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克辛·辛格

瑪克辛·辛格(1931-)是一位美國的生物化學家和遺傳學家,她在關於發展DNA重組技術以及關於這一方面的倫理道德問題的討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克辛·辛格
  • 職業:生物化學家、遺傳學家
  • 畢業院校:耶魯大學
  • 研究方向:DNA重組技術
簡介,理解,延伸,

簡介

這種DNA重組技術將不同種類細胞中或者在不同生命體中移植的DNA進行重新組合。這種技術有可能會創造出新形式的。

理解

外源DNA片段和線狀質粒載體的連線,也就是在雙鏈DNA5'磷酸和相鄰的3'羥基之間形成的新的共價鏈。如質粒載體的兩條鏈都帶5'磷酸,可生成4個新的磷酸二酯鏈。但如果質粒DNA已去磷酸化,則吸能形成2個新的磷酸二酯鏈。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兩個雜交體分子帶有2個單鏈切口(圖1.8),當雜本導入感受態細胞後可被修復。相鄰的5'磷酸和3'羥基間磷酸二酯鍵的形成可在體外由兩種不同的DNA連線酶催化,這兩種酶就是大腸桿菌DNA連線酶和T4噬菌體DNA連線酶。實際上在有克隆用途中,T4噬菌體DNA連線酶都是首選的用酶。這是因為在下述反應條件下,它就能有效地將平端DNA片段連線起來。

延伸

指將植物移動到其他地點種植,後引申為將生命體或生命體的部分轉移,將身體的某一部分,通過手術或其他途徑遷移到同一個體或另一個體的特定部位,並使其繼續存活的方法。軟體工程中,程式往往被視為有生命的機體,將原始碼從一種環境下放到另一種環境下運行也可以稱為移植。 外科學中,移植是指將一個個體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移植物)用手術或其他方法,導入到自體或另一個個體的某一部位,以替代原已喪失功能的部位的技術。
瑪克辛·弗蘭克·辛格於1957年在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獲得了生物化學的博士學位。從1956年至1958年,作為一名美國公眾健康服務部的博士後研究員她在馬里蘭州(Maryland)貝斯達市(Bethesda)的國立健康學院(NIH)工作。在1958年至1974年間,她在酶與細胞生物化學部門擔任化學研究員。在1974年,她成為NIH的核酸酶部門的主任,這個部門隸屬於貝斯達的國立癌症學院的癌症生物學與診斷系(DCBD)。在1980年,她成為了DCDB生物化學實驗室的主任。在1988年,辛格被任命為華盛頓的卡內基學院(Carnegie Institution)的校長。同時,她也繼續作為名譽科學家為國立癌症學院進行遺傳學研究工作。
在1973年,第一次成功重組DNA(或成為“疊接”基因)之後不久,關於操控基因物質的倫理道德和安全方面的爭論便愈演愈烈。辛格協助NIH規劃出了在次領域進行安全研究的指導方針。她向公眾闡明了這種科技有可能為研究疾病——尤其是嚴重的和無法治癒的疾病——所帶來的益處,她還針對公眾的恐懼而對重組DNA的危險和道德倫理進行了解釋說明。
辛格近期的研究主要是在被稱作基因株(LINES)的大量重複的DNA序列上——在哺乳動物的DNA中這些序列在多處散布。她和她的同事尤其對1號株感興趣,這種株在人類的DNA中重複了數千次。他們主要對1號株的線素移動方式進行試驗,相信1號株的調換方式可以為理解基因疾病帶來重要影響。辛格也對癌症和血友病的治癒方法進行過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