共有10000名正規軍和志願軍。經過6小時的激戰,守衛城牆的加里波第部隊擊潰了法軍,追擊敵人達20公里之遠。但是馬志尼幻想巴黎會改變自己的政策,命令加里波第停止追擊,返回羅馬。法國為了贏得增援的時間,要求與共和國談判。這時,加里波第部隊擊退了兩西西里軍隊的入侵,一直追擊到敵人的領土上。馬志尼害怕與法國的談判會因此而破裂,又把加里波第召回羅馬。
法軍得到增援後,立即撕毀停戰協定,突然重新發起進攻。加里波第部隊不斷向敵人反擊。6月21—22日夜裡,敵人占領了共和國的第一道防線。羅馬的士兵們已經疲憊不堪了,在這種情況,馬志尼要求組織反攻,奪回丟失的陣地,遭到加里波第的反對。加里波第建議組織千把人的隊伍去襲擊敵人的後方,馬志尼又拒不採納。他們之間的分歧急劇加深。6月30日黎明,法軍發起總攻,占領了第二道防線。雖然共和國的保衛戰是十分英勇的,但它始終沒有贏得廣大農民的支持,結果還是失敗了。

愈挫愈勇

1848—1849年革命失敗後,馬志尼估計歐洲革命的新高潮很快就會到來。為了取得勝利,他建議全歐的民主派聯合成一個戰鬥組織。1850年,他在倫敦建立了“歐洲民主派中央委員會”,發表宣言,提出以進步、聯合、道德規律;自由、平等、友愛;私有財產的神聖性;向人民提供貸款和教育等原則,作為全歐民主派聯合的基礎。
馬志尼的宣言受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尖銳批評。他們指出,當資產階級社會新的經濟繁榮時期已經明顯表現出來的時候,爆發歐洲新革命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他們揭露了宣言否認階級鬥爭的存在,要各個階級忘記利益的對立去求得和解的實質。事實上,馬志尼的幻想很快就破滅了。各國民主派在宣言的原則和委員會的人選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1851年12月後,這個委員會實際上已不再存在。
馬志尼1851年的信件馬志尼1851年的信件
與建立歐洲中央委員會同時,馬志尼還建立了“義大利民族委員會”,宣布該委員會以實現獨立、自由、統一為目標,以反奧戰爭和召開義大利制憲會議為手段。但是他沒有把民族解放運動與爭取社會解放的鬥爭結合起來,把實現社會革新的普遍要求擱置一旁。因此,這些主張在義大利民主派中間也受到了尖銳的批評。
五十年代馬志尼發動的幾次起義都是以驅逐異族統治者,爭取義大利獨立、統一為目標的。1852年他決定在倫巴底發動反奧起義。奧地利警察當局發覺了密謀活動,許多愛國者被捕或遭槍殺。倫巴底-威尼斯王國境內的秘密組織被徹底破壞。在馬志尼的追隨者中間又產生了新的分歧。負責制訂起義計畫的軍事委員會批評並要求改變不考慮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從國外來領導起義的方法,遭到馬志尼的堅決拒絕。
就在這種非常不利的情況下,馬志尼支持米蘭平民舉行起義,並派人前去領導。1853年1月,他本人也到了靠近倫巴底的瑞士邊界,準備一旦起義成功,立即進入倫巴底。2月6日(星期天)米蘭起義開始了。起義者趁奧軍士兵在度假的有利時機,突然向兵營和堡壘發起進攻。計畫奪取武器庫,占領戰略要地,號召居民起義來擊退奧軍的反撲。但是小小的起義隊伍遠不能完成偌大的戰略計畫,進攻完全失敗,二、三百名起義者被捕,不少人被判處死刑。米蘭起義失敗後,馬志尼還指示追隨者在倫巴底-威尼斯王國境內先後發動過5—6次規模很小的起義。起義隊伍少則30人,多則40人,最多的一次也不超過100人。每次都以慘敗而告終。

失意而逝

1857年馬志尼籌集經費,決定遠征南部的薩普利,把攻擊的矛頭指向兩西西里王國波旁王朝。第一次因中途遇到風暴,遠征沒有成行。第二次,一支300多人的遠征軍到達了薩普利,但當地秘密組織沒有回響,人民對他們很冷淡。那不勒斯當局及時採取了鎮壓措施,遠征又告失敗。
從此馬志尼運動分裂了。在義大利民族解放運動中,馬志尼喪失了領導地位。他對1859年收復倫巴底的第二次反奧戰爭,1860年推翻波旁王朝西西里遠征和1866年收復威尼斯的第三次反奧戰爭都沒有產生直接的政治影響。儘管如此,“……誰也不會否認30年來義大利革命是同他的名字連在一起的,而且在這同一時期歐洲承認他是他的同胞的民族願望的出色表達者。”
馬志尼雖然在義大利的民族解放運動中起了重大作用,但他對國際工人革命運動帶來很大的危害。當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成立之際,馬志尼試圖以他的觀點來指導國際工人運動,遭到馬克思主義者的駁斥。因此,馬志尼便同國際斷絕關係。為了抵制國際對義大利工人運動的影響,他對國際和巴黎公社進行誹謗,反對馬克思主義在義大利的傳播。所以恩格斯對馬志尼的反動言論進行了批判,指出他反對無產階級革命的一貫立場。1872年3月10日,馬志尼在比薩逝世,終年67歲。

主要思想

宗教思想

宗教思想上馬志尼是一個反對傳統天主教的基督教徒。他認為每個人的天良深處都存在著宗教意識,但是他反對一般宗教所具有的偶像崇拜,他沒有認為上帝是神聖的。正是在這種宗教觀的影響下,他極力的反對教皇的統治,雖然在引導義大利走向獨立和統一的過程中他曾想過得到教皇庇護九世的支持,但他始終沒有放棄過要把教皇趕下台的政治理念,同時,這種宗教思想亦使他成為一位堅定的反君主制人士,不論是君主專制抑或是立憲君主制。在他眼中,共和制才是國家存在的最合理形式。馬志尼的政治觀與他的宗教觀是緊密相連的,由此可以看出馬志尼是一個忠實的宗教主義者,但是他力圖將基督教改變為一個適應於革命以及革命後所要建立的政治體系的新宗教。同時他宣揚他的新宗教思想其實是在為革命人士尋找一種共同的信仰和宗旨,他正是在為他所描繪的社會尋找或是創造一種賴以存在的共同信仰和宗旨。這也許就是馬志尼提出新宗教思想的原因。

國家建設

關於國家的建設,馬志尼有一套獨特的理念。他認為“國家是為道德而存在的”,在他的眼裡,道德是一個國家存在的基礎,亦是一個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的賴以存在的基礎,而道德的來源是責任。馬志尼對責任看得很重,他把所有事情都上升到責任的層面,而在他的國家理論當中,國家的責任就是:確保自由與鼓勵合作並使之與自由相協調。馬志尼畢其一生為革命而戰,為的就是義大利乃至全歐洲的自由,但他似乎並沒有能過弄清楚自由的確切含義,在他的思想里,自由就是“連民主政治都沒有正當理由予以侵犯的本質性自由”。他不僅避而不談不道德行為的自由,而且避而不談反社會傾向的自由,這不僅會誤導義大利民族的自由意識,而且會被別有用心者利用。

自由理念

馬志尼認為自由應該通過合作來實現的,沒有合作,自由就毫無意義,既然國家是為自由而存在的,國家就用該鼓勵合作。但是馬志尼的合作觀亦帶有明顯的缺陷,參與合作的人不受任何約束這一種絕對自由的思想只會導致這一種合作的分裂與解體,同時也導致了自由的喪失,然而馬志尼終其一生也沒有注意到這一絕對自由思想的危害性。但是馬志尼的自由主義把教育自由排除在外,他認為教育並沒有自由可言,國家應該對教育施加大規模的干預。在馬志尼眼裡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所以馬志尼將教育視為國家應當承擔起的有一重要責任。馬志尼明顯沒有看出自己這一套教育理論的巨大缺點:一旦教育遭到政府的大規模干預,教育就會迅速政治化,而這樣一種政治化極強的教育只會成為一種統治工具而無道德可言;他更沒有看到教育自由與人身自由之間的關係,教育自由的喪失最終也只會導致人身自由的喪失。馬志尼一直在強調自由但其思想當中卻暗含了諸多破壞自由的因素。關於國家整體的問題,馬志尼一直是以為堅定的共和主義者,馬志尼很大程度上誤解了立憲君主制,他並不認為這是一種民主的制度,因而自始至終他並沒還有想過將義大利改革為一個立憲君主制的國家,他並沒有看到改變一種制度比創新一種制度要來的容易一些。這就是他終其一生都在進行一種毫無結果的反君主運動的原因。總的來說,馬志尼的理想是建立一個以絕對自由與合作為基礎的共和國,但這只是一個難以實現過於理想化的國家。

民族意識

馬志尼是一個民族意識很強的人。而他的民族主義似乎是一種泛歐的民族主義。他在為義大利革命奔波的同時亦在極力地將義大利革命上升成為歐洲革命,將青年義大利組織發展成為青年歐洲組織。他的這一種泛歐民族意識在其政治上的體現就是反對“不干涉政策”,他反對一個國家不應該干涉別國內政的論調,所以他在流亡國外期間一直在爭取英法等國支持義大利革命,在他的晚年,他還與普魯士達成了一個最終沒有付諸實踐的交易。在他看來一個民族的獨立除了自身的努力外還離不開外國的支持。不知道馬志尼本人有沒有考慮到在這一種干涉背後所隱含的對一個民族發展的危害,外國的干涉並不可能是沒有利益動機的幫助,其實法國對義大利城市的占領就已經告訴馬志尼這一事實,但他似乎一直都沒有放棄這一種想法。他的民族主義的泛歐性還體現於他對歐洲聯盟的一種構想,他構想以義大利民族為先導,在全歐洲進行民族解放革命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類似於美國的聯邦形式的歐洲聯盟,看來歐盟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馬志尼的年代。馬志尼的民族思想中包含著十分強的民族優越感,他認為義大利民族曾經以法律和藝術征服歐洲,現在的義大利也會以革命來感染歐洲,義大利將成為全歐洲的先導,他的這一民族優越感使得他並不關注殖民主義,他認為亞洲就應該從屬於歐洲,從屬於一個統一的歐洲聯盟,由此可見,馬志尼的民族思想還是存在著非常大的局限性的。

主要作品

論人的責任》是馬志尼於1860年著成。馬志尼撰寫此書時,義大利正漸次地歸於薩丁尼亞王國的統治,其寫作目的則是希望義大利民眾達到自身的解放,爭取更佳生活條件,以及讓人民爭取共和制
在中國大陸,《論人的責任》一書及馬志尼思想,由於集中地表達了對義大利獨立與統一的願望,因此被稱為“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意義”。而且他強調人們對家庭、國家乃至全人類的責任,因而被視為“在今天仍不失其道啟示作用”。

後人評價

馬志尼畢生為義大利的獨立和統一事業奉獻,他的思想學說深刻影響著為義大利獨立和統一獻身的仁人志士。他在流亡瑞士、法國及英國期間仍不遺餘力地為革命奔波:撰寫大量檔案,培育一代又一代的革命青年;為革命招募同情者,籌集革命經費。馬志尼為義大利革命奔波一生,無愧於“義大利獨立之父”的稱號。
馬志尼對義大利的獨立與統一,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理論,但他的過於理想化的理論始終無法實現,他思想上的局限想或多或少地阻礙了義大利革命的進程,但他對義大利革命的影響總體上是正面的和積極的,他始終是義大利獨立三傑之一,無可否認的義大利獨立之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