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社會公民身份》是201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彼得·德懷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解社會公民身份
- 作者:彼得·德懷爾
- 出版時間:2011年01月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1179765
《理解社會公民身份》是201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彼得·德懷爾。
《公民身份與社會理論》是2007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特納。內容提要 在公民身份的研究方面,為數眾多的作品對西方社會政治理論中“市民社會”和“公民身份”的文化和歷史獨特性尤其敏感。公民身份制度起源於西方城邦國家和民族-國家。在許多研究當代全球化的學者看來,民族-國家的自主權已經受到...
《公民身份與社會階級》是2007年9月1日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忠華、劉訓練。本書為理解和認識公民身份、社會階級概念提供了幫助,同時對國內公民身份研究的發展也具有促進作用。內容簡介 《公民身份與社會階級》英國著名社會學家T.H.馬歇爾是第一個真正明確提出公民身份概念並對其加以研究的學者,他建立...
“CivilSociety”一詞在國內有“民間社會”、“市民社會”和“公民社會”三種常見的譯名,每種譯文都體現了譯者對這個詞的不同理解。 [1] 一是民間社會的譯法。民間社會是台灣學者的譯法。這是一個中性的概念,為歷史學家所喜歡,在分析近代中國的民間組織時尤宜採用。但也有的學者認為它過於邊緣化,帶有台灣社會...
《公民身份:女性主義的視角》是由里斯特所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書籍。內容簡介 本書試圖將公民身份的理論與較多的實際政策結合在一起。在第一部分,作者把從女性主義視角理解公民身份所涉及的理論問題及困惑提出來,為本書確定了理論框架。前面的章節是從女性主義的立場完成的,但又不全部是與婦女公民...
《多元文化與民主:公民身份、多樣性與社會公正》是2015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比利時]馬可·馬爾蒂尼埃羅。內容簡介 西方社會具有文化多元及多種族的特性。那么究竟應該如何調和現代西方社會所固有的這種多樣性與民族國家的民主要求?對於身份的訴求會導致何種政治傾向?承認少數群體特定的文化和身份是否會使...
重新思考公民身份:現代社會中的福利、意識形態和變遷目錄 編輯 語音 《重新思考公民身份》:再思考(代譯序)一、寫作背景與學術影響二、社會公民身份的主導範式三、公民身份的權利與義務四、社會變遷與公民身份致謝導言第一部分 主導範式及其局限第一章 社會公民身份及其主導範式:英國的案例...
“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的宗旨是為政府各部門、社會各界、人民民眾提供公民身份信息服務。標誌緊扣宗旨,利用樸素的藝術創作手法,把公民(citizen)、身份(identity)、信息(information)的首字母與象形符號“?”相結合,形成以飛翔為主特徵的人形,突出主題、意義明確、思想深化、體現內涵。系統組成 公民身份信息...
《馬克思社會共同體與公民身份認同研究》是2019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俊峰。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對馬克思的社會共同體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從而凸現馬克思的“自由人聯合體”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現實意義,揭示全球化過程中共同體發展軌跡和存在的問題,透析全球化過程之中共同體...
《新公民論:當代中國個體社會政治身份建構引論》是2010年4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金華。內容簡介 《新公民論:當代中國個體社會政治身份建構引論》立足於中國現代性構建的主題,探討了建構中國公民身份的必要性、現實性及其進程等問題。在對於傳統中國社會臣民身份及其長期延續進行深入剖析的基礎上,...
《變動社會中的公民身份:與吉登斯基恩等人的對話》中的這些記錄反映了現代性的興起和解釋以及高度現代性條件下的社會、政治狀況,同時為我們展開了一幅斑駁的公民身份圖景。“讀其著作、聽其言說、與其交流”。目錄 現代社會變遷 對“人類創造歷史”的再認識 ——與吉登斯的對話之一/003 結構化理論的知識基礎 ——與...
《積極公民身份與社會建設》是2017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小章、馮婷。內容簡介 個人通過社會力量而完成自身的解放,這是馬克思向我們揭示的社會發展方向,也是今天的社會建設應致力的價值目標。社會建設需立足於社會現實而推動“抽象的公民”復歸於“現實的個人”、復歸於每個人的現實社會生活。一個有...
四、中小學生公民意識形成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中小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理論基礎及意義 一、中小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概念 二、中小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理論基礎 三、中小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重要意義 第三章 中小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現實分析 第一節 中小學生公民意識的基本狀況分析 一、對公民概念的理解逐漸清晰,但身份認知仍...
社會中的政治與民主/281 第一節 市鎮選舉中的公民參與/286 第二節 街區委員會/324 第三節 罷工的法國/325 第四節 地方民主的實踐/343第六章 現代性視角下的公民社會/367 第一節 露天市場與地方社會/368 第二節 身份認同的國家意志與民間傳統/391 第三節 世俗主義與天主教式微/410結語 理解和審視法國社會...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公民身份越來越成為學術界的重要研究主題,成為分析農民問題、農民工問題、性別問題、少數民族問題、社會公平問題、公民參與問題等題的重要視角。活動內容 會議將從東方社會的視角出發,分析公民身份在東方社會的產生方式、發展路徑、主要問題、發展展望等,從而推進學術界對於東方社會公民身份的研究。同時...
社會凝聚涉及到社會整合和社會團結方面的情況,關注必要的、有助於社區建設的、集體認可的價值基礎和規範,並以社會信任和社會資本為核心概念,對個體自我實現和社會發展都非常重要。社會融入涉及到公民身份和權利問題,通過考察社會的結構和制度性因素,反映這些制度和結構框架對公民而言是否具有可及性。這些制度包含社會...
5.3.3 組織化的公民社會 5.3.4 法治化的公民生活 6 公民意識教育與穩定有效的民主制 6.1 理解民主 6.1.1 民主不是什麼 6.1.2 民主是什麼 6.1.3 民主得以生存的一般條件 6.2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民主制是穩定有效的民主制 6.2.1 穩定的民主制 6.2.2 有效的民主制 6.2.3 穩定有效的民主制以...
圖像社會學 152 探究科學傳播的物質性 153 物體、結構、空間與場所的可供性 156 科學傳播的情感 161 厭倦與不當行為 165 第八章 科學公民:科學傳播在民主中的角色 173 科學公民 174 科學公民與公民科學 178 科學傳播作為能力建設 180 一種系統的審議方法 183 權力的動力學 188 通過科學傳播履行科學公民的義務 ...
而當跨國公司的身份轉化為“社會公民”時,它的權利和義務都發生了變化,在尊重權利的同時更關注其對社會、環境的責任和義務。跨國公司“社會公民”的定位,使新的跨國公司理論——社會力理論更加適應了時代、更加大了理論的解釋力度。研究方法回歸 社會力理論的研究方法是“道德哲學”。其實道德哲學本來就是經濟理論...
對公民身份概念最經典的、最具影響力的解釋是英國社會學家T.H.馬歇爾(T.H.Marshall)寫於 1949年的《公民身份與社會階級》。在馬歇爾看來,公民身份是一種平等原則,其本質在於如何保證每個人被作為完整而平等的社會成員來對待。要保證這種意義上的成員資格,就必須不斷增加公民權利。馬歇爾把公民權利分為三種:“...
為進一步維護社會秩序,便於自然人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我國自1984年起開始實行居民身份證制度。2003年6月28日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規定,居民身份證是為了證明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便利公民...
了解法律反映了個人自由與社會秩序之間的關係,理解法律規範存在的價值,形成理性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懂得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方略。知道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了解法律具有維護社會秩序、實現社會公正、規範法律主體行為、調整利益關係的功能,促進個人、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理解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係,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