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琰)

琰(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拼音為yǎn,部首為斜玉旁。一種雕飾的玉名(通常形容美玉)梁簡文帝《謝敕賚善勝威刀啟》:“冰鍔含彩,雕琰表飾。”在劉峻的《辨命論》中也有: “火炎昆岳,礫石與琬琰俱焚;嚴霜夜零,蕭艾與芝蘭共盡。”這樣的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琰
  • 拼音:yǎn
  • 部首:王
  • 釋義:本義:美玉名
  • 五筆:g(王)o(火)o(火)y(校驗)
字形結構,詳細解釋,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王炎 漢字部件分解:王炎
筆順讀寫:橫橫豎橫點撇撇捺點撇撇捺

詳細解釋

〔名〕
(形聲。從玉,炎聲。本義:美玉名) 同本義 [name of a beautiful jade]
琰圭:圭的上端尖銳者。古代作為征討不義的符信。《周禮·考工記·玉人》:“琰圭九寸,判規,以除慝,以易行。” 鄭玄 註:“琰圭,琰半以上,又半為瑑飾,諸侯有為不義,使者征之,執以為瑞節也。”《周禮·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琰圭有鋒芒、傷害、征伐、誅討之象者。” 元 方回 《石氏四子名字說》:“諸侯有不義者,王命使持琰圭之節執之,今之風憲將帥近之。”
琰琰:光澤貌。晉·夏侯湛 《雀釵賦》:“黛玄眉之琰琰,收紅顏而發色。”
琰琬:美玉。傅玄《擬四愁詩》之二:“申以~~夜光寶。”
1.美玉。
宋·黃庭堅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韻》:“披榛攏芝蘭,斷石收琰琬。”
元·王沂 《送陳彥和院判》詩:“豐碑磨琰琬,潛德播芳馨。”
明·王錂《春蕪記·賜婚》:“才郎琰琬,淑女娉婷。”
2.比喻美好品德。
《抱朴子·外篇》:崇琬琰於懷抱之內,吐琳琅於毛墨之端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一】【玉部】 ·琰
璧上起美色也。從玉炎聲。以冉切

說文解字注

璧上起美色也。璧當為圭。也當為者。周禮注云。凡圭剡上寸半。琰圭剡半以上。又半為瑑飾。許雲起美色。葢與鄭意同。或當作圭剡上起美飾者。若高注淮南、顏注司馬相如傳皆雲。琬琰、美玉名。此當合二字為一名。別是一物。尙書玉五重。琬琰亦是一物。非周禮之二圭也。從王。炎聲。以冄切。古音第八部。

康熙字典

《唐韻》《韻會》以冉切,音䎦。《說文》璧上起美色也。從玉,炎,意兼聲。《廣韻》玉名。《韻會》琰之言炎也。光炎起也。
又圭之銳上者。《周禮·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注》琰圭有鋒芒,為誅討之象。諸侯有不善,使者征之,執以為瑞節也。又《冬官·考工記》琰圭九寸。《注》凡圭琰上寸半,琰圭琰半以上又半為瑑飾。
又人名。詳前琬字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