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弦定律

琴弦定律

琴弦定律是在給定張力作用下,一根給定弦的頻率與其長度成反比;音程之比越簡單,和聲越和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琴弦定律
  • 提出者:畢達哥拉斯
  • 提出時間:公元前6世紀
  • 套用學科:物理學,音樂學
  • 適用領域範圍:音樂
發現者,鐵匠啟發,實驗證明,定律發展,定律影響,

發現者

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約公元前575~約公元前500年),生平充滿傳奇色彩。他不僅是位傑出的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教育家,還是個有名的音樂家、琴師和歌手。他提出了“萬物皆數”和“宇宙和諧”的理念,並據此認為由“智慧的數”組成的音樂是完美的,而其中最完美的是天體發出的“宇宙音樂”。他發現了琴弦和聲與弦長之間的簡單數字關係,從此使音樂成為一門建立在數學基礎上的藝術科學。
畢達哥拉斯始終厭惡笛子,獨鐘豎琴,這件事常常讓後人難以理解,但如果知道事情原委,那就不足為奇了。
一個原因是畢達哥拉斯賦予樂器以道德意義。他一向崇尚節儉簡樸、力戒矯侈的斯巴達人生活方式。當時的貴族階層往往沉湎於終日豪飲狂歡,盛宴時總少不了讓一位美少女吹笛奏樂以助興,這使他甚為反感。在他眼裡,笛子不僅成了奢華生活的標誌,而且吹笛人在運氣時雙腮鼓出,實在不雅。他和後來的蘇格拉底都固執地認為,管樂使人輕佻放浪,喪失理智;弦樂使人沉思穩健,端莊高雅。其實,笛子比豎琴更易學,也更大眾化。
但是更本原因還在於畢達哥拉斯的神學觀——獨尊太陽神阿波羅。在古希臘神話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發明了長笛。當她端坐河邊吹奏時,笛子的氣流竟“吹皺了一池春水”。驀然間,她發覺盪起的漣漪中自己的倒影扭曲得很難看,不禁羞憤難當,扔掉笛子匆匆離去。半人半羊的森林之神馬西亞斯見狀,撿起笛子就狂吹起來,吹得如痴如醉,得意忘形。他昏了頭,竟敢用笛子去挑戰阿波羅的七弦琴。結果馬西亞斯輸了。阿波羅十分震怒,用奧林匹斯山上最嚴厲的刑法懲罰他,剝了他的皮掛在一棵樹上,一有笛聲,那張羊皮就聞聲而動。可是牧神潘不服氣,又拿笛子找阿波羅比試。這次是巴比倫國王米達斯當裁判,判定笛聲勝於琴聲。阿波羅認定這是對聲樂的大不敬,一怒之下讓米達斯長了對驢耳朵。
阿波羅不喜歡笛子,他只彈奏豎琴一種樂器,諸神在他的琴聲中陶醉了。
畢達哥拉斯不喜歡笛子,他只彈奏豎琴一種樂器,人們在他的琴聲中陶醉了。

鐵匠啟發

“丁、當!丁、當!……”
一陣陣很有節奏的金屬敲擊聲把他從冥冥苦思中喚醒。畢達哥拉斯正在散步,他抬頭往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喃喃自語到:“喔,那是一家鐵匠鋪。”音樂家的本性使他細細品位著那悅耳的打鐵聲,就像在欣賞打擊樂演奏的一首韻律明快的打鐵進行曲。突然間,他那敏銳的耳朵捕捉到其中交織著的不同和聲,進來一直被和聲問題所困擾的他,眼前頓時一亮。“神哪,感謝您恩賜的啟示!”直覺告訴他:眼前有有了一條可引人走出和聲迷宮的線索。他控制住加快的心跳,信步拐進了鐵匠鋪。
在鐵匠鋪里,鐵匠師傅揮汗如雨。“為什麼聲響有的清脆,有的沉悶呢?”畢達哥拉斯在思考這樣一個怪問題。自從人類生就耳朵以來,很少有人會費心去想如此一個無聊問題。即使在自由風氣盛行的古希臘,畢達哥拉斯這種天馬行空、獨來獨往的性格,也常常會招來人們的譏諷和抨擊。
他一直在考慮如何造出一種可精確“看見”不同音高的效音裝置。以便把定性的聽覺變成定量的視覺。古希臘音樂的和聲理論以四聲音階為基礎,四弦里拉琴成了為協和音程定音的主要樂器。但在畢達哥拉斯發現和聲的簡單數字比例之前,多少年來樂師們全憑耳朵給弦樂器定音,其中個體差異性和隨意性之大可想而知。
鐵匠師傅們在數台鐵砧上錘打著不同的鐵塊,時不時調換著不同的鐵錘。畢達哥拉斯出神地站著,就像在虔誠地聆聽和領悟阿波羅的一道神諭。

實驗證明

經過反覆比較和苦苦思索,他發現錘聲的鈍銳和鐵錘、鐵塊、鐵砧的形狀無關,也同鐵匠的用力無關,而是由不同的鐵錘的重量(確切地說是質量)所決定的。每當聽到和聲發出,他就請鐵匠師傅在換錘間歇時稱一下重量,進而發現:和諧銳耳的敲擊聲是由重量為12、9、8、6磅的鐵錘兩兩搭配時發出的,其他的搭配就不那么順耳了。他當場興奮地記下了音度和鐵錘重量比的關係:12:6(既2:1)對應八度音,9:6(即3:2)對應於五度音,12:9(即4:3)對應於四度音,9:8對應於二度音。
“音程之比越簡單,和聲越和諧。這是真的嗎?”畢達哥拉斯反躬自問道。“宇宙和諧”信念已從直覺上暗示了他,但他仍然決定反覆實驗來驗證。雖然他平時為了保持“阿波羅化身”的形象而裝神弄鬼,同時因服食罌粟而常常分不清幻覺和現實,但他畢竟和一般的祭司、巫師不同。他的許多發明和發現表明,他的創造力不僅源於他那深邃的哲學悟性、豐富的藝術靈性,更源於尊重經驗和數學的科學理性。
從鐵匠鋪獲得了靈感,他趁熱打鐵,很快做了第一個實驗。他從鐵匠鋪借來不同重量的鐵錘頭,並在家居木屋的牆角上敲了一枚長鐵釘,在上面等間距栓掛4根相同的金屬弦。為了排除誤差,他選擇釘身粗細均勻,弦的質地、長短、輕重、粗細和栓法都一樣。他在每根弦的末端輪換著懸吊不同重量的鐵錘頭,使弦受到不同的張力,再相鄰兩根一組地敲擊,先後聽到了悅耳的不同諧音。他發現:和弦音度和重物重量比的關係,同在鐵匠鋪的發現驚人吻合。他在人前從不苟言笑,喜怒不形於色,但這時卻禁不住激動地呼喊:“啊!阿波羅的和弦永遠在振動!”
他又在兩側牆角間拉起一根金屬弦,通過在弦上懸掛可滑動的重物來改變弦長,並在牆上刻畫出標尺。他逐一記下不同弦長對應的不同音高。這種稱為“獨弦琴”的裝置,後來成了他講解樂理的教具:以長方形木盒作共鳴箱,上面只安一根弦,被彈撥的琴弦長短可由底下撐起的一個移動音橋(即琴碼)來調節,振動部分的長短不同,發音高低也不同。他第一次把數學引進音樂,在箱面上標畫刻度,精確標出了與弦長變化對應的音高變化。
接著,他又在釘上繃起了第二條平行弦,變成“二弦琴”。他反覆測試後發現:兩條琴弦的弦音程之比越簡單,和聲真的越和諧,比值竟和在鐵匠鋪得到的完全一樣;反之,當比例太複雜,比如137:171、23:29之類,聽上去就很刺耳。他的嘴角暗暗掠過一絲微笑,心底又禁不住在呼喊:“啊!阿波羅的和弦永遠在振動!

定律發展

後來,他又從弟子們在河邊用木桶打水的情景中得到啟發,再次測試了琴弦定律。他一次次地同時敲擊一對盛有不同水量的木棍,當桶的空體積成簡單比例時,便產生了和聲。例如,他用相同的木棍同時敲擊空桶和裝有半桶水的木桶,使得到2:1的八度言,以此類推,概莫能外。他閉上疲憊的雙眼,又一次在心底讚美:“啊!阿波羅的和弦永遠在振動!”
在發現四聲音階的基礎上,畢達哥拉斯成功地對七聲音階進行了實驗,進一步揭開了古希臘七弦雪中的秘密,從而奠定了古希臘乃至現代言樂理論的基石。
恍惚間,這位哲人覺得自己的心靈正被凡人難以捉摸的宇宙和弦所震撼。我們不知道他是心有靈犀還是食用罌粟後產生了幻覺。在他眼裡,星星在旋轉,蒼穹也在旋轉,萬物都在宇宙之言中旋轉,發出美妙的共鳴。“婉轉啼叫的鳥兒會睡去,響聲悠揚的琴弦會折斷,而宇宙的和弦永遠在振動,宇宙的樂聲永遠不會停下。”
“聽到了嗎?”這位晉東大師問道,“如果你們深淨了靈魂,那么你們的靈魂也會捲入這和聲中,與之一起歌唱!”

定律影響

在名著《物理學發展史》(1962年)中,著名俄裔美籍物理學家喬治·伽莫夫高度評價了畢達哥拉斯的琴弦定律。他說:“這一發現大概是物理定律的第一次數學公式表明,完全可以認為是今天所謂理論物理學發展的第一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