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峯博陵詩稿注》是清興京城守尉額圖琿在鹹豐五年至八年(1855-1858)的手抄本,他認定是東北才子王爾烈在清代深州博陵書院時的詩作,在抄本後題《瑤峯詩稿》。民國十二年(1923)經瀋陽古墨齋收藏整理,加封面亦題名《瑤峯詩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瑤峯博陵詩稿注
- 作者:王明琦
- 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4月1日
- 頁數:159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205073022
- 語種: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瑤峯博陵詩稿注》的出版,不僅是對王明琦先生在文博工作四十餘年不遣餘力的貢獻,特別是對民間收藏整理、奉獻給予的肯定,也是對其無償捐贈的微薄回報。同時,作為文化成果的社會共享,《詩稿注》的面世也為清代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圖書目錄
前言
序
博陵詩草
自成均歸博陵
殷山長壽辰奉贈四十韻
登城角亭散悶
登北城樓望春
觀馬伎用唐人劉言史韻
詠刀山伎次慕忍庵韻
為安平宿明府題故明宿公進忠諫錄
偶成
接桃
蠶姑廟
收蜜蜂
蕪萋亭燕集懷古
入舟
河裡口北荷花盪
舟中對月飲
容城謁楊忠愍祠
即事
送殷半軒山長南旋
夢高惟欽
鸜鵒
奉和鄒太守喜雨元韻四絕
畫眉鳥破籠飛去
讀朱山長《畫莊詩稿》
謝邵振綱以詩送瓜桃
朱山長以畫莊詩囑注,為注《明史小樂府》暨《後唐宮詞》、《愛蘆芽集》欲注之,以藏書甚少而輟,乃綴以詩還之
自中秋病目十餘日
園菊始華呈畫莊山長
寄劉岳翁三首
寄煦亭二弟四首
為亦樓郡尊題憚釆山畫谷五種
賞菊
讀冰壺小草
立冬曰菊猶盛開仍疊前韻
舊作許呈畫莊,苦無定本,零紙碎墨紛沓篋笥,檢視之際漫成一首
舟中對月飲
容城謁楊忠愍祠
即事
送殷半軒山長南旋
夢高惟欽
鸜鵒
奉和鄒太守喜雨元韻四絕
畫眉鳥破籠飛去
讀朱山長《畫莊詩稿》
謝邵振綱以詩送瓜桃
朱山長以畫莊詩囑注,為注《明史小樂府》暨《後唐宮詞》、《愛蘆芽集》欲注之,以藏書甚少而輟,乃綴以詩還之
自中秋病目十餘日
園菊始華呈畫莊山長
寄劉岳翁三首
寄煦亭二弟四首
為亦樓郡尊題憚釆山畫谷五種
賞菊
讀冰壺小草
立冬曰菊猶盛開仍疊前韻
舊作許呈畫莊,苦無定本,零紙碎墨紛沓篋笥,檢視之際漫成一首齋菊殘者過半,惟余黃白二種,乃金佛座、粉西施也,用前韻賞之
殘菊
題亦樓鄒公太守行樂圖
移榻書院懷畫莊山長
又示諸同學
吸菸戲作
雨
讀帥卓山太守蓮池十二詠
菊莊書屋落成
由開元寺登城眺望
賦得三十六雨奉次卓山太守原韻
催菊
題安樂堂
悼忘十二首
花燭
乙酉二月移榻博陵書院,適值新雨,已而大風,與邵振綱夜坐聯句,予有“新雨滋高木,驚風噪晚鴉”之句,翌日朝晴,邵復示以詩,仍用前
韻和之
聽雪
東郊
春雪次錢川韻
賦得山雨欲來風滿樓
賦得寸陰是惜
賦得綠滿郊原雨過時
雁字四首次黃山畲韻
送俞敬亭南旋次薛碧齋韻兼呈
答薛碧齋見贈長句
鈕霞峯別駕長邨差竣惠虎邱雜具
深地不宜芍藥,移植者雖茂無花。子於酉歲讀書博陵書院之西軒,
鬻得一本,手植階下,逾年亦無花。今春忽有數苞,至四月往視之,則紅葩四出,爛然於草色苔斑中,斯亦獲諸意外者。家大人折一枝入瓶中
以為朝夕玩,因賦之
詠畫眉鳥次黃山畲韻
詠盆中剪彩月季花次薛碧齋韻
六月六日偕錢朵川、薛碧齋蠶姑廟觀劇遇雨雹四首
題錢栗川小照松菊景
再詠畫眉疊前韻
答謝曉岩問菊原韻
齋菊初瘞謝曉岩適投以詩次來韻十絕句
曉岩偕抄陶詩見還,有詩似欲以注陶相委者。陶不必注,且亦不能注,次韻奉答
正月二十三日
東效
清明日偕錢、薛二君登城眺望,既而坐僧寺,步沙堤,探杏而歸,賦以紀之
鈕翹庭太翁自祝二十韻敬和奉祝
詠箭和錢琹川隔句韻
歲暮書事三百六十字
人日用高常侍寄杜拾遣首句錯成三首
次韻謝曉岩和陶之贈
賦得一雨便如秋
答邵吟痴以詩索所借書
清沙四疊前韻為芍藥解,依來意亦四疊答之
題扇贈薛碧齋
題扇贈史道揆
萬柳亭獨坐納涼有懷河間鄒亦樓使君
和游府高尺百萬柳塘疊韻四首
次韻詠夾竹桃花二株
課子
種菜勝種花
藍菊酬錢琴川元韻
乙酉秋闈後
燕之巢茆檐者累累,而公廨不多見,往歲來巢學署之客齋,予於是年獲雋,茲鈕霞峯別駕公堂,新泥上棟,精固端好,此必嘉符也。薛碧齋、
錢琹川俱有詩,次韻賦以志之
仲秋九日懷闈中諸君
中秋即事
送薛碧齋赴北闈次留別來韻四章
庚辰冬自都歸博陵省親道中遇雪作
秋闈後對菊感懷疊韻二首
確聞高惟欽凶問
附:《遼海叢書·瑤峯集》
瑤峯集敘(金毓黻)
……
瑤峯集卷上
瑤峯集卷下
瑤峯集附錄
王爾烈生平簡譜
影印王爾烈火履歷木雕版
影印《瑤峯詩稿》抄本
作者簡介
王明琦,遼寧省博物館副研究員(離休)。一九二九年出生於遼寧省昌圖縣,一九四八年肄業於錦州大學先修班,隨後參加革命,入遼北學院學習,次年被派至遼寧省法庫縣政府教育科王作;一九五九至一九八五年任職於瀋陽故宮博物院,主要從事宮廷史跡以及歷史文物的陳列與研究工作。一九八五年調入遼寧省博物館,任陳列部主任,負責新展樓“遼寧歷史文物專題陳列”的策劃並主持工。一九八九年離休,之後被返聘一直工作到二○○五年,時已七十六歲高齡。在此期間任《遼海文物學刊》副主編,從一九八七年創刊至一九九七年共編輯出版二十期。一九八六年又受聘於遼寧省文化廳;參與組織編寫遼寧省文物志,任執行主編,歷時四年,於二○○○年出版了《遼寧省志·文物卷》。在編省文物志的過程中,對遼寧各地現存自北魏以來的造像題記、經幢、石函、塔碑、塔銘、廟碑、墓誌和其它碑刻等進行普查,並於二○○二年底策劃出版了《遼寧碑誌》一書。該書逐碑逐字抄錄,所收碑誌共五○二通,近八十萬字。在博物館工作的幾十年中,先後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了六十多篇學術論文,二○○○年選取其中較重要的有關遼海地區文物研究的論文二十三篇,編輯出版了《遼海文物考辨》一書,側重對清代瀋陽城的形成、瀋陽故宮早期建築年代以及遼海地區現存的一些具有較高歷史價值的歷史文物等方面進行考證、辨識與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