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志

琉璃志

《琉璃志》中國古代有關琉璃工藝的專著 。原系清代學者孫廷銓(字伯度 ,1613年生於山東益都顏神鎮——今淄博市博山區——琉璃世家)著的《顏山雜記》中的《琉璃》全文成書於清康熙四年(1665)。

基本介紹

  • 書名:琉璃志
  • 又名:顏神雜記
  • 作者孫廷銓
  • 原版名稱:昭代叢書續集(顏山雜記)
  • 出版社:吳江沈氏世楷堂藏板
  • 出版時間:1665(成書 )
圖書簡介,琉璃工藝,

圖書簡介

乾隆十年(1745),楊復吉輯《昭代叢書續集》,將其從《顏山雜記》中抽出,收入該集,並題名《琉璃志》。1911年,黃賓虹編纂《美術叢書》,又將此文編入,仍名《琉璃志》。此書全面、系統地記述了當時中國北方美術琉璃生產中心——山東益都顏神鎮的琉璃生產工藝。全志計17段,包括燒造美術琉璃的原料、呈色、火候、配色、產品、作工、工具、吹制及歷史考證等內容。所記述的美術琉璃技藝多來自有實踐經驗的匠師,所用術語也直接取自工匠的行業術語。其中有些術語和技藝一直沿用至今。

琉璃工藝

以陶為胎、施以琉璃(主要成分是氧化鉛)再入窯燒製成的一種工藝品。根據歷年各地古墓出土實物證明,在戰國時期(公元前四五百年)即已出現琉璃工藝,但質料不純,有時與料器混淆不清,到了宋代,出現真正的琉璃工藝。元明以來,山西是琉璃工藝的主要產地,山西的陽城、平遙、汾陽、文水,陝西的朝邑,河南的修武,以及北京(琉璃廠)、南京、山東等部分地區,都出產過琉璃器皿。明清以來,燒造琉璃的技術更有發展,釉色及品種都有增加。釉色從黃藍綠三色發展到翡綠、孔雀藍、紫晶、黑白籌達十多種;品種從一般磚瓦發展到建築裝飾附屬檔案如獸頭、螭吻,及室內用品的"繡墩"(或稱"坐墩")與其他器物(如民間實用的綠釉大小套盆)等。北京北海公園的琉璃九龍壁,北海公園香山公園的琉璃牌坊,山西平遙太子寺的九龍壁等,都是元明清各代留存下來的琉璃工藝的代表作品。建國後,北京已能製造近二十種釉色。
琉璃志琉璃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