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國中山王府官制》是18世紀初(1706年),由琉球國政府官員(大夫)蔡應瑞等人編寫的一份詳細記錄琉球國政府官員管理規範化的文獻資料。該資料詳細記述了17~18世紀琉球國官銜的等級、命名、分工;人事選拔機制;薪酬分配;服飾規範;君臣禮儀等各方面的規定,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琉球國的相關情況,是一份珍貴的歷史研究資料(考古、文化、服飾、風俗)。
介紹,凢士大夫子弟,采地俸祿,典寳耳目官,秀才俸四表,《冠帶歌》,《簪品歌》,《朝衣歌》,
介紹
正議大夫:臣 蔡應瑞
紫金大夫:臣 蔡 鐸 等奉
正議大夫:臣 程順則
令,照依舊銜,翻正漢音,謹
呈
上覽。
正一品、特晉封祿大夫、柱國。(王相、元侯、勲德優盛者,授此□。多系贈官。)
正一品、封祿大夫、元侯。(王子弟,膺封爵祿,爵居一等。故稱封祿大夫元侯。)
從一品、永祿大夫、加爵元侯。(郡侯有勲德者,封為加爵元侯。)
從一品、永祿大夫、(郡、邑)侯。(元侯子孫,授一郡或一邑,皆世爵祿。故稱永祿大夫。)
正二品、隆德大夫、法司正卿(或)加銜法司正卿。(秉憲大夫、勲德優盛者,賜彩織冠,授隆德大夫。若隆勲大夫、升隆德大夫者,稱加銜法司正卿。)
正二品、秉憲大夫、法司正卿。(王之三卿,秉政司憲。故稱秉憲大夫、法司正卿。)
從二品、隆勲大夫、加銜法司正卿。(親奉大夫、有大勲德者,升授隆勲大夫、加銜法司正卿。)
從二品、親奉大夫、(郡、邑)伯紫巾亞卿。(有勲德者,賜紫巾冠親侍 王宮。授一郡或一邑。秩亞正卿。故稱親奉大夫郡邑伯、紫巾亞卿。)
正三品、宣詢大夫、謁者耳目官。(事無大小,皆由謁者。稟明法司通行又耳目官職掌。宣令詢訪,採風入告。故稱宣詢大夫、謁者耳目官)
正三品、正議大夫。(明初賜三十六姓 中山。命程復、王茂為國相、兼長史事,掌貢典。嗣以長史,奉貢為例。後航海及數次者,誥封正議大夫榮歸。大夫名號,昉於是矣。)
從三品、進顯大夫、加銜謁者。(勤勞有異功者,授進顯大夫、加謁者銜,榮之。故稱進顯大夫加銜謁者。)
正四品、精繹大夫、賛議官。(賛議官職掌。凢議論細繹玩味,佐謁者度支官。故稱精繹大夫賛議官。)
正四品、中議大夫。(職次正議大夫。故稱中議大夫。)
從四品、宮候大夫、察侍紀官。(勤職有累績者,加察侍紀官,侍直 王宮以候補職。故稱宮候大夫、察侍紀官。)
正五品、奉宣大夫、遏闥理官。(兼才德者,授遏闥理官,入直宮院,奉令宣諭。故稱奉宣大夫、遏闥理官。)
從五品、供直大夫、加銜遏闥理官。(凢選俊傑士,加遏闥理銜,供直朝 王。故稱供直大夫、加銜遏闥理官。多是世家授此銜。)
正六品、承直郎、儀衞使。(此職掌統領{廠邑}衞□屬。故稱儀衞使。)
從六品、從務郎。(儒士授此銜。) 從六品、敘德郎。(吏員授此銜。)
正七品、承事郎。
從七品、從職郎。(儒士授此銜。) 從七品、敘功郎。(吏員授此銜。)
正八品、內使郎、賛度內使。(以儀度、賛佐長者。故稱賛度內使。)
從八品、內使佐郎。
正九品、登仕郎、點班使。(朝見時,專掌百官班列。故稱點班使。)
從九品、登仕佐郎。
凢士大夫子弟
八歲始讀國小,習幼儀書札;十五讀《大學》及《中庸》《論》《孟》,兼通筭法。邑長選舉孝廉秀士,詳核世系,因謁者薦於法司。法司啟
王授以小職。果有才能,通曉時務,方授一官,著績加級。或有以餘力留心經學者,特用旌奨從來升轉次第如此。
采地俸祿
一、國相:采地一郡、或二郡,土語謂郡曰間切。分地賜祿,士語謂祿曰知行。相祿六百石,或有大勲者,應勲加增,至千石止。(凢國相選賢任之。故世爵不世官、告老致仕。賜嗣子祿三百石、采地一郡,傳至曾孫為減少。)
一、法司官:采地一郡,祿四百石。(又選賢任之。故世祿不世官,采地傳及子孫。賜嗣子祿八十石,至曾孫為減少。)
一、王舅:采地一郡、或一邑,土語謂邑曰村。祿八十石、或百石、二百石,皆應功績賜之。(祿采地。又應功傳及子孫。)
一、紫金大夫:采地一邑,祿五十石、或八十石、百二十石,應功績賜之。(采地傳及子孫。賜嗣子祿四十石、或五十石,及孫為減少。○明季獨有紫金大夫蔡堅,祿三百石。賜嗣子祿百石,後減為五十石。)
一、紫巾官:采地一郡、或一邑,祿三十石、或五十石、八十石,應功績賜之。(采地傳及子孫。賜嗣子祿,應功多寡不等。)
一、司賓耳目官:采地一郡、或一邑,祿八十石。(本家傳承祿在外。以下皆同。)
典寳耳目官
司刑耳目官、管泊耳目官,同知度支正采地同司賔,祿四十石。
一、那覇官:采地一邑,祿八十石。
一、賛議官:俸支給三十二表,土語謂俸曰扶持方。
一、遏闥理官:俸二十表。
一、毘那官:(審理□大使)俸二十表。
一、正議大夫:采地一邑,俸二十四表。(有祿者不支俸。)
一、中議大夫:采地一邑,俸二十表。(有祿者不支俸。)
一、長史:采地一邑,祿二十石。(自家俸祿在外。)
一、都通事:俸十六表或有采地不等。(有祿者不支俸。以下皆同。)
一、副通事:俸十表。
一、通事俸八表。
秀才俸四表
一、若秀才俸二表。
右耳目官以下,應功績大小,采地並祿,傳及子孫不等。
凢分地為祿者,不得如數全收。譬如有一頃田出米百石,內五十石耕夫收,五十石祿主收。祿主五十石內,有公費雜派十石餘,為定例。故除其公費雜派,外實收三十七八石。大畧如此。
凢俸祿如白米收者,公升五十、為一表,土語呼包穀草袋曰表。以二表為一石。如糙米收者,以五斗六升為一表,以二表為一石。如收谷入倉者谷升二十八為一表,以四表為一石。此為不刊之制也。(谷升以公升二升為一升。)
《冠帶歌》
一品王親彩織冠,二品紫帽是勲官;三品為始至七品,共戴黃帽赴朝端;
八九品官並雜職,總是紅帽一樣看;惟有小吏戴綠帽,平民青帽制不刋。
若問腰帶有品級,一品錦帶上金鑾;繡龍黃帶二三品,四品紅帶龍亦蟠;
五品以下雜花帶,青布粧花是吏鞶。欲識中山冠帶制,資品數來自可觀。
《簪品歌》
侯爵正卿黃金簪,金花銀柱亞卿簪。上京朝貢皇華使,從來莊重賜金簪。
三品以至廕生子,一槩加榮許銀簪。雜職小吏無品級,不敢銀簪揷銅簪。
《朝衣歌》
一品綠袍爵最高,二品以下皆青袍。須知藍袍總是吏,自古朝衣此三號。
***** ***** ***** ***** *****
恊理府 紫金大夫:臣 蔡鐸、 正議大夫:臣 蔡應瑞、 正議大夫:臣 程順則 等謹
啟:臣鐸等讀《麟經》而知春王之義也,讀《孟子》而知爵祿之班也。蓋周家之制,有天下者稱王,有國者稱公侯伯及子男。旣以五等通於天下,復以六等施於國中。有卿大夫上中下士之設。自五子稱帝以來,而同姓有親與異姓有功者,皆得冊封為王,爵比公侯伯等。雖雲加隆,靡不聽命於天子。獨海外奉貢諸邦,遠隔汪洋,所有國中之政,悉聽其地之所宜設官分理,其所由來者舊矣。維我中山傳國歴久,設官分職,典禮明刑,勸農弼敎,已非一日。恭逢
皇清定鼎,封爵錫子。加恩尤篤,
特允陪臣子弟,入監讀書。膺茲
高厚,浩蕩難名。臣鐸等伏覩
聖天子,聲敎誕敷,無遠弗屆。所有本國官爵,敢不仰
遵
王令。依銜翻正,以昭車書一統之風。惟恐才識猥鄙,難於勝任。因竭管見,叅考簿章。照依原設各銜,首定秩勲,次列官職。務使大小臣工,盡由資格。冠簪服色,畫一不刋。本古制,立官常;有考正,無更張。論名則同而異,列品則異而同。總以符舊制,諧正音,不失同文之意。雖班爵實尊王也。翻正告成,謹繕簡明清冊,呈
覽。伏乞
上鍳。俯賜察奪施行。為此具
啟以
聞。
康熈四十五年(1706)八月初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