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現實(重慶)

《理論與現實(重慶)》1939年4月15日,《理論與現實》雜誌在重慶創刊,1941年1月第2卷第3期停刊;1946年5月該刊在上海出版復刊號,1947年3月出版第3卷第4期後再次停刊。千家駒、艾思奇、李達、沈志遠、侯外廬等擔任編委,沈志遠擔任主編;1946年5月該刊由生活書店發行。原為季刊,復刊後為雙月刊,屬社科學術性刊物。

主要探討哲學、政治、經濟、歷史、科學、文藝等問題,內容有重大學術文化介紹,中國專題研究,敵國專題探討,蘇聯問題研究,世界政治經濟問題剖解,學術思想批判,文藝理論介紹,書報評價、論著及翻譯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論與現實(重慶)
  • 主辦單位:生活書店
  • 創刊時間:1939年4月15日
  • 出版周期:季刊、雙月刊
辦刊宗旨,刊登內容,

辦刊宗旨

該刊以“學術中國化”和“理論現實化”為辦刊宗旨。

刊登內容

該刊刊載了大量文化界名人的文章,諸如侯外廬的《中山先生憲法思想之理論與實際》、呂振羽的《關於中國社會史的諸問題》、胡繩的《論鴉片戰爭:中國歷史轉變點的研究》、鄧初民的《論當前憲政之意義》、馬敘倫的《中國歷史上之民主痕跡和民主思想》、翦伯贊的《論東漢末的黨錮之禍:中國士大夫所領導的第一次政治抗爭》、艾思奇的《形式論理學和辯證法:並略評潘梓年先生的“邏輯學與邏輯術”》等。
該刊還翻譯發表了許多國外政治、經濟、文化論著,如《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辯證法》、《資本主義國家新的經濟危機及其特點》、《列寧的文藝理論》等。
此外,該刊在創刊時即發起並組織了“學術中國化”的討論,在創刊號上刊登了潘梓年的《新階段學術運動的任務》和侯外廬的《中國學術的傳統與現階段學術運動》兩篇重要文章。1940年2月,該刊第1卷第4期又發表了嵇文甫的《漫談學術中國化問題》,較早發起了“學術中國化”運動,使該問題的討論在文化界逐漸深入開展起來,成為思想界的主題,吸引了眾多社會科學工作者加入到這個問題的討論中來。
該刊的發行不僅在當時影響重大,也為我們今天研究民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歷史、文藝思潮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