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天際歸舟》是清代詞人蔣春霖創作的一首詞。上片敘寫詞人與侍妾婉君泛舟黃橋,望見一江之隔的故土,從而產生悔恨;下片傷春傷別,情意纏綿,從詞意來看,詞人似要與婉君作別,即婉君要離詞人而去,十年相伴,其間恩恩怨怨,幽恨難消。詞意含蓄委婉,哀而不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琵琶仙·天際歸舟
- 作者:蔣春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水雲樓詞》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琵琶仙
五湖之志久矣!羈累江北,苦不得去。歲乙丑,偕婉君泛舟黃橋,望見煙水,益念鄉土。譜白石自度曲一章,以箜篌按之。婉君曾經喪亂,歌聲甚哀。
天際歸舟,悔輕與、故國梅花為約。歸雁啼入箜篌,沙洲共漂泊。寒未減、東風又急,問誰管、沈腰愁削。一舸青琴,乘濤載雪,聊共斟酌。
更休怨、傷別傷春,怕垂老、心期漸非昨。彈指十年幽恨,損蕭娘眉萼。今夜冷、篷窗倦倚,為月明、強起梳掠。怎奈銀甲秋聲,暗回清角。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琵琶仙:詞牌名,原為姜白石的自度曲。雙調,一百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八句四仄韻。
- 五湖之志:指歸隱的志向。
- 羈累江北:時詞人家居江北之東台縣,因戰亂未平不得回鄉。
- 歲乙丑:為同治四年(1865)。
- 婉君:姓黃氏,為詞人侍妾。黃橋:鎮名,在江蘇泰興縣東北,與江陰隔江相望。
- 白石自度曲:南宋詞人姜夔,字堯章,號白石老人。白石在合肥,與一女子相好,後自創詞曲,名曰《琵琶仙》。
- 箜篌(kōng hóu):弦樂器,似瑟而小,七弦。按:合拍彈奏。
- 婉君曾經喪亂:指婉君隨詞人於鹹豐時為避兵火居江北,時太平天國戰事仍在進行,故云。
- 沈腰:南朝梁沈約曾寫信給徐勉,言已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見《梁書·沈約傳》。後因以“沈腰”稱腰圍減損。
- 青琴:相傳為古代神女。司馬相如《上林賦》:“若夫青琴宓妃之徒。” 此指婉君。
- 雪:指浪花。
- 彈指:佛教用語,極言時間短暫。
- 蕭娘:唐人以蕭娘為女子的泛稱。楊巨源詩:“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眉萼:眉頭,這裡指容顏。
- 篷窗:船窗。
- 強:勉強。梳掠:整鬢。
- 銀甲:銀制假指甲,彈箏琶所用的撥。杜甫詩:“銀甲彈箏用。”
- 清角:古代五音之一。為樂聲中最悲切之聲。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歸隱故鄉的想法已經很久了!一直苦於漂泊江北回不去。今年是乙丑年,與一位名為婉君的女子同游黃橋。望見煙水蒼茫,更加思念鄉土。按照白石道人的自度曲填了這支《琵琶仙》,用箜篌將其彈奏出來。婉君為之傾情而歌,她曾經歷過喪亡亂離,歌聲很哀愁。
泛舟江上,在極遠的天邊有一隻歸船。悔不該,輕易相許與故鄉梅花的約定。歸雁之聲與箜篌相和,我們和歸雁一樣漂泊在沙洲。酷寒卻是分毫未減,東風吹又急,有誰來同情我愁苦憔悴。一隻小船一位美人,和她乘著波濤共飲酒。
不要埋怨我感傷離別感傷春日,我害怕老去,心情也漸漸不似以前。彈指間十年過去,輾轉奔波,身形容顏也減損了。今夜寒冷,睏倦倚靠著船窗,為了明月,勉強起來梳妝。怎奈蒼涼的秋聲從指間流出,淒哀如清角之音。
創作背景
同治四年(1865),正是太平天國亂後一年,作者此時移寓泰州。此年詞人與姬人婉君泛舟江蘇縣北的黃橋鎮,而他的家鄉就在鎮的南面,和黃橋一江相望。但他恨羈旅匆匆,長年漫遊江北,為生計奔波勞命,雖有歸隱故鄉的心愿而未能實現。他看見此起彼滅的煙霞,沉重的江水,不禁思念家鄉,因此創作了此詞。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寫羈旅之情、思鄉之念,抒歸隱之志、嘆身世愁苦的哀怨之詞。
詞的上片寫思鄉之苦。詞人“偕婉君泛舟”,故以“舟”字入筆。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中有“天際識歸舟”的佳句。“天際”喻極遠之地。泛舟黃橋與故鄉一江相隔,竟有“天際”之感,可謂咫尺似天南地北,流露出有家難歸的悲哀。他後悔自己當初不該輕以與故園梅花約定歸期而失信,道出了難言的思鄉之苦。歸雁悲鳴與箜篌之音相應,詞人想到自己和孤雁有共同命運——“共漂泊”。“共”字寫物寫人,物我如一,睹物傷懷,情同悲切。漂泊異地,加之春“寒未減”,“東風又急”,天寒人心更寒,以至使人“沈腰愁削”。“問誰管”中“問”字反詰,寫出其遭受冷落無人憫憐,窮愁潦倒,落魄失志的處境。在這種無可奈何的時候,只有和自已心目中的女神婉君同舟共濟、泛於驚濤雪浪中,姑且共斟樽酒、消磨時光了。
下片由思鄉之愁而生淒涼幽怨。換頭處的“傷別傷春”,是封建文人最易撩動的情緒。“多情自古傷離別”(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流光容易把人拋”(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都是。現在他更怕垂垂暮年,心情不似從前。從前他縈繞於心的是“鄉程遠,何時孤棹、臥聽倚樓笛”的歸鄉之情切,現在怕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歸期無望,懷鄉之心冷卻。這是正話反說,愈顯示歸心似箭,急不可奈。時光度若飛,“彈指十年幽恨”,連婉君也愁得滿面憔悴了。蕭娘在此指婉君。“今夜冷”是當時感受,是“寒未減”所致,上下闋遙相照應。“篷窗倦倚”之“倦”表現主人公的心灰意冷,怠倦疲憊、無精打采、鬱鬱寡歡。雖然“為月明、強起梳掠”,欣賞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色,然而“銀甲”彈奏出的卻是哀怨淒清的悲秋的樂曲,使人聞聲下淚,黯然神傷。
這首詞以寫心理活動為主。上片從“悔”寫起,而後揭示原因,下片寫“怨”“傷”“怕”“恨”,將淒涼的心境和悲哀的景物融為一體,寫得悱惻哀怨,緣情之味頗濃。
名家點評
清·朱庸齋:蔣春霖《琵琶仙》詞云:“天際歸舟……”哀感頑艷,變為悽厲。大凡為詞,豪放則以氣取,艷冶則以情深,唯高健沉鬱關乎神理,將匪易學。此調謹守白石之律,用入聲韻,宜表達淒咽之情。四句七字句,上三下四,非韻非對,最為難作。此以宋人詩法入詞,故特峭健。(《分春館詞話》卷三)
作者簡介
蔣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蘇江陰人,後居揚州。清朝詞人、早年工詩,中年毀詩而一意於詞,與納蘭性德、項鴻祚有“清代三大詞人”之稱,著有《水雲樓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