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二路街道位於黃浦區西部,其行政區劃東至重慶南路,南至建國中、西路,西至陝西南路,北至延安中路、金陵西路,面積為1.98平方公里,人口8.9萬,轄有16個居委會。 瑞金社區歷史底蘊深厚,一些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影響的人物如孫中山、周恩來、張學良、巴金等都曾經在此工作和生活過。轄區賓館林立、商業繁榮、文化發達、環境優雅。淮海中路商業街橫穿社區中部,社區內有新錦江大酒店、錦江飯店、瑞金賓館、城市酒店和花園飯店五大星級賓館,是上海市重要的外事接待視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瑞金二路街道
- 外文名稱:Ruijin two street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地理位置:黃浦區西部
- 面積:1.93平方公里
- 人口:7.6萬
行政區劃,歷史人文,歷史沿革,街道資源,社會事業,街道榮譽,
行政區劃
瑞金二路街道轄有雁盪居委會、延中居委會、巨鹿居委會、錦江居委會、南昌居委會、茂名居委會、淮中居委會、長樂居委會、香山居委會、永嘉居委會、思南居委會、陝建居委會、瑞成居委會、瑞興居委會、建德居委會和瑞雪居委會。
歷史人文
瑞金社區歷史底蘊深厚。社區內各類住宅建築風格別具,既有“思南公館”花園別墅區,又有具有歐陸風情的保留保護建築,如:原凡爾登花園(現為長樂村)、亞爾培皇家花園(現為陝南村)等。社區內人文資源豐渥,有孫中山故居、周公館、共青團“一大”會址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歷史沿革
民國3年(1914年)起劃屬法租界。淪陷期間一度屬第八區、第一區。民國34年12月屬第六區(即蘆家灣區)。解放初,分屬盧家灣區第三、四、六辦事處。1953年2月屬第七辦事處。1956年3月分屬茂名南路、思南路、進賢路和紹興路辦事處。1958年12月並屬紹興路辦事處。1960年4月改稱茂名紹興街道,6月改瑞金路街道,1987年6月更今名。
地區內原河道縱橫,有北長浜、東漊浦、王家浜、蒼浦涇等。今瑞金二路、永嘉路一帶,宋元時名淡井村,為當時上海繁榮地塊,建有淡井廟,為上海鎮城隍行宮,上海立縣後,又為縣城隍廟,直至明永樂初他遷。廟後原有元初秦知柔墓。元代於此設有淡井鋪,為上海至松江之急遞鋪之一。後因倭寇破壞,漸變為田野。至民國初,尚存錢家宅、沈家宅、東錢家宅、小浜灣宅、王家浜宅等村落。自清末至民國3年法租界公董局越界築有盧家灣路(今重慶南路)薛華立路(今建國中路)、陶爾斐斯路(今南昌路)、寶隆路(今陝西南路)等18條道路。
隨著道路闢築,以新式里弄、花園住宅、大樓公寓為主的建築拔地而起。從民國3~19年,在北片和中片形成一群風格不同的建築景觀,主要有華懋公寓、茂名公寓、德國花園總會、亞爾培皇家花園、阿斯屈來特公寓、凡爾登花園、白弗利花園。新式里弄有霞飛坊、林達坊、辣斐坊、金谷村、曲園、明德里等,住戶多為達官貴人,外僑及教會人員。法警務處、會審公廨及其監獄等法租界統治機關設於今建國中路、建國西路一線。逸園跑狗場、回力球場和幫會流氓所設的富生賭場,為富商達官暴發戶的銷金窟。
50年代起,即是上海外事活動頻繁地區,錦江飯店是當時上海國賓館,中共中央八屆七中全會即在錦江飯店小禮堂內召開,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亦在錦江飯店小禮堂簽署。現涉外賓館有錦江飯店、新錦江大酒店、瑞金賓館、花園飯店和城市酒店。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常下榻此間。
街道資源
瑞金社區賓館林立、商業繁榮、文化發達、環境優雅、居民層次高。淮海中路商業街最繁華路段橫穿社區中部。社區內人文資源豐渥,上海幾乎所有的一流出版社在紹興路上麇集;有大學2所、中學10所、國小11所;有享譽申城的瑞金醫院;有孫中山故居、周公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區少年宮、區圖書館等青少年活動場所也座落在此。社區內各類住宅建築風格別具,既有庭院式、公寓式,又有新式里弄結構,如具有歐陸風情的原凡爾登花園(現為長樂村)、亞爾培皇家花園(現為陝南村)等是滬上知名的居民住宅小區中的精品,它們與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交錯映襯,成為社區惹人注目的建築景觀。社區居民中人才濟濟、群英薈萃,著名整復外科專家張滌生、著名作家趙麗宏等名人名家都居住在瑞金社區內。瑞金街道還是黃浦區的"僑鄉",共有僑眷2120戶,通過組織、動員僑眷為社區發展和祖國騰飛出力,直接和間接為上海或外省市引進投資額數億美元。街道經濟有較大發展。至1992年底,有經濟實體27家,服務網點52處,從業人員1113人,年產值6631萬元,利潤327萬元,上繳稅收153萬元。
社會事業
地塊內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發達。有國泰電影院、蘭心大戲院、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文化廣場、區圖書館、區文化館、區少年宮、區少年科技站、街道文化站。藝術團體有上海人民雜技團、上海崑劇團等。醫療衛生單位有瑞金醫院、上海中醫文獻館及地段醫院等。教育單位有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西部校區,中專技校4所,中學7所,國小6所,幼稚園6所,託兒所4所。
來街道著力關注老齡工作。1987年建立老年知識分子俱樂部,有成員900多人,開展歌詠、書法、國畫、詩詞、攝影、外語、創作、舞蹈、青少年教育等活動。7年中舉辦演出、展覽200多次,接待國內外參觀訪問100多次。1992年被評為全國老有所為先進集體創新獎和市級開拓老年事業活動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