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窗寒·玉蘭

瑣窗寒·玉蘭》是宋代詞人吳文英所作的一首詞作。此詞借詠物以懷人,上片寫賞玉蘭花的感受,下片寫從眼前花想到如花般美貌動人的蘇姬,深切地表達了思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瑣窗寒·玉蘭》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吳文英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瑣窗寒·玉蘭
紺縷堆雲,清腮潤玉,汜人初見①。蠻腥未洗,海客一懷悽惋②。渺征槎、去乘閬風,占香上國幽心展。□遺芳掩色,真恣凝澹,返魂騷畹。
一盼。千金換。又笑伴鴟夷,共歸吳苑。離煙恨水,夢杳南天秋晚。比來時、瘦肌更銷,冷薰沁骨悲鄉遠。最傷情、送客鹹陽,佩結西風怨。

注釋譯文

①汜:一作“記”。
②海客:一作“海谷”,一作“梅谷”。

創作背景

據此詞作者憶去姬之意推測,此詞應作於蘇姬離詞人而去之後,而詞人這時尚在臨安。即時在公元1246年(宋理宗淳祐六年),詞人已離吳而往來於臨安、紹興間之時以後。

作品鑑賞

《瑣窗寒》一名《鎖窗寒》,雙調九十九字。前片十句,四仄韻;後片十句,六仄韻。據近人楊鐵夫《夢窗詞箋釋》中說:“題標‘玉蘭’,實指去姬,詩之比體;上闋映合花,下闋直說人,又詩之興體。”“夢窗一生恨事全見。”
“紺縷”三句,狀玉蘭的葉與花形。“紺縷”,“紺”,即天青色;“縷”,凡是細長的東西,都可叫縷,如柳縷、煙縷。“紺縷”即是天青色的玉蘭葉。“汜人”,“汜”,《楚辭·卜居》:“將汜汜若水中之鳧乎。”註:“汜,一作泛。”,“汜人”,即是浪跡天涯之人。此處是說:天青色的玉蘭葉重重疊疊似美人的雲鬢堆砌,玉蘭花白玉般的色澤,又似美人潔白的臉腮。像這樣美麗的花兒,即使是如我這樣一位四處羈游,見多識廣的人也是初次見識的。另據沈亞之湘中怨》詞:“垂拱中,太學生鄭生乘月步洛陽橋.以橋下有哭聲,見一女子,挾歸與居,號曰‘汜人’。又周密趙子固《凌波圖》詞“經年汜人重見”。又紀文達詩“無復江中見汜人”。楊鐵夫按:此以玉蘭喻姬,故起即用“紺縷”、“清腮”等字掩映,仍恐未醒,更用“汜人”點晴。此初見鐘情,則當時事實也。“蠻腥”兩句,聞香生感。“蠻腥”,指長於南國的玉蘭的花香。“海客”,喻浪跡四方的人,即詞人自稱。此言玉蘭花的清香撲鼻而來,充斥四周,然而浪跡天涯的“我”聞花香反而觸動起一種感傷的情懷,所謂“感時花濺淚”,就是這種環境與心情的反差。“渺征槎”兩句,借物喻景。“槎”,竹木編成的筏,這兒引申為船隻。“上國”,即當時的南宋都城臨安。此言遠行的船帆,依靠空中高風的幫助逐漸離去。同樣,玉蘭花的清香在這都城中一定會受到人們充分的讚賞。這兩句其實是緊接上句的感慨,暗示自己在這兒是事業坎坷,生活淒涼,而美麗心愛的蘇姬又遠離詞人,去求尋自我發展。“□遺芳”三句,缺一字,據上下詞意推測,似為一“想”字,以領起之。“騷畹”,《離騷》有“余既滋蘭之九畹” 之句, 這裡借用其意。“畹”,古代地積單位,王逸《離騷》註:“十二畝曰畹”。此言詞人追想玉蘭花在凋謝之後必將失去它的本來面目,但是返歸屬於《離騷》中的花魂,定將以“清水出芙蓉”的天然面目深印在人們的腦海中。上片賞花有感。
下片由花聯想到人。“一盼”兩句,詞人從眼前的玉蘭想到如花般美貌動人的蘇妾,如果能使她回眸一顧,詞人將不惜輕拋千金。然伊人已離他而去,再求“一盼”,無異幻夢。“又笑伴” 兩句,回想從前兩人聚首之時。“鴟夷”,是越滅吳之後,范蠡歸隱五湖所取的別號——鴟夷子。“笑伴”者,西施也。這是用范蠡和西施優遊吳地故事,比喻自己與蘇妾曾在吳城親密的相處過一段時期。“離煙”兩句,嘆目前。言現在自己與蘇姬兩人已如煙四散,似水流失,各自東西,惟剩幾多離恨別愁。又如這南國玉蘭,將零落成泥,離去的蘇姬再也不可復求。“比來時”兩句,見花思人。此言詞人見花傷情,眼前玉蘭花香雖是薰襲骨髓,然而見花卻自然憶及過去共同賞花的蘇姬,今花在姬離,想到那自己的第二故鄉——蘇州,以及還留住在那兒的去姬,當然是越發悲傷,憔悴不堪。“最傷情”兩句,遙接上片“悽惋”作結。前句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鹹陽道”詩意。第二句亦有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及柳永鳳棲梧》“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兩句的意境。兩句言自己在臨安最為傷情的是隨著秋風的來臨,又要送別親友,這種離愁別恨使他日漸消瘦“衣帶漸寬”。“佩”,即身上的腰帶。

作品評價

胡適在其《詞選》中評論這首《瑣窗寒·玉蘭》詞,說“時而說人,時而說花,一會兒說蠻腥和吳苑,一會兒又在鹹陽送客了。”其實這正是夢窗詞“每於空際轉身”(見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一種近似現代“意識流”的寫作特色。這種創作手法,詞中雖屬創新,但詩中卻有所參照。詞人特別喜愛唐代的李賀、李商隱兩家詩歌,就由此啟發,在詞中發揚光大了這種奇譎瑰麗的藝術風格。故鄭文焯在《夢窗詞跋》中說:“其(夢窗)取字多從長吉(李賀)詩中來,故造語奇麗,世士罕尋其源,輒疑太晦,過矣。”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12—約1272),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宋時各路設提舉常平司分管財賦,簡稱倉司、庚司。吳文英時為江南東路提舉常平司幕賓,流連吳門凡十二年。並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苕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吳文英提到家鄉四明德僅《木蘭花慢》“凝望久,鄮山蒼”一語,而作於蘇州之詞,可考者至少有五十餘首。蓋蘇州冠蓋往來,名勝薈萃,而吳文英正值華年。裙屐詩酒之際,“重羅紅字寫香詞”,警拔艷發,業已驚世。吳文英客居杭州的時間,前後累計或許比蘇州更長。他早年倘佯於六橋煙柳。淳祐三年(1143)離開蘇州後,與翁逢龍又續斷橋並馬之游。其過西湖先賢堂(《西平樂慢》)過都城舊居(《三姝媚》),追念“十載西湖”往昔情事(《鶯啼序》),皆舊夢重尋,傷今感昔。淳祐十一年(1251),涌金門外西湖邊豐樂樓重建,吳文英作《鶯啼序》長調“大書於壁”,一時滿城傳頌。其杭州詞作年可考者,以此為最晚。
吳文英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趙與芮為宋理宗趙與莒弟,度宗趙禥之生父。景定元年(1260)趙禥立為皇太子後,吳文英又上嗣榮王及榮王夫人壽詞。趙與芮後於鹹淳二年(1266)晉封福王,吳文英則未及見,蓋已先卒。清全祖望答萬經《寧波府志》雜問,謂吳文英“晚年困躓以死”,殆得其實。夏承燾《吳夢窗系年》姑定吳文英生於寧宗慶元六年,卒於理宗景定元年,享年六十歲左右。夏普考索甚精,其生卒年限或略可移動。楊鐵夫《夢窗事跡考》謂吳文英卒於德祐二年(1276)元兵入杭之後,則並無實據,未可信從。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編訂於淳祐九年(1249),卷十錄吳文英詞九首,時吳文英正在越州,年約五十。
黃升並引尹煥《夢窗詞敘》云:“求詞於吾宋者,前有清真,後有夢窗。此非煥之言,四海之公言也。”尹煥與吳文英交往已久,為夢窗詞的最早評論者。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稱尹煥所論為“知言”,然非“公言”。沈義父《樂府指迷》亦謂“夢窗深得清真之妙”。他於淳祐三年(1243)初始吳文英,吳文英為之傳授詞法,略云:“蓋音律欲其協,不協則成長短之詩。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纏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發意不可太高,高則狂怪而失柔婉之意。”沈義父所述詞法,吳梅《樂府指迷箋釋序》稱之為“吳氏家法”。張炎《詞源》評夢窗詞“質實”,與姜夔“清空”有別。“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後人謂張炎過尊白石,未免貶損夢窗。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云:“若夢窗詞,合觀通篇,顧多警策。即分摘數語,每自入妙,何嘗不成片段邪?”近代詞論家多以姜詞清空,吳詞密麗,為二家詞風特色。張翔齡《詞論》云:“詞至白石疏宕極矣。夢窗輩起,以密麗爭之。”蔣兆蘭《詞說》謂夢窗詞“英思壯采,綿麗沉警”,“佳處正在密麗,疏快非其本色”。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又云:“近人學夢窗,轍從密處入手。夢窗密處,能令無數麗字,一一生動飛舞,如萬花為春;若非琱璚蹙繡,毫無生氣也。”《夢窗詞集》有四卷本與一卷本兩種。毛氏汲古閣所刻《夢窗甲乙丙丁稿》為四卷本,《彊村叢書》刻明太原張廷璋所藏為一卷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