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市第5中學校

琿春市第五中學創建於1945年9月,坐落在琿春市西濱河南街2624號,是一所歷史悠久的朝鮮族初級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琿春市第5中學校
  • 外文名:琿春市第5中學校
  • 總藏書量達:3.53萬冊
  • 生均:30.8冊
辦學條件,硬體設施,辦學規模,師資力量,辦學成就,所獲榮譽,學生成績,文化傳統,課程設定,教學改革,德育工作,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學校占地297671 m2,校舍面積6646 m2。總藏書量達3.53萬冊,生均30.8冊。

辦學規模

教職工數125人,專任教師101人,教學班級20個,在校生910名。

師資力量

現任校長崔昌鶴。在專任教師中,本科學歷85名,占85.9%,學歷合格率100%;高級教師21名,占21.2%,中級教師48名,占48.4%,初級教師32名,占32.4%;接受計算機培訓的專任教師初級達100%,中、高級達90%以上。

辦學成就

所獲榮譽

1988年 4月 州足球傳統校
1989年11月 省普通國中達標校
1990年 1月 州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1991年 1月 延邊州首批辦好的示範校
1993年 3月 省施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先進校
1993年12月 省貫策“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學校
1994年 3月 州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1996年 9月 延邊朝鮮族傳統體育項目學校
1998年 5月 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2000年12月 省體育教學改革示範校
2001年 9月 “一體兩翼”漢語教改先進學校
2001年11月 1996-2000年度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
2001年 9月 省朝鮮語文教學改革先進單位
2002年 1月 省社區親職教育實驗指導基地校
2002年10月 中國小信息技術實驗校
2002年10月 州標準化家長學校
2002年 3月 省優秀家長學校
2003年 3月 東三省美育教育優秀學校
2003年11月 州師德達標校
2004年11月 省健康促進示範校
2005年 8月 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
2006年 3月 2005年度州先進教職工代表大會
2006年 4月 州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附學校部分榮譽照片:
琿春市第5中學校
琿春市第5中學校

學生成績

2005-2006學年度流失生16名,年鞏固率98.6%。

文化傳統

棱形;如鑽石一般的造型,好像剛剛孕育出的花蕾
琿春五中校徽琿春五中校徽
黃色;幸福、快樂、金色的、陽光的。
綠色;生命、活力、希望。
底座;是一本翻開的書,它既像托起希望的雙手,有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
白鋼;剛毅、堅強、正義、純潔。

課程設定

1985年,根據1981年國家教育部《全日制六年制中學教學計畫》開設思想政治、語文、外語(日語)、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音樂、美術、勞動技術13門學科課程,採用延邊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朝文版全國統編教材。將“三防”(防核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教育安排在相關學科和課外活動,課時定40課時,集中或分散使用。
琿春五中模擬3D圖琿春五中模擬3D圖
琿春五中
1993年9月開始執行《吉林省“六、三”學制朝鮮族國小、初級中學課程計畫》,使用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大綱教材,二、三年級仍執行原教學計畫。
1994年9月起,根據國家教委印發的《實行新工時制對全日制國小、初級中學課程(教學)計畫進行調整的意見》,一、二年級執行調整後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六、三”學制初級中學課程安排表。
1995年9月執行《調整後的九年義務教育吉林省朝鮮族全日制國小、初級中學課程安排表》和《朝、漢語文教材調整使用意見》,開設十四門學科課程(比漢族國中多一門漢語)外亦設定活動和地方安排課程。活動課程每周5課時,內設晨會(升國旗儀式、時事政策和行為規範教育),體育鍛鍊(間操、眼保健操),班團會,科技文體活動,校傳統活動(重要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校定藝術節活動),社會實踐(公益勞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軍事訓練)。全年上課34周,複習考試3周,社會實踐1周,校傳統活動1周,機動1周,假期12周,總計52周。
1996年,利用活動和地方安排課程課時分別開設“兩史一情”和人口教育單元教學10至12課時;三年級在第二學期增加職業指導課6至8課時。當年9月,落實國家教委《關於加強中國小計算機教育的幾點意見》,以課外活動形式開設每周1課時計算機教育課。至2000年9建立“新三室”,開展每周2課時計算機教育。
1997年3月,一、二年級開設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課,課時定在學年26課時。教材使用《朝鮮傳美故事》、《朝鮮族禮儀規範》(中學版)。
1999年9月,根據國家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調整活動課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2000年,城區12所國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和輔導。
2005年3月開始,利用活動和地方安排課程課時分別開設民族歷史課,兩周一課時,全年20課時。9月開始開設民族修養實踐課,兩周一課時,全年20課時。
課程安排表
1999—2000學年度課程安排表
科目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上課總時數
思想政治
2
2
2
200
語文
6
5
5
544
數學
5
5
5
500
英語
4
4
4
400
歷史
2
2
2
200
地理
上學期3,下學期2
2

153
物理

2
3
164
化學

96
生物
上學期2,下學期3
2

153
體育
2
2
2
200
音樂
1
1
1
100
美術
1
1
1
100
勞動技術
2
2
2
200
周學科總課時
30
30
30
3000


晨會
每授課日10分鐘

班團會
1
1
1
100
自習
3
3
3
300
科技文體活動
1
1
1
100
周活動課時
5
5
5
500
地方安排課程


5
160
周課時總量
35
35
35
3500

教學改革

1、辦學理念改革
辦學理念是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是辦學理想的特殊表達, 是學校精神的“核心”。辦學理念來源於辦學實踐並作用於辦學實踐,要體現教育的本質要求,應成為學校的靈魂。
2003年,我們制定了“琿春五中教育現代化工程2003—2005三年發展規劃”。於是在這三年的辦學過程中,我們始終圍繞著“教育現代化”這根弦,著力於建設現代化的教師、現代化的環境、現代化的設施等,經過全校師生三年來的共同努力,到2005年底,我們基本達到規劃中的目標。於是,我們在想,今後的學校發展應該怎樣轉舵,應該朝什麼方向發展,工作重點放在何處,如何建設我校的特色等問題。經過反覆驗證,我們終於出台了“琿春五中構建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和諧校園工程3年發展規劃”,把今後的學校發展、學校特色建設定位於構建民族文化校園這一點上。並在《2006—2008學校發展三年規劃》中提出要實施“構建具有濃厚的朝鮮族民族文化氛圍的和諧校園工程”,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到學校辦學理念之中,規劃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目標。我們組織全體領導和教師學習《2006—2008學校發展三年規劃》和新課程理論,促使全體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樹立全新的育人觀、教學觀和發展觀,使全體教師明確新課程定位是基於學生的發展和學生學習的可持續發展,明確新課程強調的互動與探究的理念,明確“構建具有濃厚的朝鮮族民族文化氛圍的和諧校園工程”的具體內容及實施步驟,逐步建立自由法則理念,擺脫惟上、惟書、惟史的傳統觀念的束縛。並圍繞我校“學校發展八個化”(教育思想現代化,師資隊伍優質化,學校管理科學化,學校布局合理化,辦學條件標準化, 教育質量一流化,校園文化民族化,辦學模式特色化)這一辦學思路,滲透新課程理念,用新的教學觀、學生觀武裝頭腦,努力實現素質教育個性化目標。
2、課程改革
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於核心地位,教育目標、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實施。因此,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提出課程設計、開發和管理分國家、地方、校本三種類型,各類課都具有特定的價值以及三者之間具有價值互補性。我校遵循課程改革的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的原則,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以學校具有的特色和優勢,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文化教育體系。
2003年開始,我們根據國家課程方案,聘請有關專家,組織相關人員著手編寫校本教材。到2005年3月,我們已編寫了《我們民族歷史讀本》1、2、3冊,《我們民族修養實踐》1冊。我們根據教材完成進度,2004年1學期初開始,我們在一、二年級開設了校本課程《我們民族歷史讀本》,安排了三個科任講課,每周一節課,到學期末已經講到了第九課。2005年2學期開始,安排班主任講《我們民族修養實踐》,2006年4月準備組織《我們民族修養實踐》公開授課活動。校本課程課做到了有教材、有科任、有計畫、有教案、有筆記、有考察、有聽課,使校本課程的管理做到了常規化。據調查,針對校本課程的開課,學生和家長反映特別大,學生特別喜歡上我們歷史課。
自2000年開始,我們對英語、生物、體育、音、美勞各科的課程進行了不同程度課程引入、課程選擇、課程改編和課程創新,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我校根據學校具體情況,慎重地進行綜合課程的開發工作。(1)綜合課程的整合。將音樂、美術兩科整合為“藝術課”,將體育與心理健康課整合為“體育與健康”課,將勞技、微機和工業、農業實習基地課整合為“綜合實踐”課。(2)綜合課程要做到課程內容的引入、選擇、改編、創新和重新組合。由於綜合課程是由兩個以上專業性很強的學科整合在一起,又沒有現成的師資力量,現有的的教師知識和經驗不足對綜合課的教學帶來了困難。我將整合后綜合課任課教師組織起來,互相融合、互相研究,共同找出可以相互連線的焦點,探索經驗,各有側重,合理搭配時間,挖掘內在聯繫,摸索上好綜合課的途徑。如:學生在歷史課上考察探究人類衣著服飾歷史,綜合實踐課中原勞技老師就上了一堂“紙模服裝”裁剪課,原微機老師上了一堂欣賞、開發、製作古往今來的服飾微機課。如:藝術課將音樂、美術、文學融合為一體,課堂上優美的音樂、壯麗的山河畫面,悅耳動聽的詩朗誦陶冶學生情操,激發愛國熱情,增加音美知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2003年9月開始,我們根據新課程要求,安排研究性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而研究性學習課程形態,作為一種課程在教師指導下,是從學習生活到社會生活中選擇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套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我校教師進行了探討。如:政治學科開展琿春白色污染狀況的調查;朝文學科關於民族風俗與禮儀調查;數學學科開展了解決直角三角形的築路、挖掘、航空、航海等實際生活中的套用;中國福利彩票中的數學問題;關於數學知識在物理上的探索;哪家超市最便宜等問題的研究性課程的試驗等。研究性學習式已經滲透於所有學科,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已被教師和學生所認識,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研究性課程以某些學科為主進行了初步試驗,試驗遵循學生需要的優先性,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強調操作與體驗,運用學生的所學知識。
3、教學模式改革
1985年,學校仍在沿用“五環節”(組織教學,複習提問、講授新課、鞏固新知識、布置作業)綜合結構課教學方法。為體現面向全體和啟發式教學思想,開始引進和探討“精講多練”,“強化‘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
自2003年5月開始,我校承擔了省級規劃性課題《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的實驗。當時正值首輪新課程即將啟動,怎么去實施新課程,怎么去教好新教材,大家都在積極思索又苦於無現成答案的時候。因此,我們覺得,實施和研究這一課題,有利於實施新課程,有利於落實新課程標準,有利於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在諸多實驗課題中,以《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為主導性課題,以轉變教學方式為突破口,以方法指導為重點,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學中以發展為主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憑藉,以學法為主線,以活動為載體,教師適時引領,有效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教與學互動,師與生共鳴,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實驗中,我們將研究的重點,確定為兩點:即構建旨在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有利於學生形成新型學習方式的具體指導方法的研究。2003—2005年7月,我們初步摸索出了《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模式。實踐中,我們感到,要真正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要努力實現新的突破。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教學關係,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因此,教學方式應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依據現代教學論構建與學習方式多樣化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經過廣大實驗教師的探索實踐,隨著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隨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分析總結大致可歸納為“自主—建構式”、“發現—探究式”、“實踐—體驗式”、“交流—合作式”等幾種課堂教學模式。這幾種教學模式的構建,有效地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了學生樂於學習,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創造性地學習,在學習中真正獲得了發展。
2006年4月,為了進一步規範全校教師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經研究,決定在全校統一實施“自學自練”教學模式。
“自學自練”教學模式就是指學生自己學自己練,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都能學好的教學模式,實質是全過程讓學生學。這個教學模式的程式是:出示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出示這堂課的自學要求——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自學、教師巡視發現學生自學中的問題——學生匯報自學結果(優先差生)——糾正、討論、指導自學結果——學生完成當堂作業、教師當堂批改作業。

德育工作

學校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陣地,同時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戰場,抓好中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提高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僅是培養跨世紀建設人才的需要,也是我們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因此,我們根據中央、省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動員會議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認真研究了學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方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放在學校工作重中再之重,採取切實可行的有力措施,提高認識,真抓實幹,不斷開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局面。
為了進一步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形成鮮明的德育特色,我校以民族孝道禮儀教育為切入點,不斷構建和完善“一體兩翼三結合”的德育網路體系,開創“抓住主體,爭取兩翼,三者結合,共育新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為保證德育工作形成序列,我校每學期均開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民族孝道禮儀教育為主體的養成教育為重點,以開展月專題教育為突破口的系列品德教育活動。每次活動分四步進行:大會動員,提出要求;制訂措施,分班落實:檢查督促,組織評比;及時總結,螺旋上升,做到了“學校有專題、班級有主題、個人有活動、整體有收穫”。我們時刻不放鬆班隊常規管理工作,學校規定每周進行一次文明班評比,每月舉行一次主題班會或早會比賽,每月進行-次學生《行為規範》測評,把學生的一言一行置於規範管理之中,促成學生儘快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意識。學校以“學生自我管理模式研究”為總課題,實施了以育人為本,培養“六會”能力和“雙合格”學生為重點,以班幹部輪換制為載體的德育管理體系,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成長的德育新局面,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湧現出了一大批尊師長、講文明、守紀律、勤學習、愛集體的好典型。
1、我們要求每一個教職工都必須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思想觀念。我們要求“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應該成為全體教師的言行規範。教師必須以為人師表的美好形象為學生樹立起人生的標桿,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以親切、鮮活、積極、向上、崇高、自信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有可學習性、模仿性和借鑑性,不僅可以大大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而且對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到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和表率作用。要求全體教師做好德育滲透工作,要根據學科特點、學生實際,不斷挖掘教材自身的德育因素,適時地、有趣地進行思想、道德、情操教育,讓他們隨時隨地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規範。我們建立了學生跟蹤教育制度,要求全體教師做好雙差生教育工作,做好他們在學校學習的跟蹤教育,如學生逃課,科任即時通知班主任,由班主任立即和家長聯繫並去尋找、直至其返校學習。
2、我們抓緊建立以學校為中心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體系。特別是加強了與家庭、家長的溝通與聯繫,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掌握正確的教育引導方法,打破普遍存在於家長與子女之間難於逾越的“代溝”。我們每學期都組織了兩次家長學校活動,引導家長以正確認識子女的生理、心理特徵,幫助他們採取正確的,符合中學生特點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子女,克服過去的盲目的打壓式的,封建的教育方法。本學期家長學校活動中,我們下發了《當今家長的三種責任》、《親職教育五個問題》、《如何做好子女教育》等學習材料,給全體家長發放了《家長倡議書》,使三結合教育工作有了新起色。
3、我們重視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幫助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磨練意志,逐步增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4、發揮黨團組織的先進模範作用,積極培養和吸收學生中德、智、體表現優良的積極分子入團,壯大骨幹隊伍,創造良好氛圍。本學期我們又組織了全校範圍的團員、學生會幹部和學生骨幹參加的動員大會,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向全體學生髮啟了《學生倡議書》,規範了他們的行為,倡導他們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全校學生做新世紀合格的中學生。
5、以“愛心教育”為切入點,加強了單親、無親學生教育。隨著市場經濟時代的大潮,父母離異、出外打工的日益增多(我校此類學生約占40%),當今校園又多了一個單親、無親學生群體。他們由於家庭的缺陷,教育的滯後或無教育,無組織無紀律的,自由散漫,目無尊長的孤僻性格,形成了抑鬱、畸形的心理定勢,對此,我們採取了建立個體檔案,實施“愛心教育”的方法。通過摸底調查,了解具體情況,對症下藥,對不同類型的孩子進行了不同的教育和幫助。讓他們在教育過程中,活動過程中,體會學校大家庭的溫暖,體會老師及同學們真勢的愛,激活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正確地對等待目前的家庭不幸,從自卑中解脫出來,和同學們一道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我們又組織了校領導、黨員和積極分子“包一個學生”的活動,要求每一個領導、每一個黨員、每一個積極分子承包一個學困生(也包括生活困難生),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進行恰當的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在我們承包的學生有48名,資助金額3000餘元。

琿春市第5中學校
琿春市第5中學校
琿春市第5中學校
琿春市第5中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