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織繡技藝,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傳統技藝,廣西壯族自治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瑤族織繡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
- 所屬國家:中國
瑤族織繡技藝,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傳統技藝,廣西壯族自治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瑤族織繡技藝,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傳統技藝,廣西壯族自治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瑤族織繡是瑤族婦女世代傳承的民族傳統刺繡藝術,織繡在傳統文化中是衡量瑤族婦女心靈手巧的標準。瑤錦、手帕、腰帶、瑤服...
那坡瑤族織繡技藝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那坡縣。基本情況 該項目類別屬於傳統技藝,級別是自治區級。傳承保護 2018年12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 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桂政發〔2018〕58號)》...
織錦指的是用染好顏色的彩色經緯線,經提花、織造工藝織出圖案的織物。歷史沿革 中國絲織提花技術起源久遠。早在殷商時代中國已有絲織物。周代絲織物中出現織錦,花紋五色燦爛,技藝臻於成熟。漢代設有織室、錦署,專門織造織錦,供宮廷享用。自漢武帝後,中國織錦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波斯(今伊朗)、大秦(古羅馬帝國)等...
一、近現代創新刺繡 1. 開臉子針 2. 鬅毛針 3. 電腦噴繪底刺繡 4. 雙面繡(全異、部分異)二、傳統刺繡在當代的保護與傳承 1. 當代顧繡的保護與傳承 2. 當代宋繡、魯繡的保護與傳承 第五章 各民族刺繡 一、壯族刺繡 二、白族刺繡 三、侗族刺繡 四、苗族刺繡 五、瑤族刺繡 六、彝族刺繡 七、水族刺繡 ...
湞江客家女紅織繡技藝,是流傳在湞江區域客家民間的一項傳統技藝。歷史上湞江地處韶關城區東北部,境域古屬曲江,與樂昌、仁化、始興、南雄及翁源等地,地域人文系粵北傳統客家地區之一。這種織繡法成了“粵繡”中脫胎於傳統女紅,又區別於潮繡、廣繡與瑤族刺繡之外的傳統民俗技藝,廣泛流傳於粵北客家地區。
廣西瑤錦出自瑤族婦女之手,為廣西瑤族人民服裝或其他用品上織繡而成的裝飾品,常用於床毯、被面、腰帶、頭巾、背帶芯、綁腿等方面。分為織錦與繡錦兩種。由於繡錦全用手工,可隨時隨地操作,且花紋不受經緯線的限制,可得心應手繡制各種形象。瑤錦在色彩運用上亦極富瑤族特色,調色大膽,善用強烈的對比色調,以紅、...
365 Ⅷ—15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366 Ⅷ—16 蜀錦織造技藝 四川省成都市 367 Ⅷ—17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上海市徐匯區 368 Ⅷ—18 土家族織錦技藝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 369 Ⅷ—19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 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 苗族自治縣、樂東黎族 自治縣、...
33 海南 黎族織錦:傳承傳統技藝助力鄉村振興 五指山市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非遺工坊 34 廣西 瑤族藍染:為小康生活添彩增色 南丹縣鳳珍藍靛染布非遺工坊 35 廣西 融水苗繡:背著娃,繡著花,養著家 廣西柳州彩雲苗藝商貿有限責任公司非遺工坊 36 廣西 侗族刺繡:侗寨繡娘巧手繡出幸福花 三江縣清花錦繡文化傳承有限...
2011年,廣西織繡發展研究會成立,啟動“織繡幫扶計畫”,共同致力於工藝培訓和技能扶貧等公益活動。並且提出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模式拯救了壯錦織繡技藝,使其得以傳承發展,同時也在不斷的創新研發更多的產品,如壯錦手提包、壯錦杯墊、壯錦圍巾等,使其更能符合現代社會的潮流與審美。總而言之,壯錦,這項...
水族馬尾繡是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以馬尾作為重要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繡技藝。這種水族獨有的民間傳統工藝,分布在三都境內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龍等鄉鎮的水族村寨,是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一種現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藝術,被稱為刺繡的“活化石”,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
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瑤族頭飾特點更為突出,有“龍盤”形、“A”字形、“飛燕”形等。瑤族染織業發達,服裝均用自染的土布製作,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彩挑花、刺繡、織錦、蠟染等工藝。瑤族婦女的頭飾式樣繁多,喜愛以銀簪、銀花、銀...
譚展鵬 二、瑤族刺繡傳承人 鄧菊花 沈佩英 張樹妹 三、潮汕抽紗傳承人 何可春 祝書琴 陳樹澤 蔡賽花 四、潮繡傳承人 孫慶先 李淑英 楊堅平 卓桂芬 林智成 洪虹 康惠芳 第五節工藝編結傳承人 一、小欖菊藝傳承人 麥標池 麥熾英 二、豐順埔寨紙花傳承人 張立繩 三、燈彩傳承人 鄧輝 劉耀生 吳球 楊玉榕 ...
第二節 織繡與竹編技藝 第三節 建築工藝 第四節 金屬製作與阿昌刀 第五節 懸棺之謎 第六章 中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促進 第一節 苗等民族與內地的密切聯繫 第二節 西南絲綢之路 第三節 小乘佛教與貝葉經 第七章 各民族傑出人物 第一節 苗瑤語族民族的傑出人物 大藤峽瑤民起義首領侯大苟 乾嘉苗民起義傑出...
旨在體現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服飾文化和紡織、印染、刺繡等傳統手工工藝。以服飾的發展過程為線索,展示從樹皮衣 到以火草棉麻為原料的各民族日常服飾;集中展示了具有特定功能、不同角色和年齡的服飾文化,從色彩斑斕的服飾中折射出雲南各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蘊。中國民族服飾藝術 是2000年首屆中國民族服裝服飾博覽會展覽的高度...
展示的國家級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慶活動如火把節、潑水節、目瑙縱歌節等10餘項;木鼓舞、鍋莊舞、傈僳族民歌、彝族海菜腔等國家級、省級、民間音樂及歌舞類非物質文化遺產30餘項;戶撒刀製作技藝、劍川木雕技藝、彝族刺繡技藝等國家級、省級、市級傳統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0餘項。發展沿革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
籌備期間,美特斯邦威服飾博物館投入數千萬人民幣,共徵集到漢族、畲族、納西族、白族、苗族、水族、侗族、瑤族、彝族、壯族、黎族、傣族、布依族、藏族、毛難族、仡佬族、革家、仫佬族、土家族、蒙古族、赫哲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等三十多個民族的服裝、織繡、銀飾及織機、縫紉機、熨斗等貴重物品,合計...
吉陽區的疍歌、海螺姑娘傳說、鑽木取火技藝等入選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風俗民情 吉陽區轄區內有疍歌、海螺姑娘傳說、鑽木取火技藝、黎族打柴舞、苗族盤皇舞、黎族織錦技藝、黎族原始制陶等民俗文化。風景名勝 吉陽區擁有三亞大東海旅遊景區、亞龍灣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亞龍灣玫瑰谷、亞龍灣海底世界、鹿回頭公園...
廣西民族博物館為自治區級民族文化專題博物館,位於青秀區青環路11號,館區占地面積8.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藏品5萬餘件(套),包含銅鼓、服飾、織繡、石器、竹木器、陶瓷器、化石標本等。其中收藏古代銅鼓345面,是世界上收藏銅鼓數量最多的博物館;收藏...
水族馬尾繡背帶是20世紀下半葉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文物特徵 馬尾繡是貴州三都一帶水族的傳統工藝,它先將白絲線在馬尾鬃上纏成彈簧式線,再用此線在底樣上盤繞勾勒出相應的圖案,然後用彩色絲線繡製圖案的中空部分。馬尾繡色彩絢麗,圖案醒目,其主體紋飾多為蝴蝶或鳳凰。這件作品採用“花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