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忌鳥節

瑤族趕鳥節是我國少數民族瑤族的節日,也叫敬鳥節、歌鳥節、粘鳥節、忌鳥節。每年二月初一瑤族人民一起慶祝這個節日。每年二月初一,是瑤族人民的“趕鳥節”。年年到了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圓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穿上一色寶藍襯白鑲邊的節日民族服裝,扎著彩色的頭帕,套著繡花的鞋襪,撐著青布洋傘,一夥伙,一群群,聚會山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瑤族忌鳥節
  • 別稱:敬鳥節、歌鳥節
  • 節日時間:每年二月初一
  • 流行地區:瑤族人民
簡介,歷史,瑤族趕鳥節的傳說,

簡介

忌鳥節又稱趕鳥節, 瑤族民間節日, 每年農曆二月初一日舉行, 這是為了紀念古代瑤族人民用歌聲吸引鳥雀,
保住剛播種的包穀種子免遭鳥雀啄食, 取得豐收的歷史。

歷史

相傳, 很早以前, 江華山區, 林木茂密, 鳥雀很多, 常常成群結隊地飛來糟踏莊稼, 把播下的種子也啄出吃光。後來, 人們發現歌聲能把鳥雀引走, 於是在正月最末這天, 便唱歌把鳥雀引上白頭山。鳥雀為美妙的歌聲所陶醉, 當它們醒來時, 已過半年, 瑤山獲得了豐收。財主為了向官府邀功, 謊報他養的畫眉引走了鳥雀。第二年正月最末這天, 官府派人調查, 耕山人個個閉門烤火, 喝茶, 沒人唱歌引鳥。結果鳥雀仍然到處飛行, 這使財主在官吏面前出了醜, 並受到責罰。第二天, 即二月初一, 耕山人才唱起動聽的山歌, 把鳥雀引到白頭山, 鳥雀迷戀歌聲, 又一醉半年, 瑤家又獲得豐收。從此以後, 瑤族同胞就把二月初一這天定為“ 趕鳥節”。這一天, 方圓五六十里的瑤家山寨的男女, 都穿上盛裝, 扎著彩色頭帕, 撐著青布做的傘, 聚會在約定的山頭。他們對坐在青草坪或岩頭上, 對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謎子歌。青年們利用對歌的方式, 尋找知音。老年人則在家裡, 把連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銅錢大小, 戳在竹枝上, 插在田頭、地尾、天井邊和神堂上, 任鳥雀啄吃, 因此名叫“鳥仔粑”。據說鳥雀啄了粑粑, 就會把嘴粘住, 不會糟踏五穀了。有的地區則在每年秋末春初時, 裝設“ 鳥盆”引誘小鳥到盆中洗澡喝水, 中計的小鳥就被預先塗刷在盆邊上的膠粘住, 去毛後和米粉及食鹽等密封在壇罐中製成“鳥酢”, 別具風味。小孩子們也往往如自由的小鳥, 到處品嘗各家風味。這天男人們一般也不下地勞動, 有的人則結伴上山打鳥。晚上, 成年人往往過寨串火塘, 各家必定用“ 鳥仔粑”款待。大家互相問候, 聊天談家常, 祈禱不發生天災人禍, 五穀豐登, 人畜興旺。在一些瑤族集中的小山(如湖南江華瑤山) , 節日活動更為豐富, 四鄰八村的人匯集在一起, 有的做買賣、有的鬥雞, 也有走親戚、交朋友的, 充滿節日氣氛。

瑤族趕鳥節的傳說

傳說一
每年農曆二月初一是區內瑤族的趕鳥節,又稱敬鳥節、歌鳥節。名稱不同,形式多樣。家家都要做粑粑給“鳥”吃,先將粑粑粘在竹枝上,插到田頭地角餵鳥,邊插邊學鳥叫,意即喚小鳥來吃,莫損壞莊稼。江華、江永瑤族人民以此作為盛大節日開展歡慶活動。江華瑤族自治縣嶺西一帶瑤族在二月初一這天,既是歡慶歌鳥節,又是未婚男女青年以歌為媒選擇佳偶的吉日。據民間傳說,明嘉靖年間,江華瑤山來了個仙女,名喚英姑,愛上了瑤族青年李小二。兩人結成良緣後,被玉帝得知,二月初一派神兵下來捉拿英姑,英姑無法逃脫,在白頭山上與小二一起跳崖自盡,後變成一對飛鳥,雄的為鸞,雌的為鳳,比翼雙飛,永不分離。為歌頌英姑與李小二的愛情,瑤族人民就將二月初一定為歌鳥節。
傳說二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江華山區,林木茂密,很適宜鳥雀繁衍生息。以五穀為食的山雀、野雞、斑鳩等等熬過了嚴冬,看到山桃花開了,伸動翅膀,飛上天空,站上了高枝,看到山裡人來了,就唱起歡樂的歌;看到妹姑手裡金燦燦的包穀籽,一把把,一串串,撒進了黑沃沃的山土裡,唱得更歡了,邀集夥伴,快來“會餐”!這樣,它們往往成群結隊,飛如烏雲遮日,落象黑幕壓地,耕山人一走,它們巧妙地試探了“稻草人”,飛落坡地,用尖利的嘴巴不停地啄,不一會兒,山土就糟蹋地不成樣子了。鳥害成了耕山人的一塊心病。
山地里沒有了收成,耕山人只有吃蔬菜,官府的錢水糧流也枯竭了,皇上發了慌,忙下聖旨:“誰制住了鳥害,賞林九架,免稅九年。”
聖旨傳下來之後,山主、耕山人都想開了辦法。盤雲寨有個盤英姑,很愛唱歌。耕山人聽了她的歌,口裡象溶了一塊蜜;她向著山泉唱,山泉都停止了流淌;她向著山林唱,鳥雀們都羞得不敢開口,盤英姑的歌停了,鳥雀們還久久不肯離開。耕山人想到:要趕鳥,盤英姑一定有辦法。於是,盤雲寨的男男女女都來到英姑的木樓,跟她學起了唱歌,並商量把歌傳到九十九寨的耕山人中間去,約定下年正月的最後一天,下種以前,把鳥雀從九山引開,趕到沒有陽春作物的白頭山去。在盤雲寨,有個叫盤阿肚的山主,養了一對畫眉,每天清晨,他把鳥籠掛在木樓的房樑上,逗著畫眉唱。說也奇怪,也引來一些山雀,日停寨頭,夜宿樓檐,山主十分高興:“哈哈,九架嶺又到我名下了。”於是,他急忙修書,報告皇帝。皇帝朱筆一點,命令各山寨:山主們多養畫眉,正月末一天,以鳥引鳥,把九山九嶺的鳥雀引上白頭山石岩嶺。
正月最末一天到了,就要種早包穀了,天清早,九十九寨的耕山人,歌唱著聚會寨頭。九十九寨的山主,看著鳥雀一群群飛出山林,飛來山寨,好不高興,舉起鳥籠,搶在耕山人的前頭,向白頭山匯集。鳥雀也真的追著歌聲,跟著人們,飛往白頭山。
這天,白頭山上人多,鳥也多。晴天,鳥雀飛成排,為歌唱者遮日蔭,雨天,鳥雀飛成隊,為唱歌人擋風雨。耕山人從清晨唱到黃昏,鳥雀真的忘了飛回山林,累了,就落在岩石上,人們悄悄離去。到第二天,鳥們飛到雲頭尋找歌聲,它們圍著白頭山飛,好像山頭有聽不完的歌聲。這樣,鳥雀們在白頭山呆了半年,等到它們醒來,坡地上只剩了稻穀桿子,耕山人們早把糧食收進了寨門。鳥雀在白頭山一醉就是半年等到醒來,飛回老林,坡地上只剩了旱禾蔸、包穀桿、蕃薯藤,耕山人早把糧食收進了寨門。這一年得了好收成,山主說是自己籠中畫眉唱得好引開了鳥雀,這樣九架嶺歸山主占了,九年稅歸山主得了。耕山人不服氣,告到皇上,皇上半信半疑,傳旨下令派大臣到白頭山審理。 第二年正月最末一天,耕山人呆在家裡。出林的鳥雀,耳里沒有了往年山寨青年甜蜜的歌聲,只聽得籠中畫眉淒泣的求救聲,嚇得趕緊伸翅往回飛。山主手裡的鳥籠被大臣砸爛了。第二天,二月初一,耕山人又匯集在白頭山,鳥雀又飛出山林聽歌,一醉就是半年。這樣,瑤山又獲得五穀豐登。從此,人們就把二月初一這天定名為“趕鳥節”。
傳說三
每年農曆二月初一是瑤族的"趕鳥節"。相傳很久以前,瑤族山區林木茂密,很適宜鳥雀的繁衍生息。以五穀為食的山雀、野雞、斑鳩……成了瑤山早玉米、早春作物的頭號大敵,人們年年有種無收,只能靠野菜過活,官府的錢水糧源也枯竭了。這一訊息驚動了皇帝,皇帝頒下聖旨:誰人制住鳥害,賞嶺9架,免稅9年。聖旨傳諭了9山9嶺99寨,山主和耕山人都想著辦法。
有個叫細妹的瑤家姑娘,聰明伶俐又有一副好嗓子,她只要向著山林歌唱,鳥雀就羞得不敢開口,歌聲住了,它們還在天空盤旋,追尋歌味,迷得不想飛去。二月初一那天,細妹帶著平日裡向她學唱歌的青年們,一路唱一路引著鳥兒們離開瑤山,鳥兒被歌聲迷醉,一醉就是半年,等到醒來飛回瑤山,坡地上只剩下旱禾英、包穀稈、蕃薯藤,耕山人早已把糧食收進了寨。這一年,9山9嶺99寨沒遭鳥害,都得到了好收成。
皇帝嘉獎下來,功勞卻被一個貪婪的山主謊領了。第二年開春,皇帝派使臣請山主趕鳥,山主卻毫無建樹,眼看鳥兒把播下的種子都快吃光了,細妹不忍讓大家錯過播種的時節,開了金口,於是鳥雀乖乖地聽她調動。這一實情驚動了使臣。使臣回京稟呈皇帝,皇帝便高興地把瑤山賜給了細妹。於是瑤家人就將農曆二月初一這天定為趕鳥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