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麅圖》是清代郎世寧創作的一幅中國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瑞麅圖
- 作者:郎世寧
- 創作年代:清代
- 畫作類型:設色中國畫
- 規格:縱216.2厘米,橫144.6厘米
- 材質:絹本
- 幅式:軸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
畫作內容
畫中白鹿的正式名稱為“麅”,又叫狍鹿、狍子,是歐亞特有的一種小型鹿,體型比梅花鹿小,前肢短後肢長,耳朵、眼睛略大,性情溫馴。圖1中地面湧泉、靈芝皆表示吉祥之意,柏樹下似鹿無角的白獸,稱“瑞麅”,為蒙古台吉必力達賴所進,時逢皇太后六旬萬壽,用以慶賀祥瑞。
創作背景
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天,大清皇帝到熱河圍場行獵,由蒙古部族向他獻上一隻白鹿。該物體毛白如雪、目紅如丹砂,據聞為長壽之鹿,毛色才能如此純白;晉代葛洪作道教典籍《抱撲子》稱:“鹿壽千歲,滿五百歲則色白,此殆其類”。當年恰為皇太后乾隆生母鈕祜祿氏六十大壽。又值風調雨順,乾隆以為白鹿出現乃是奇獸顯靈、應時而至,便將該鹿命名為“瑞麅”,對之珍愛有加。當年,為能長久欣賞之,乾隆諭令宮廷畫家、義大利人郎世寧畫了一幅《瑞麅圖》,乾隆還在畫上題詩一首:“質稟庚辛色,珠纏應壽星。天心慶花甲,德產祝慈寧。豈意甡甡屬,偏成嗃嗃形。乍辭鹿食野,可比鳳儀庭。性自仙人馴,圖呈動物靈。無須稽獸譜,永此驗祥經。”
郎世寧在清宮的畫作經常與物品的“記錄”有關。畫《瑞麅圖》,時年郎世寧六十三歲。
藝術鑑賞
乾隆皇帝行書題郎世寧《瑞麅圖》釋文:乾隆辛未秋獮,塞上蒙古台吉必力滾達賴以此來獻,色純白如雪,且睛如丹砂。抱撲子稱:“鹿壽千歲,滿五百歲則色白,此殆其類”。今年恭遇聖母皇太后六旬萬壽,適靈獸應時而至,爰命曰“瑞狍”,而紀以詩:“質稟庚辛色,珠纏應壽星。天心慶花甲,德產祝慈寧。豈意甡甡屬,偏成嗃嗃形。乍辭鹿食野,可比鳳儀庭。性自仙人馴,圖呈動物靈。無須稽獸譜,永此驗祥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