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教師
整體教學能力強。學校始終堅持以“育人成才”為己任,以質量效益為生命,以現代化教育理念為先導,以高效益的管理模式為基礎,以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保證,以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為目標,按照“德育為首,教學為主,發展為本,特色鮮明”的辦學思路,堅持不懈抓管理,持之以恆創特色,精益求精建隊伍,學校的綜合建設水平穩步提升。先後有上百名學生參加全國和省市級數學、書畫、舞蹈、科技小發明等比賽獲獎。學校女子籃球隊曾連續4年榮獲市第一名,男子籃球隊已連續3年蟬聯市第一名的好成績。學校先後獲得省先進家長學校、省施行《
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先進單位、溫州市示範家長學校、溫州市中國小日常行為規範達標學校、瑞安市文明單位、市安全文明校園、市愛國主義教育先進集體、市法制宣傳重點單位、市首批雛鷹行動示範校、市雛鷹紅旗大隊、市二老一少先進單位、市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市推廣國語先進單位、市少先隊基礎建設先進單位、市道路交通法規知識宣傳先進單位等一系列市級以上榮譽稱號。
學校歷史
百年名校,歷史悠久
瑞安市莘塍鎮中心國小是1826年10月(清朝道光6年)由定海總兵陳步雲捐資倡建的,當時名為聚星書院。書院建築歷時7年。為表彰陳步雲捐資倡建院,道光十四年(1834),瑞安知縣劉禮章特撰《陳錦堂(即陳步雲)倡建聚星書院碑文》。這塊碑文至今鑲嵌在學校南幢大樓的一樓的牆壁上,歷史的一幕盡在其中。為提高書院教學質量,陳步雲當時聘了他的幕僚、飽學之士鮑作雨(字雲樓)為主講席,為學生授課。到了清末
洋務運動後,學校曾改名義學國小。光緒廿八年(1902年),為回響維新,瑞安學者張震軒先生聯合河鄉(今南白象鎮帆游以南,塘河地域)志同道合的知識分子,將該校改名為鄉國小堂,推行新式學制,並積極籌款去上海採購書籍報章,設立閱覽室,供有識之士閱覽,以開民智,培養了大批愛國志士。解放後,到了文革期間,根據政治需要學校改名為五七國小。文革後改名為莘塍區國小。1988年改為莘塍鎮中心國小至今。 校名的更改烙下了歲月的痕跡,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從這所百年老校中走出。 解放前,瑞安知名的繆氏家族一家有四人在我校就讀,繆天瑞是我國音樂界著名的教育家、理論家、教授、
博士生導師、全國人大三至六屆代表,並曾任
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院長等職;繆天華是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系教授;繆天榮是我國著名的眼科專家;繆天貴是省人大代表、曾擔任我校校長。在我校就讀的還有台灣政屆名人林樹藝、國務院李士春、溫州司法局局長陳岩雲、麗水縣縣長蔡德高等等。 解放後,曾在校就讀的有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中科院聲學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高天賦;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博士後管委會專家組成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青島大學教授方國洪;美國名牌大學—賓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成為賓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的蔡天文;溫州地區第一位少年大學生、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博士生蔡天武;
上海科技大學教授潘仲雄;廈門大學教授方德植;美國教授黃穎芬;上海醫學院醫學博士張麗;世界舉重冠軍胡挺;省軍區後勤部長潘時錫;
溫州市水利局局長洪財高和現任市教育局局長葉耀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