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形特徵
琉球棘螈,成螈全長130毫米~190毫米,頭體長一般占全長的5/9。頭大而略扁平,嘴后角處有三角形突起;頭側脊棱不發達;枕部“V”形脊棱明顯;犁骨齒列“∧”形。無頸褶;皮膚粗糙,體背滿布大小疣粒;背中線骨質脊棱顯著,其兩側即肩上方至尾前段各有2~3縱行瘰疣,外側1行有瘰疣7~11枚,內側的1~2行約8枚,分別位於每一肋骨部位上。軀幹扁平,尾則扁,其長略短期於頭體;指4、趾5;趾間基部具微蹼。體尾背面黑褐色,嘴角處突起、脊棱和 疣橘黃色,但掌、 指、趾腹面以及肛門周圍及尾腹鰭 褶下緣為橘黃或黃紅色,體腹面較背面色略淺。
生活習性
生活於林中,靠近耕作區一帶較集中。一般棲于山區森林的陰濕地帶的石塊下。 在非繁殖期成年琉球棘螈喜陸地生活。白天隱藏於落葉、木或石塊下休息。夜間或陰雨天外出捕食。通常以小型無脊椎動物、昆蟲及其幼蟲為食。每年的1月下旬——6月下旬為其產卵期,將卵產於靜水岸邊斜坡上的落葉或腐質土中。或產在腐殖較多的水池或水函內,也有產於陸上陰濕處的。卵單生,卵群成堆狀;卵粒白色,直徑3.0亳米~3.2毫米。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
日本琉球群島的奄美大島、德之島、沖繩島、及渡嘉敷島。
種群現狀
有關資料顯示,野生的琉球棘螈在中國台灣已經滅絕,應加強其他地區的保護。
保護級別
瀕危因素:台灣的低海拔環境較為原始的小溪事實上已所剩無幾,是蠑螈消失的原因。
保護:中國二級保護動物。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
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