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級岸防戰列艦

瑞典級岸防戰列艦

1909年,瑞典海軍計畫更新其岸防裝甲艦隊,新艦要求裝備重型火炮,能抵禦戰列巡洋艦主炮攻擊並適於遠洋作戰。哥塔瓦爾根船廠的新任工程師哈默的F號方案設計緊湊,具有強大火力和水下防禦系統,因而最終中選。由於政府預算不足,首艦瑞典號的建造經費來自市民的自願捐獻。受工程延誤及海軍技術發展影響,到1922年完工時3艘軍艦已經過時了。自1924-1940年的十餘年中瑞典級進行了三次大模改裝,在火控、防護、動力、對空火力各方面都得到改善。二戰期間該級艦廣泛用於護航行動,有力保障了瑞典的中立地位。戰後瑞典計畫對該級艦進行第四次大改裝,但由於性價比太低最終放棄。古斯塔夫五世號原定改造為博物館,但最終於1970年拆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瑞典級岸防戰列艦
  • 標排:7125t  
  • 滿排:7633t
  • 尺寸:長121.6m、寬18.6m
數據,歷史,對比,

數據

吃水6.2m
航速22.5節 防護:主裝甲帶60~200mm 主炮塔100~200mm 司令塔60~175mm
武備:4門283mm炮(雙聯×2) 8門152mm副炮(雙聯×1 單裝×6) 6門75mm炮 2門57mm炮 2挺機槍 2具533mm魚雷發射管

歷史

由於建造的延誤以及當時海軍技術的飛速發展,到1922年軍艦完工的時候,最初的一些設計都已過時了。一戰期間,軍艦的航速、噸位和裝甲都有了飛速的發展,新艦早已不符合戰列巡洋艦的標準了。從1925年到1930年的數年中,該艦進行了頻繁不斷的改進,其中大的改裝有三次。大多數的改裝集中在火控、防護、損管、動力(從燒煤到燒油)方面的。在改裝中,為該艦安裝輕型防空火炮。戰爭顯示出大型軍艦上的魚雷的作用有限,“瑞典”級上的魚雷裝備被拆除後為主炮、副炮以及後來的對空火炮的火控裝置提供了空間,而且這裡有全艦最強的防護。1930年,Gustav V有幸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安裝中央對空火力控制系統和穩定裝置的軍艦。如前所述,瑞典級的設計十分緊湊,根本沒有空間為偵察機安裝彈射器和航空設備,因此, 1930年建造了一艘特殊的航空巡洋艦——“哥特蘭”號為其提供空中巡邏和炮火指示。
瑞典級特別適合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使用。從1922年開始服役到1946年退役,他們一直是瑞典海軍的中堅力量,是瑞典海軍實現其戰略思想的重要工具,為瑞典和瑞典海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以“瑞典”級為核心的本土艦隊(Kustflottan)構成了波羅的海上最強的海軍力量,在一次大戰戰後的時期,成為重要的政治和軍事穩定因素。

對比

在一戰前後出現的超無畏艦是小型的“瑞典”級所不能比擬的,在這些巨艦前,瑞典級相形見絀。但是水雷、魚雷和潛艇的飛速發展又抵銷了軍艦大型化的優勢,在這些武器前,大型軍艦顯得如此的脆弱。1922年的華盛頓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嚴格的將大多數新艦排水量限制在10000噸以下,火炮口徑限制為203mm (八英寸)。這些限制使得當時新型的條約型軍艦火力不足,對瑞典級艦形不成優勢。任何在波羅的海或卡特加特地區的攻擊行動都將面臨“瑞典”級的挑戰。“瑞典”級裝甲艦經常被用來與後來的德國“德意志”級裝甲艦進行比較。德國軍艦有更大的火炮射程,瑞典級的裝甲更為結實。瑞典的觀點:用於防禦作戰時,強大防護力是更重要的優勢。而在在這個時期,蘇聯海軍因為國內政治經濟條件的限制處於衰落的狀態。而凡爾賽條約又剝奪了德國大部分的海上力量,擁有瑞典級的瑞典海軍成了波羅的海上首屈一指的海上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