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場窯

琉璃廠窯,又名“琉璃廠窯”、“華陽窯”,始燒於五代,至明代,歷時700餘年,是成都平原著名的古瓷窯場之一。據此次考古發掘現場領隊易立介紹,該窯早在20世紀30年代已引發學術界關注----原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美國學者David Crockett Graham(葛維漢)在1933年對其開展過短期試掘。1942至1943年,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館等單位聯合發掘了成都老西門外的前蜀皇帝王建之墓,馮漢驥先生在正式報告中將墓內出土的青瓷碗、盆、四系罐判定為琉璃廠窯製品,其燒造歷史首次被提早到五代時期。1955年,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工作組在成都市郊東南的勝利鄉一帶清理明墓時,對窯址做了初步的調查和勘測,當時測量窯址占地面積約340畝,大小窯包總計21處,陶器碎片堆積層厚1~3米,在當時的針織廠、印染廠及宿舍和勝利糧站後的建築物的下面,都還可以見到陶器碎片。
正式對該窯址的發掘,始於2018年5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對位於錦江區柳江街道琉璃村6組、包江橋村1組的琉璃廠窯址開展了考古勘探和發掘,該地點東臨琉璃路(老成仁公路),西臨沙河支流——洗瓦堰河,南臨南三環路三段。在近3000平方米的發掘面積中,清理出土窯爐、作坊建築、水池、水井、擋牆、墓葬、灰坑等,以及瓷器、陶器、建築材料、窯具等大量標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