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陰和中煎,中醫方劑名。出自《筆花醫鏡》卷三。主治小兒疳症,陰分既虛,腹大青筋,發直毛焦,肌膚枯燥,唇舌絳紅。
基本介紹
- 名稱:理陰和中煎《筆花醫鏡》
- 出處:《筆花醫鏡》卷三
組成,主治,文獻摘要,原方選錄,方論選錄,
組成
生地、北沙參、生谷芽各三錢,地骨皮、首烏、青蒿子、炒麥芽、豆皮、牡蠣各二錢,白芍、楂炭各一錢五分,厚朴、丹皮各一錢。
主治
小兒疳症,陰分既虛,腹大青筋,發直毛焦,肌膚枯燥,唇舌絳紅。
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筆花醫鏡》:“疳者乾也,久熱傷陰,津液乾涸之症,俗名童子癆。其症終因飲食不節,積滯化火,漸或生痞生蟲,致成骨蒸,內熱銷灼其陰。其症腹大青筋,發直毛焦,肌膚枯燥,唇舌絳紅,而疳病成矣。此症陰血既槁,勢已難回,況又有熱未清、積未去乎。善治者,必乘其陰血未槁之時,清其火、消其積、育其陰、調其脾胃,尚克有濟。初治宜清熱導滯湯;有蟲者,唇內起白點,以化蟲丸間服;若陰分既虛,則用理陰和中煎;胃口不開,則並用異功散調其胃。俾得陽生陰長,庶幾有救。大約此症腹軟者,雖虛可治,為其能受補也;腹硬者難治,為其不可消也。”
方論選錄
《醫林薈萃》:“疳者乾也。疳勞皆不足之證,與食蟲引起疳積大不櫥同。治疳癆,必乘其陰血未枯,清其火,消其積,育其陰,調其脾胃。故前例用青蒿鱉甲湯合四君子湯出入,清疳熱和脾胃,治潮熱便溏,後例以《筆花醫鏡》理陰和中煎出入,養陰除熱、和中兼胃,治潮熱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