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趣

理趣,漢語辭彙。

拼音:lǐ qù

釋義:1、義理情趣。2、指思理情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趣
  • 解釋:表現哲理的詩歌
  • 意思:寫出具有感發讀者的審美情趣
  • 出處:《答曾子華論詩》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相關連結,

詞目

理趣

拼音

lǐ qù

引證解釋

1、義理情趣。
《晉書·列女傳·劉聰妻劉氏》:“每與諸兄論經義,理趣超遠,諸兄深以嘆伏。”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真宗取士必視器識》:“ 真宗 雖以文詞取士,然必視其器識。每賜進士及第,必召高第三四人,並列於庭,更察其形神磊落者,始賜第一人及第,或取其所試文詞有理趣者。”
《西遊記》第一百回:“主公文辭高古,理趣淵微。”
2、指思理情致。
王闓運 《湘綺樓論唐詩》:“ 右丞 諸作,吐屬高華,實宜台閣;唯《哭殷瑤詩》為特沉痛;《黃花川》、《石門》等作,亦能得山水理趣。”

相關連結

理趣是指,表現哲理的詩歌,要寫出具有感發讀者的審美情趣。
宋 包恢《答曾子華論詩》一文說:“狀理則理趣渾然,狀事則事情昭然,狀物則物態宛然,有窮智極力之所不能到者,猶造化自然之聲也。”強調說理、敘事、狀物自然和諧、鮮明生動,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能感發讀者的審美情趣。詩不排斥說理,但不能用抽象、直露的理語入詩歌,而要用具體生動、自然和諧的美的形象去表現一定的道理。
宋詩受理學影響,加上以文為詩的時代風氣,重說理而忽視形象塑造,包氏此論正切中時弊,與嚴羽“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之說大體相同。清末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說:“陶、謝用理語,各有勝境。鐘嶸《詩品》稱‘孫綽、許詢、桓、庾諸公詩,皆平典似《道德論》。’此由缺理趣耳,夫豈尚理之過哉。”
主要體現在宋代詩歌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