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察·邁耶(理察·麥耶)

理察·邁耶

理察·麥耶一般指本詞條

理察·邁耶(Richard Meier),美國建築師,現代建築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1934年,理察·邁耶出生於美國新澤西東北部的城市紐華克,曾就學於紐約州伊薩卡城康奈爾大學。早年曾在紐約的S.O.M建築事務所和布勞耶事務所任職,併兼任過許多大學的教職。1963年,邁耶在紐約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其獨創能力逐漸展現在家具、玻璃器皿、時鐘、瓷器、框架以及燭台等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察·邁耶
  • 外文名:Richard Meier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新澤西東北部的城市紐華克
  • 出生日期:1934年
  • 職業:建築師
  • 畢業院校:康奈爾大學
  • 主要成就:現代建築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
  • 代表作品:法蘭克福裝飾藝術博物院
生平簡介,設計理念,代表作品,千禧教堂,格蒂中心,史密斯住宅,人物點評,人物軼事,白色派教父,白色風暴,締造信仰,作品年譜表,

生平簡介

理察·邁耶是1934年出生於美國紐澤西州的紐瓦克城(Newark)。他在幼年時便對建築很感興趣,在高中畢業之後,便進入康奈爾大學修習建築。由於當時美國,才剛脫離歐洲獨立不久,整個社會在經濟或文化上還是依附歐洲大陸。因此理查邁耶在大學畢業,便是抱如此朝聖的心情,到歐洲大陸去探訪歐洲傳統建築的根源,也曾拜訪過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與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1898-1976),向他們請教,並暢談建築理念。這也對理察·邁耶的建築思想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結束歐洲之行後,他先後在SOM和馬歇爾·布魯爾(Marcel Breur,1902-1981)事務所任職,而後在1963年結束了和馬歇爾三年多的賓主關係,便自行開業。
在事務所成立初期,理察·邁耶所接的是一些如室內修復的小案子。之後,他的父母要求他替他們設計一幢住宅,為此理查邁耶特地跑到賴特所設計的流水別墅去體會那種水平的空間感,並試圖將賴特那室內的空間延伸到外部環境的手法,運用到自己設計上。但由於兩者基地環境的條件並不是全然相同,而使理察·邁耶飽受挫折,在失望之餘,他便轉而研究其他大師的作品,而勒·柯布西耶的許多觀念卻恰巧與他的想法相吻合,於是便種下了理察·邁耶早期的作品走勒·柯布西耶的路線。
而於1967年,理察·邁耶設計出他的成名代表作史密斯住宅,在這個設計里表現出他對於自然環境的尊重,對於室外與戶外光線的相互關係,理察·邁耶也下了相當的功夫,例如,初升的日光準確的射入臥室中,輕柔的午後陽光則射入起居空間,讓人不免讚嘆建築師的用心。
到了1970年,理察·邁耶和麥可·格雷夫斯(Micheal Grares,1934-2015)、查爾斯·加斯米、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en,1932-)及約翰·海杜克(John Hejduk,1929-2000)等五人,由於理念相同,對於現代主義建築的見解也相近,所以他們便一同將作品集結出書,而由於其風格特殊,故人稱紐約五人組。而他們的作品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即便是建築物的外觀多半是光滑且純白,有著現代主義雕塑風格,因此他們亦被稱為白色派(White)。
由於興趣使然,理察·邁耶對於“剪貼畫”(Collage)也是相當有研究,邁耶本身也認為從“剪貼畫”中他學到了許多啟示,而事實證明在他的設計中,也不時可看出他運用了許多如“把物象經解析再重組”的剪貼畫手法。邁耶本人亦承認,在造型上他並沒有作什麼創新,他只不過將前人所曾使用的語彙加以重組,而產生某種新的意義罷了;例如史密斯住宅,只不過是勒·柯布西耶多米諾(Dom-ino)與西楚漢(Chitrohan)兩種原型的重組罷了。

設計理念

邁耶設計的產品都頗為簡練,既包括居家設計也包括商用設計。他設計的作品最大的特點是永遠有自己的特性而不是在風格上受別人的影響而迷惑。由於其大膽的風格和值得稱頌的忠誠,邁耶創造出頗為獨特的粗壯風格。為了在展示方面做得更好,他將斜格、正面以及明暗差彆強烈的外形等方面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這種強健的設計呈立方體狀,似在召喚一種超現實主義的高科技仙境,其中包含著純潔、寧靜的簡單結構。建築的視覺感相當強大,也暗指所包括的空間。邁耶注重立體主義構圖和光影的變化,強調面的穿插,講究純淨的建築空間和體量。在對比例和尺度的理解上,他擴大了尺度和等級的空間特徵。邁耶著手的是簡單的結構,這種結構將室內外空間和體積完全融合在一起。通過對空間、格局以及光線等方面的控制,邁耶創造出全新的現代化模式的建築。他曾經說:“我會熟練地運用光線、尺度和景物的變化以及運動與靜止之間的關係。建築學是一門相當具有思想性的科學,它由運動的空間和靜止的空間組成,這其中的空間概念宛如宇宙中的氧氣。雖然我所關心的一直是空間結構,但是我所指的不是抽象的空間概念,而是直接與光、空間尺度以及建築學文化等方面都有關係的空間結構”。
理察·邁耶理察·邁耶
邁耶的作品以“順應自然”的理論為基礎,表面材料常用白色,以綠色的自然景物襯托,使人覺得清新脫俗,他還善於利用白色表達建築本身與周圍環境的和諧關係。在建築內部,他運用垂直空間和天然光線在建築上的反射達到富於光影的效果,他以新的觀點解釋舊的建築,並重新組合幾何空間。
邁耶說:“白色是一種極好的色彩,能將建築和當地的環境很好地分隔開。像瓷器有完美的界面一樣,白色也能使建築在灰暗的天空中顯示出其獨特的風格特徵。雪白是我作品中的一個最大的特徵,用它可以闡明建築學理念並強調視覺影像的功能。白色也是在光與影、空曠與實體展示中最好的鑑賞,因此從傳統意義上說,白色是純潔、透明和完美的象徵。”

代表作品

千禧教堂

2003年10月26日,理察·邁耶事務所設計的千禧教堂(Jubilee Church)在羅馬正式開放。這座地標性的建築將成為教堂設計的一個典範。
教堂所在地距離羅馬市中心6英里,附近是一片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中低收入居民住宅樓以及一座公共花園。教堂建築面積108414平方英尺,包括教堂和社區中心,兩者之間用4層高的中庭連線。建築材料包括混凝土、石灰華和玻璃。三座大型的混凝土翹殼高度從56英尺逐步上升到88英尺,看上去像白色的風帆。玻璃屋頂和天窗讓自然光線傾瀉而下。夜晚,教堂的燈光營造出一份天國的景觀。
與周圍環境有機結合,特別是三片弧牆的閃亮一筆,使建築脫胎換骨,室內光線經過弧牆的反射,一定顯得靜謐和灑脫。
這座引人注目有特色的千禧教堂,外觀上仍具傳統教堂予人的那份崇高和令人敬畏之意,然而,在這一片只有一般公寓的郊區里,並不會顯得過於誇大或讓人感到畏懼不可親近。尤其教堂內部,由於天窗的設定,人們可以沐浴在陽光里,再加上看似突兀即將傾倒的高牆(不論由外或由內觀看),使得人們就好像在戶外作禮拜一樣。
聖殿旁那三座曲面牆是用三百多片預先鑄好的灰白色混凝土版所製成的。牆在這棟建築里占有決定性的因素,並具有許多功能。空間上來說,這些牆以極簡的方式勾勒區隔內外,並於內部分隔出了禮拜室。這三面牆高聳入雲的線條強而有力的展現了哥德式教堂的垂直風格;靠近內側的兩面牆隔出的不穩定的方形空間也令人聯想到傳統的哥德式聖殿。天主教廷更是視這三座牆為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象徵,雖然Meier本人予以否認。
關於建築刊物曾形容這三座牆相似於Jorn Utzon設計的悉尼歌劇院的“帆”,Meier說:“這三座牆與悉尼歌劇院極為不同,他們從地面向上伸出,而不是如悉尼歌劇院的帆般本是建築延伸的一部分。就建築體系與空間而的規劃言,這完全是不同的想法。”
由於三面牆各是三個半徑相等的球面的部分,前來禮拜的民眾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正置身在三個大小相同、虛幻又彼此交叉的巨大球體中。然而,北側的活動中心卻又是嚴謹的方形混凝土構造體。就像Meier自己形容的:“圓形是圓滿,意在表現天穹。方形則展現大地,也是理性的象徵。”另外,當身處教堂內部那好像正被神所擁抱的感覺也不僅是空想。一旦人們克服了那種一瞬間好似被凍結的震撼:這些不可思議的牆到底是如何矗立而不坍塌?當下他們就會強烈地感覺到他們正在一種偉大力量的羽翼下,被保護著。
通往教堂南側的迴廊為了不輕易受外界打擾﹝教堂每日只固定開放幾小時﹞,以六尺高的欄桿圍在兩側,令人感到死板而有些多餘。建築師本欲建一個廣而淺的水池,池中的水可以別具特色地倒映出三座牆,這設計也被教廷主權者嚴重忽略了。
然而,教堂最大的敗筆在於教堂的音效。Meier說,他非常注重聲音的問題,極力避免教堂關於麥克風或擴音器的需求。但教區的人卻隨後加裝了音效設備,也許是為了顧及現代性,造成了這種幽靜的地方,神職人員及朗誦者的聲音聽起來卻像從便宜的爛廣播裡傳出的一樣。Meier批評道:“我們有許多問題是由於原本的設定被恣意更改,被來自各方的禮物代換。”音效系統便是禮物之一。
Meier被認為是史上第一位受委託建造天主教教堂的猶太建築師,這也源自於教皇增進天主教與猶太教間和平的信念。“我認為能被挑選上是一個莫大的光榮。”Meier說道:“這對教廷與猶太人間的歷史而言是和平的象徵,因此是很重大的責任。

格蒂中心

格蒂中心(Getty Center)。坐落於洛杉磯,是世界上收藏最豐富的私人博物館,由億萬富翁格蒂捐贈建立,由洛杉磯建築師理察·邁耶設計。
格蒂中心是一個集展覽、研究、行政、服務於一體的建築群,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博物館之一。它坐落於一座小山丘上,建築共8.8萬平方米,面向洛杉磯市區和太平洋,周圍景色優美。
整箇中心由6組建築綜合體組成,從中可以看到幾乎所有邁耶個性化手法,堪稱邁耶設計生涯的里程碑之作。從形體到光線,從空間到環境景觀,邁耶無不全力以赴。格蒂中心設計最成功之處在於建築群的組織與環境的完美結合。平面布置,用清晰的軸線關係組合圓形和方形將他們分離、合併、交叉、扭轉產生明確的幾何構圖,使人想到理性的思維;在造型上,仍然是幾何立體的排列、穿插、迭合、扭轉、凹凸,並在牆面的設計上多樣變化,牆面、玻璃、柱子、石材相互作用產生統一的立體構圖。
格蒂中心的主體是由大廳和一組獨立展廳組成的美術館,依山就勢的展廳被的樓群,六幢展廳建築造型巧妙地分為兩組不對稱風格相近,但卻又各具變化,方向形態錯落有致,樓群中間則是露天庭院和水池。各展廳由天橋、樓梯和過廊相連線,空間的轉換自然而流暢,觀眾在看完一個廳後,可以間歇地回到室外環境中,讓身心得到調整。
外牆面大面積採用了白色的金屬鋁板和來自義大利的大理石,金屬外牆板的不同形式表示了建築群中各種建築的不同性質和功能。博物館部分是重要的公眾要素採用劈裂的大理石覆蓋牆面,傳達一種永恆和對藝術尊重的情感並且在山脊上與山體融合及過渡。主要的建築物均採用這種來自義大利羅馬的大理石,使得整個場地統一連貫起來。
格蒂中心1997年底在美國洛杉磯落成並向公眾開放。該建築自1984年國際競賽至建成歷時14年耗資10億美元。有人認為,它同另外兩座建築,即東京國際論壇(Tokyo International Forum)和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 in Bilbao Spain)是本世紀90年代三大傑出建築。

史密斯住宅

從史密斯住宅已經可以看到成熟的邁耶設計風格,這座獨立式住宅通體潔白,由明顯的幾何形體構成。在許多方面,如幾何形態、坡道、色彩以及上下貫通的客廳等都延續了現代建築的語言。但是邁耶獨特的風格在於他豐富了建築語彙,吸收了立體主義的精髓,將建築與場地、環境有機地聯繫在一起。
在一片宜人的環境中,邁耶首先由基地的特徵確定了住宅的軸線關係:入口從濃密的樹林和演示中進入,而主立面直接面向沙灘與大海。
住宅本身以功能關係劃分為實體的和開敞的兩大部分,以區分家庭成員各自的私密生活空間與家庭的公共空間,而住宅的結構系統和空間組織系統正好也與之吻合。
住宅形成了清晰地形式邏輯關係:一條長坡道從叢林引向住宅,入口切入住宅實體部分,與住宅內部的水平走廊了連線,水平走廊又在沒個層面連線了兩個成對角布局的樓梯,交通流線就這樣將住宅私密與公共兩部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人物點評

邁耶的白色建築以其顏色上震撼人心的純淨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的建築作品總是猶如凌波仙子般超凡脫俗,理性思維和高度精細的構件處理使他獲得了成功。
建築作品建築作品
“白”是邁耶的作品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儘管白色派的建築未必白,就邁耶而言,這個稱號卻是名副其實的,在以色彩濃艷的牆,紅黃藍綠的管線,眼花繚亂的裝飾為標誌的種種時髦設計面前,他的白色建築自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派。與二戰後開始流行的暴露材料本色的設計相反,他做的白色光潔表面具有明顯的非天然效果。這就是邁耶建築的特點,也是他建築的魅力所在——純淨。然而,純淨不等於單調,精練的設計可以同時是一個富於藝術表現力的設計,如果說密斯(Mise Vander Rohe)後期那些鋼加玻璃的大空間給人於冷峻之感,那么邁耶的作品卻有另一番情調。雖然他的局部素材來自於現代建築,整體卻沒有枯燥的氣氛,原因在於內外某些部分的體量被巧妙地增減,賦予建築明顯的雕塑風味。

人物軼事

白色派教父

理察·邁耶,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現代主義建築白色派”教父,被譽為建築界諾貝爾的“普立茲克”獎最年輕的獲得者,即(2005年)將為全球觀眾帶來他登入中國的處女作——東部華僑城頂級海景別墅。
建築作品建築作品
東部華僑城,將升華成為深圳整座城市的驕傲。
而此次理察·邁耶應華僑城邀請進行的激情演講,就是這位70歲的建築界巨匠,給中國這片他從未踏足的古老大陸,給深圳這座絢麗多彩的國際花園城市的最佳見面禮。

白色風暴

白色寓意聖潔無瑕、一塵不染。邁耶幾十年始終如一,潛心於白色建築的開拓。他以嫻熟自如、出神入化的技藝,譜寫了白色的交響曲。白色,對理察·邁耶來說,早已是一種信仰。邁耶曾經詢問他的一雙兒女喜歡什麼顏色,當他們說出各自喜愛的顏色時,邁耶給出了他自己不變的答案——白色。邁耶一直認為,白色包含了所有的顏色,有力地表現出大自然中的所有色彩,是一種可擴展的顏色,而不是一種有限的顏色。因此在2005年9月29日的演講中,邁耶用很長一部分時間不厭其煩介紹他的“白色”設計理念,無論是他口中的精彩描述,還是螢幕上的作品給全場觀眾帶來的視覺震撼,都是大師為全場數千觀眾精心策劃的“白色風暴”。
建築作品建築作品
邁耶1967年完成的“史密斯住宅”和1973年建成的“道格拉斯住宅”,都是面朝大片澄碧湛藍水面的潔白小樓,經過水平與垂直的精心分割,形成虛與實、方與圓、線與面的對比,充分展現建築的形式美;“新哈莫尼遊客中心”是邁耶1979年的作品,樓體同樣潔白純淨,外立面則豐富多變,在複雜的變異中營造一種天然的平衡;1997年建成的“蓋蒂中心”無疑是邁耶至今最著名的傑作,他根據山地特定環境,沿著彎曲地貌巧妙構建建築的布局,包括博物館、研究機構等建築,既保持個性,又有機地融為一體,建築群均以白色大理石與白色水泥飾面,建築群宏偉浩大又輕盈亮麗。

締造信仰

當記者問起邁耶為何選擇東部華僑城的頂級海景別墅作為在中國的首個設計作品時,這位睿智的美國老人並沒有簡單地回答是因為東部華僑城的頂級別墅擁有海和水的自然資源,而面朝水面的別墅樓正是他的拿手之作。邁耶強調的是他的設計精力會放在相當小的一部分地塊,而尺度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表達什麼樣的建築理念。
建築作品建築作品
選擇東部華僑城,是因為華僑城地產給了他一個自由的理念表達空間,給了他一個詮釋“白色”設計信仰的舞台,對一個全球知名的設計師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
拉喬夫斯基住宅拉喬夫斯基住宅
首先,這得益於東部華僑城所在三洲田片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旅遊資源。東部華僑城將以生態旅遊、休閒度假、體育、娛樂為題,建成包括世界茶藝博覽園、綜合生態旅遊區,以及部分度假酒店、公寓、山地觀光纜車等配套設施。項目共占地6.9平方公里,是深圳目前面積最大、投資額最大的綜合旅遊項目。
這也同時證明,華僑城地產又一次走在了全國同行的前列,其遠見令人起敬。當眾多全國一線、二線城市仍在鑽研華僑城開創的旅遊地產模式,並毫無創意地克隆時;當眾多地產商紛紛推崇華僑城的長遠規劃,並爭相模仿時;當眾多樓盤複製華僑城波托菲諾,打造歐陸風情小鎮時;當眾多城市社區效仿華僑城的國際化生活方式,營造開放的居住方式時。身為中國旅遊地產開山鼻祖的華僑城地產,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世界。他們這一次選擇的是全球頂尖級的建築設計大師,因為他們懂得,為大師提供一個自由、純粹的創作空間是多么的重要,而大師所帶來的設計理念、商業效應又會引發新一輪房地產經營模式的思考。華僑城地產又一次體現出其超規劃、成片綜合開發的高瞻遠矚,並再次證明,這是華僑城獨有的、也是其他地產商難以仿效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建築作品建築作品
“對我而言,白色就是所有的色彩”。在29日的演講即將結束,被問及其為何作品以白色為主時,邁耶說了一句令人回味無窮的話:“白色創造了一種中性的表面,在這個表面上會出現空間感,並增強人對空間的結構感和在序感。白色允許光和影的奢華表演,使建築物沉浸在光線中,光線沉浸到每個角落,因此我們可以最純粹最基本地感知到光線的存在。”邁耶4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取決於他堅持不懈地追求自我風格,堅守“白色”的設計信仰和創作動力。

作品年譜表

2009-深圳華僑城歡樂海岸“OCT會所”
2005-2008年 Italcementi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2004-2009年 9900 Wilshire
2004-2009年 克曼德威爾廣場
2004-2007年 海濱別墅
2004-2007年 ECM City Tower
2004-2006年 CUT and sidebar by Wolfgang Puck
2004-2005年 南部佛羅里達州住宅
2003-2008年 On Prospect Park
2003-2008年 Saint-Denis Office Development
2003-2006年 165查爾斯街
2003年 Jesolo麗都酒店及住宅區
2002-2004年 Feldmühleplatz辦公樓
2002年 艾佛利費舍爾音樂廳,林肯中心
2002年世界貿易中心設計方案
2001-2007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大樓
2001-2007年皮克&克洛彭堡百貨大樓(曼海姆)
2001-2004年布爾達收藏館
2001-2002年 66
2001年 Santa Barbara House
2001年 FSM East River Masterplan Competition Entry Con Edison Site
2001年 Wjinhaven Kwartier城市設計方案
2001年耶魯大學藝術史和藝術圖書館
2001年 表演藝術中心
2000-2006年 Edythe and Eli Broad Art Center,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1999-2002年 173/176 Perry Street
2000-2005年 潘克拉克城市總體規劃
1999-2003年 Painted Turtle Camp
1998-2005年聖何塞市政廳
1998-2001年 南加州的海濱別墅
1998-2000年弗里森住宅
1998-2001年瑞克邁斯船舶總部
1998-2002年 佳能總部
1997-2001年吉隆坡住宅
1998-2001年 皮克與克洛彭堡百貨大樓(杜塞道夫
1996-2003年大慶教會
1996-2003年 Crystal Cathedral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Possibility Thinking
1996年 Cittadella Bridge
1995-2006年 Ara Pacis博物館
1995-1998年 挪克伯住宅
1994-2000年桑德拉戴奧康納美國法院
1994-1996年 博物館的電視及電台
1994-1995年 蓋葛遜畫廊
1993-2000年 美國法院和聯邦大樓
1991-1996年 Rachofsky House II
1991-1995年 瑞北美總部
1990-1998年卡姆登醫療中心
1989-1993年 Hypolux銀行大廈
1989-1992年 戴姆勒賓士研究中心
1988-1995年 Espace Pitôt
1988-1992年 Canal+ 總部
1987-1992年 Weishaupt Forum
1987-1992年 荷蘭皇家造紙廠總部
1987年麥迪遜廣場花園重建競爭
1986-1995年 海牙市政廳及中心圖書館
1986-1993年 展覽廳和議會大廈
1985-1989年 Siemens Hoffmanstrasse Office and Laboratory Complex
1984-1997年蓋蒂中心
1984-1989年 格羅塔住宅
1984-1989年布里奇波特中心
1984-1986年 威徹斯特住宅
1983-1999年 西門子總部大樓
1982-1984年 Des Moines Art Center Addition
1980-1983年 高級藝術博物館
1979-1985年法蘭克福套用藝術博物館
1979-1983年 Giovannitti住宅
1978-2007年阿爾普博物館
1978-1982年 Clifty Creek Elementary School
1978-1981年 哈特福德神學院
1977-1979年 House in Palm Beach, Addition in 1995
1977-1978年 河所羅門古根海姆博物館埃西蒙閱覽室
1975-1979年 The Atheneum
1972-1974年 沙姆伯格住宅
1971-1976年 Maidman住宅
1971-1973年道格拉斯住宅
1970-1976年布朗克斯發展中心
1969-1971年 舊韋斯特伯里住宅
1967-1969年 薩茲曼住宅
1967-1970年 Westbeth Artists' Housing
1966-1967年霍夫曼住宅
1965-1966年 史密斯住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