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相寺

瑞相寺

梁時,一曹姓禪師在江西弋陽龜峰開山建寺。唐乾寧二年,僧茂蟾又辟“靈勝寺”。宋鹹平年間,宋真宗改寺名為“瑞相寺”,建炎年間南宋高宗御批寺名。孝宗隆興年間,宰相陳康伯奏請朝廷,改“瑞相寺”為“顯親崇福寺”。康伯卒,復名。南宋末年,釋慧光在寺後建開法化後塔。元至元五年瑞相寺毀於大火,修復後規模空前。明洪武十一年,縣人舒貴卿捐資建香火院。明崇禎帝御賜“瑞相寺”為“龜峰寺”。明末,寺復罹火,僅存一殿。清順治初年漸次修復。清乾隆年間僧靈涯秀重修,香火漸衰。瑞相寺是我國古代南方的一座名剎,今遺址尚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瑞相寺
  • 地理位置:江西
  • 建造時間:梁
  • 更名時間:宋
簡介,詳細資訊,地圖信息,

簡介

梁時,一曹姓禪師在江西弋陽龜峰開山建寺。

詳細資訊

相傳在梁代,一位姓曹的禪師在龜峰結廬為寺,成為龜峰第一代開山大師,瑞相寺的真正來源可能就在此。
唐乾寧二年(895),僧人茂蟾在廢墟的遺址上重建寺廟,名“靈勝寺”,其址在今龜峰桂花園。
五代南唐吏部尚書徐鉉在龜峰建別墅,使宗人居之。徐鉉死後,其遺產捐給了寺廟。
宋鹹平年間(998—1003),宋真宗改寺名為“瑞相寺”。建炎年間(1127——1130年),南宋高宗御批寺名。
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宰相陳康伯【1097—1165,字長卿,弋陽人,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紹興三十年(1160)官至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身居宰相之職的陳康伯熱愛祖國河山,關心民眾疾苦。在朝廷他力主抗金,輔佐皇帝勵精圖治,曾率將士大敗金兵於採石,政績顯赫。】年邁體衰告病還鄉。返回故里後,寄情於家鄉名勝山水,他常在家人親友的陪伴下遊覽龜峰,每當興致所至,便吟詩作賦。並且,幾乎每次都要到瑞相寺拜佛燃香,駐足歇息。這一年,陳康伯請求朝廷,將“瑞相寺”更名為“顯親崇福寺”。隆興二年因金兵繼續南侵,陳康伯再度出山擔當宰相重任。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陳康伯卒於京城。若干年後,顯親崇福寺乃復改為瑞相寺。
南宋末年,釋慧光在寺後建開法化後塔。後來,從正禪師主持“瑞相寺”。
元至元五年(1339年)瑞相寺毀於大火。後又經善男信女及慈善者捐資捐物,將寺廟修復,其規模超過了原寺廟。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縣人舒貴卿捐資建香火院。明崇禎帝御賜“瑞相寺”為“龜峰寺”。明末,龜峰寺又毀於大火,僅存一殿。
清順治初年(1654年),僧智慧型住持龜峰寺,漸次修復,後其弟子碧濟繼領院事。清乾隆年間,僧靈涯秀重修龜峰寺。此後龜峰寺香火逐漸衰落。
至民國年間,寺內有僧2人。解放前夕,僅有僧一人,法號新圓,1951年還俗。
位於四聲谷左上方。有一處由多塊巨石堆壘而成的石洞,巨石正面堆積,相互支持,危如累卵,卻堅如磐石;石洞高深幽曲,怪譎異常,真是“洞中有洞,別有洞天”。洞高約丈余,其石壁無路可攀,有四個未署年代的篆體大字石刻:“摩尼洞天”。有專家認為,這是元代摩尼教的遺蹟,殊為罕見。也有專家考證,“摩尼洞天”系達摩手書,“摩”為“達摩”之簡稱,“尼”為釋迦牟尼之簡稱,“洞天”取“洞天福地,萬物皆通”之意。由此推斷,當時的“瑞相寺”,在中國寺廟之中的地位相當顯赫。
今瑞相寺遺址尚存。瑞相寺是我國古代南方的一座名剎。“瑞相寺”現已被列為弋陽旅遊八大工程項目之一。相信不久以後,這座具有悠久歷史與深厚文化的古剎將從新煥發昔日的風采。

地圖信息

地址: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圖石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