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銀行保密制度

瑞士銀行保密制度

銀行為客戶保密是指銀行履行對客戶所有事宜保持沉默的一項義務。這同時也是客戶的一項權力,因為他們才是那些被保護數據和信息的主人。銀行保密制度保護客戶的個人權益。它和其他的職業性的保密制度,比如醫生和律師的保密制度,是可以相提並論的。對私人權益的保護是瑞士法律的基礎,也是聯邦憲法明確規定的(參閱聯邦憲法第31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瑞士銀行保密制度
  • 外文名:無
  • 類型:制度
  • 位置:瑞士
  • 來源:聯邦憲法
相關內容,開設匿名帳號,匿名號碼帳號,保密制度,背後事件,缺點,

相關內容

瑞士銀行保密制度
數百年來,瑞士銀行由於嚴格的銀行保密制度而聞名於世,從而成了巨額存款和黑社會洗黑錢的代名詞。然而,瑞士銀行真的是偵探小說或港台電影裡描述的那樣嗎?匿名帳戶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這裡我們將給你揭開“瑞士銀行”神秘的面紗。
瑞士最早的銀行保密立法起源於1713年,那是日內瓦大理事會(the great council of geneva)就做出明確規定,除非與理事會有書面協定,銀行職員不許與任何人分享客戶信息,不過早期的保密法對於泄密的處罰僅限於民事,對涉密人沒有嚴密的處罰。
瑞士沒有地下礦藏,二戰後依靠銀行業發起,至今瑞士銀行的存款已占全球總儲蓄額的1/3。
瑞士銀行一直被認為是全球最令人信賴的銀行,世界上約有四分之一的個人財富被存放在這裡,各國政要、商界巨子和演藝明星都把存款放在瑞士而感到放心,這也造就了瑞士聞名於世的金融業。

開設匿名帳號

不可以,這是不可能的。銀行要求職員遵循“了解你的客戶”的原則,必須確認每個開設新帳號的客戶的身份及他們經濟上的合法性。為控制有犯罪來源的金錢交易,各銀行都自設嚴格的、國際上承認的身份認證條規。

匿名號碼帳號

偵探小說,特工電影及某些媒體渠道所報導的相反,在瑞士並不存在匿名帳號。號碼帳號客戶的姓名在銀行內部很小人員範圍內是公開的。銀行對號碼帳號和其他帳號客戶使用同樣的銀行保密制度。

保密制度

任何一個國家都要為他們專有的稅收系統及合理的稅收負荷負責。任何一個政府都要明白,不斷增長的稅收負荷會削弱一個國家的吸引力,並且造成以負荷過重為藉口的偷稅漏稅。因此,稅收存在的不是合理化問題,而是-個稅收競賽化的趨勢。銀行保密制度針對這個目標是不會造成任何阻礙的。

背後事件

瑞士難保銀行保密法
銀行業“為儲戶保密”是通行的準則,但過分了就會走向反面。歐盟委員會正在進行的打擊詐欺活動中,諸多案件都和瑞士銀行有直接關聯。歐盟反對營私舞弊委員會認為瑞士銀行的保密制度已經成為調查的障礙,但銀行保密制度對瑞士而言,又是整個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撐點,豈能輕言放棄?
胳膊扭不過大腿
瑞士國家雖小,但是其在全球經貿體系中的地位卻不容小覷,它與美國英國鼎足而立,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作為瑞士國民生產總值的重要支柱,金融業每年為瑞士財政創造約40億瑞士法郎(1美元約合1.6瑞士法郎)的稅收,僅次於商業,遠遠高於醫藥和機械製造業。憑藉著銀行保密制度,瑞士銀行吸引了大量的境外存款。據今年年初瑞士有關方面估計,瑞士金融業所管理的資產占全球私人總資產的1/3。。
其他國家的挑戰
但是瑞士的金融中心地位近些年來一直受到西歐其他國家的挑戰,英國倫敦在接受外來資本的數目上已經高於瑞士,以至於瑞士人頗有點“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認為是由於瑞士金融業過分廉潔,對存款來源追查太嚴,才導致這些存款都流到英國去了。此外,美國發生“9·11”恐怖攻擊事件之後,要求各國提供司法協助,以幫助其追查恐怖分子之間的金錢往來。雖然瑞士同美國進行了積極的合作,凍結了多個可疑賬戶,但是美國人卻一直對瑞士的銀行保密制度耿耿於懷,認為這項制度阻礙了進一步調查的開展。
群起而攻之
瑞士的銀行保密制度在同歐盟進行的雙邊談判中,同樣被“群起而攻之”。與瑞士相鄰的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普遍實行高個人所得稅制以維持福利制度,於是許多有錢人將錢存進瑞士銀行,以此來逃避本國的高稅收。這種現象引起了這些國家財稅當局的強烈不滿。但是瑞士政府堅決否認“偷漏稅”的說法,只答應在存款人觸及刑事事件並遭起訴時才提供司法協助。在這種情形下,義大利政府年初宣布實行“金融大赦”,希望能夠吸引國外資產回流。雖然瑞士銀行業依舊“打腫臉充胖子”,聲稱義大利的“金融大赦”對其業務沒有任何影響,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瑞士確實也害怕德國等其他國家會步義大利之後塵。
詐欺案件牽連
歐盟委員會目前正在嚴厲打擊詐欺事件,其中很多案件都直接關係到瑞士銀行的保密制度。歐盟反對營私舞弊委員會日前發表的一份7頁報告認為,瑞士已經成為調查的障礙。它列舉了150起與瑞士有關的案件,最多的是香菸、橄欖油和紡織品的走私活動。這些走私者都居住在瑞士,瑞士運輸企業以及貿易公司為他們偽造交款清單,瑞士銀行再幫助他們洗錢。其中香菸走私案中牽扯到瑞士的最多,在歐盟反營私舞弊委員會的報告中就有數十起,有的一起案件就涉及上億美元。
各種不同建議
歐盟國家提出,瑞士應該同它們之間實行“信息共享”,讓它們對本國居民在瑞士的存款情況,哪怕不是“盡在掌握之中”,也至少得“知道的差不離”。瑞士則建議,由於銀行保密制度是瑞士傳統和經濟的支撐點之一,關係到國計民生,所以瑞士希望能夠採取折衷方式,既維持銀行保密制度,又照顧歐盟國家的利益。瑞士提出的建議是:向歐盟國家居民在瑞士銀行中的存款徵收收入稅,按比例交給歐盟國家,但是歐盟國家不得過問交稅者的情況,從而保證了儲戶的隱私權。
集體施壓 優勢不再
目前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的談判進入了死胡同,歐盟希望速戰速決,瑞士則採取能拖則拖的手段。今年6月中旬,雙方將正式就棘手的“儲蓄徵稅”問題進行談判,而歐盟已經預先將同瑞士達成雙邊協定的最後期限定在今年年底。一些性急的國家,如英國和德國已經對瑞士的態度頗有微詞,聲稱將採取“集體措施”來對付瑞士。
此外,由歐盟成員國、美國、瑞士和其他一些已開發國家參與組成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也在其內部推行信息交換制度。眾多“稅收天堂”已經承諾,只要瑞士和盧森堡參加這項交換制度,它們也將緊隨其後。如果瑞士和盧森堡拒絕的話,那么它們從2003年4月開始,就將面臨著有關國家取消避免重複徵稅的條約。那樣的話,瑞士在吸引外國企業方面將變得毫無魅力,諸如宜家、ABB等總部現設在瑞士的跨國企業很有可能重歸故國。可以說,在經合組織內部,瑞士面臨的壓力也日益增大,並且事實上已經被推到維持銀行保密制度的最後一道防線上了。
未雨綢繆 傾向放棄
在5月初同歐盟委員會的雙邊談判中,瑞士經濟部長帕斯卡爾·庫什潘一直堅持銀行保密制度,表示不向歐盟作出讓步,但同時被迫答應在6月中旬雙方正式就儲蓄稅收問題進行磋商前好好考慮立場。庫什潘回到瑞士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慰當地的銀行家:“我們不會犧牲銀行保密制度的,但我們可以了解一下別人的觀點,以便最終找到一個解決方法。”但是他也承認,“銀行保密制度是一個代表了瑞士作為中立國形象的制度,但是這一認識是在不斷演變發展的,我們今天的銀行保密制度顯然已經與20年前的不同了,而且以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制度也是要發展的”。
對於歐盟和經合組織的強硬態度,瑞士銀行家不免憂心忡忡,他們在瑞士政府與歐盟的雙邊談判中,一方面向政府施壓,要求不能放棄在維護銀行保密問題上的立場;另一方面又組團前往歐盟總部遊說,試圖贏取歐盟方面的同情。
對於歐盟強迫瑞士放棄保密制度的要求,瑞士銀行業普遍認為是歐盟國家的一種嫉妒心理,認為這些國家的銀行企圖從瑞士的外國客戶中挖走一批人,也想在金融領域分一杯羹,因此他們理應捍衛自己的利益,拒絕歐盟的要求。有不少人甚至建議聯邦政府放棄與歐盟之間的談判。瑞士最大銀行UBS(瑞士聯合銀行)的老闆奧斯貝爾說,很多重要的外國銀行,不管是德國的、英國的、美國的還是法國的,都在瑞士開設分支機構,這絕對不是偶然現象,顯然是因為瑞士奉行的銀行保密制度對其經營有利。
事實上,由於幾年前鬧得滿城風雨的納粹黃金事件,許多新一代瑞士銀行家已經認識到,前輩們的行為確實有坑蒙拐騙的嫌疑,依靠幫助大亨們偷漏稅的手段來保持銀行業繁榮的做法非常“不道德”。瑞士銀行家協會前主席喬治·克拉耶認為,瑞士要想保持自己的金融中心地位,必須放棄對保密制度的依賴性,通過真正高效的金融服務來招徠客戶。一位在瑞士銀行中工作的中層管理人員認為,“最近許多年來,瑞士幾乎所有行業都在積極調整,以適應全球競爭,但是銀行業卻一直墨守成規,躺在偷漏稅和銀行保密制度上睡大覺。時代在前進,全球範圍內的金融信息共享已經迫在眉睫。銀行家們該換換腦筋了。”
目前,一些瑞士銀行已經開始未雨綢繆,選擇在西歐國家開設經營點,以求不失去這些國家的顧客群。有些銀行家表示,他們已經為此作好了準備,不管銀行保密制度是否存在,對他們的業務都不會有任何影響。但是克拉耶認為,瑞士銀行想要改變經營方式,幫助其客戶應付未來西歐國家稅收當局的審查,至少需要2到3年的時間。
百姓的看法
瑞士的普通百姓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呢?1984年,瑞士曾經做過一個類似的調查,當時75%的人的意見是堅持銀行保密制度。但在歐盟最近一次提出有關放棄銀行保密制度的要求後,在瑞士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大部分瑞士人都對歐盟的要求表示支持,他們認為偷稅漏稅已經不是簡單的財政問題,而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在601名接受調查者中,只有28%的人認為應該繼續保持銀行保密制度,53%的人認為這一制度應該變得靈活一些,12%的人認為這項制度應該徹底放棄。這項調查的結果恐怕很出乎瑞士聯邦政府和銀行家們的預料。

缺點

同律師或者醫生為客戶保密的原則一樣,瑞士金融業也嚴格執行同樣的遊戲規則,1934年制訂的《銀行保密法》,在瑞士各種規模的銀行中得到了不打折扣的執行,可以說這已經成為瑞士金融業的立業之本。
20世紀30年代,正是德國法西斯勢力肆虐歐洲的時候,由於納粹政權的武力逼迫,幾乎所有德國公民都被迫將其在瑞士銀行中的存款轉入德國銀行,這使得眾多瑞士銀行幾乎出現擠兌風潮。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這類巨額存款流失事件,瑞士政府於1934年制訂了西方第一部關於銀行保密制度的法律,規定所有金融從業者,無論是高級管理人員,還是普通雇員,未經存款人的同意,均不得泄露任何與其業務有關的資料。一旦有人違反保密法規定,就將面臨罰款6萬瑞士法郎甚至入獄6年的處罰。法令還規定,除非存款人涉及刑事案件,在國外被起訴,否則瑞士政府不提供有關其銀行賬戶的情況。
二戰期間,由於瑞士特殊的中立國地位,瑞士成為納粹德國和其他國家進行黃金交易的主要地點,各國紛紛向瑞士央行買賣黃金,以換取硬通貨瑞士法郎。瑞士央行則根本不問黃金的來路,一味從中賺取巨額差價。據稱,當時納粹德國的帝國銀行90%的黃金交易就通過瑞士央行進行。納粹通過戰爭掠奪來的巨額財產,也有相當一部分存在瑞士銀行。
二戰結束前,精明的瑞士人看到納粹的氣數已盡,就凍結了德國的賬戶。1945年,盟軍要求瑞士歸還納粹德國存在瑞士銀行中的估計價值5億多美元的黃金。但是瑞士與盟軍方面扯皮,否認納粹黃金有如此之多。由於隨後美蘇交惡,冷戰隨之開始,西方不但需要瑞士嚴守中立立場,而且需要瑞士幫助進行歐洲戰後重建工作,於是在納粹黃金的問題上不了了之,以接受瑞士大約6000萬美元還款而告終。
這一事件是瑞士實行銀行保密法之後,瑞士銀行在捍衛自己利益上取得的重大勝利,銀行保密法也因此成為瑞士銀行業延攬外國資產的重要法寶。眾多外國政要,甚至是黑幫頭目,都將或者正當或者來路不明的資產存在瑞士銀行,從而避過本國稅務部門的耳目。瑞士私人銀行家協會今年1月宣布,瑞士掌管著全球1/3的私人財產,總價值在3.7萬億瑞士法郎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