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詩社

瑜伽詩社

華中科技大學瑜珈詩社成立於1990年,是華中科技大學的以弘揚中華傳統詩詞文化、開展校園詩教為主的詩詞組織。瑜珈詩社成立20多年來,在學校的關懷和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與文藝方針,經過詩社廣大社員的辛勤耕耘,取得了顯著成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瑜伽詩社
  • 成立時間:1990年
  • 作用:弘揚中華傳統詩詞文化
  • 刊物:《中華詩詞》《詩刊
詩社概況,二十年社慶,

詩社概況

為了培養詩詞後繼人才,詩社提出了創辦中華詩詞創作班的想法,教務處等部門積極配合,將其正式納入選修課。創作班由王文英、秦惠民和我3人授課,高治任班主任。後來的授課教師還有張良皋、郭伯勛、黃志良、占驍勇和曹承容等。創作班分為普通班和提高班,至今各舉辦12期,前後參加學習的學生有600多人,大多都能寫出合乎格律的詩詞作品。中華詩詞學會機關刊物《中華詩詞》雜誌社,每年從全國挑選10餘名青年詩人,到北京參加“青春詩會”,有8名從詩詞創作班結業的同學入選。
瑜珈詩社注重挖掘師生員工中的詩才。20年來,除了在詩社編輯出版的書刊上能看到社員的詩詞作品外,在《中華詩詞》《詩刊》《湖北詩詞》《武漢詩詞》《心潮詩詞》《人民日報》《長江日報》《武漢晚報》等報刊上,也可看到他們的詩作。程良駿、王文英、楊叔子張良皋、胡俊傑、鄭在瀛、秦惠民、張承甫、肖景容、張勇傳、王立農、周太康、黃志良、占驍勇、王岳雄、伍祥甫、彭常讓、朱九如等20多位社員都出版了詩集或專著。在全國性詩詞大賽中,詩社社員有9人次獲獎,其中特等獎1人,一等獎1人,二等獎2人,三等獎3人,優秀獎2人。
詩社前後編輯了4本《瑜園詩選》,選錄了我校師生員工及歷屆校友的中華詩詞和新詩4000餘首;正式編輯出版了50多萬字的《全國第十二屆中華詩詞研討會論文集》;正式編輯出版了《瑜園學子詩選》,登載了我校學生創作的中華詩詞250餘首,新詩近100首。《瑜珈詩苑》是詩社的內部刊物,主要登載詩友的作品、反映詩界動態,至今已編印40多期。
瑜珈詩社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出版詩選、主辦詩詞界大型活動、社員出版個人詩集、在報刊上發表詩詞作品、在詩詞大賽上獲獎等,為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發揮了積極作用,給校園文化生活注入了新鮮、別開生面的內容,使學生更多地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為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作出了貢獻。
創作班分為普通班和提高班,至今各舉辦12期,前後參加學習的學生有600多人,大多都能寫出合乎格律的詩詞作品。中華詩詞學會機關刊物《中華詩詞》雜誌社,每年從全國挑選10餘名青年詩人,到北京參加“青春詩會”,有8名從詩詞創作班結業的同學入選。

二十年社慶

2010年5月23日,瑜珈詩社成立20周年慶典暨國學研究院中華詩詞研究中心成立大會舉行。中華詩詞學會詩教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梁東,湖北省詩詞學會會長徐曉春,原湖北省暨武漢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精忠,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輝,武漢市詩詞學會會長李進才,湖北詩詞學會副會長、湖北大學羅熾教授先後講話,表達了對瑜珈詩社的美好祝福。
來賓講話摘登如下:
梁東:瑜珈詩社是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之下誕生的。誕生之後,它就以一個引領風華的姿態大步前行。楊叔子院士首倡“讓中華詩詞大步走進大學校園”,其關於科學技術,關於文化,關於人文的一些重要論述,可以說在學術界、在詩詞界、在文化界,都引起了巨大波瀾。它促使很多人重新思考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們自己的思想、我們民族的過去和未來;促使很多人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去重新認知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文、我們的文化。
徐曉春:事實證明,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不僅沒有矛盾,而且是相輔相成的。詩詞教育對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啟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具有很大作用。瑜珈詩社成立20年來,為傳承和發展中華詩詞事業,為在本校及全國推動“詩教”活動,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全省和全國詩詞界具有很大影響。希望瑜珈詩社堅持黨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進一步抓好“詩詞教育”工作,充分發揮中華詩詞“立德、勵志、怡情、育美、啟智、創新”的教化功能,為進一步推動“中華詩詞進高校”,加強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實現中華文化的大繁榮和大發展而貢獻力量!
王精忠:回顧20年,瑜珈詩社不僅在武漢、在湖北甚至在全國都是佼佼者,是堪稱模範的,為詩詞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它所在的華中科技大學更是為發揚中華詩詞和支持中華詩詞事業的發展與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我認為這是在華中大這片沃土上必然會開放的鮮花。同時,我對國學研究院中華詩詞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我相信,這必將為繁榮和發展詩詞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正是“飛逝二十年,騷壇花盛開,前輩捋須笑,喜看新一代。”
羅輝:作為一名詩詞愛好者,借母校國學研究院中華詩詞研究中心成立的東風,我認為荊楚大地應該為中華詩詞的傳承與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古代很多著名的詩人,如屈原、李白、杜甫、蘇東坡、孟浩然等,他們或出生在湖北,或是在這片熱土上生活、工作過,為“荊風楚韻”創造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今天,又有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江漢大學等一大批教育部與地方高校,特別是這些高校中又有很多詩人學者、詩人領導與有志於弘揚中華詩詞的熱心使者,這些都為弘揚中華詩詞提供了良好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李進才:20年來,瑜珈詩社在黨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指引下,堅持艱苦奮鬥,團結詩詞精英,培育後備新軍,為弘揚民族文化,謳歌時代精神,推動校園和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特別是楊叔子院士在1999年首倡“讓中華詩詞大步走進大學校園”,詩教之花隨之開遍大江南北,為人文素質教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羅熾:20年來,瑜珈詩社在華中大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做了不少工作。在武漢地區工科院校中首先創建了詩社;出版了一大批高質量的《瑜園詩選》、學生詩集和個人詩集,以及楊叔子院士的詩文集;舉辦了武漢地區首屆中華詩教工作會議;與省詩詞學會聯合舉辦了首屆三八節婦女詩詞吟誦會等。瑜珈詩社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華優秀傳統詩詞引進校園,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詩詞創作接班人,使廣大師生受到了詩詞文化的薰陶,提高了他們的素質和境界,順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