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理察·西爾斯(Richard Sears),男,出生於1950年,“漢字與詞源”網站的創辦者。他用了20年整理
甲骨文、
金文、
小篆等字形並放到網上,輸入漢字就可查看字形,感動中國網友。 理察·西爾斯年輕時學習漢語要面對近5千個漢字和6萬個辭彙,為能學懂漢字,他不得不去查找漢字的原型,不過他很快發現,沒有英文書籍來解釋漢字字源。此後,西爾斯就把了解漢字字源作為一項研究項目,並將其放到網路。
1972年,22歲的西爾斯下決心要去台灣學漢語,他的父親特別反對。父親40多歲才生下他,想讓他做保險業。當時美國的保險業很發達。
他花了差不多一年時間在酒店洗盤子,掙夠了去台灣的單程機票。到台灣後,西爾斯給家裡寫了封信,告訴父親如果他有一台電視,學習漢語會更快些。父親回了信,並寄來一些錢。他不曉得那時父親已得了癌症。
1994年,理察·西爾斯才真正著手漢字字源數位化這件事情。那一年,西爾斯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心臟病,回美國做手術,醫生說他還有一年的時間。這場病對西爾斯產生很大的影響,他開始問自己很多問題,問得最多的是這一個:“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他的答案是:“如果還能活一年,365天,我決定要做《說文解字》”。
2013年7月6日,“漢字叔叔”作為特邀嘉賓出席第12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開幕式。
2013年12月21日,“漢字叔叔”獲得中國中央電視台頒發的“2013年度中國鄉土風雲人物”獎。
漢字研究
如果想弄清某個字的起源,在該網站輸入漢字,然後點擊“Etymology(字源)”,這個詞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各種版本,都會齊齊列在眼前。 隨意輸入“
龍”字,有關此字的繁體、生字部分、有意部分、簡化方法等項目,以及廣東話、台灣話、英文讀音和《說文解字》的解釋逐一呈現。此外,依次是“說文解字來的篆體字”、“六書通來的
篆體字”、“金文編來的字”和“甲骨文編來的字”,總共91個字形,“龍”的前世今生一目了然。
網站首頁,理察·西爾斯寫道:“你在這裡看到的是我過去20年努力工作的成果,目標是要把漢字的字源資料放在國際網路上,供大家使用。”英文說明中,他還介紹了自己因何學習漢字
字源:當1972年我還是個22歲的小伙子的時候,我在台灣學習漢語的讀寫,要挑戰5000個字和60000個漢字組合的書寫。漢字由許多筆畫組成,筆畫與筆畫之間似乎沒有任何邏輯關係。很偶然的機會,我發現通過理解字的原始意義和原始形式能一步步明確字的演變過程。可惜的是,沒有一本英語書籍能充分解釋漢字的字源問題,甚至沒有哪本漢語著作能把漢字的字源解釋清楚。在我看來,理清字源是項能準確理解每個漢字的研究課題,用英語寫出這項研究課題也應該大有裨益。
我將這些漢字字源存入計算機。這樣做的第一個好處在於,你能做各種分析,不會受制於書本的長度;第二個好處是,字源是一個正在進行中的研究項目,我們還有很多疑惑,假如發現錯誤,在計算機系統中也便於更正,如果是寫成書付梓的話,那就無法修改了。
字源的研究計畫涉及數以千計的參考文獻,大部分都是中文的,其中多為新鮮、獨特、有趣的看法,我只列出了我能找到出處的參考文獻。
創辦網站
創辦目的
最初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只是想了解一門外語。“中文是最外來的,是跟英文完全不一樣的、有故事的象形文字”,喜歡新東西的西爾斯選擇了學漢語。
可是,這種複雜的象形文字讓西爾斯吃夠了苦頭:“5000個漢字和6萬個組合,漢字由許多筆畫組成,筆畫與筆畫之間似乎沒有任何邏輯關係”。他發現如果能知道漢字的來源和演變,就可以知道為什麼這樣寫,學起來會容易點。但西爾斯只找到一本英文的漢字字源書,也沒有講述漢字字源的網站。作為一名工程師,他萌生了電腦化《說文解字》的想法。
斯睿德是理察·西爾斯(Richard Sears)在“漢字叔叔”之前用的中文名,由台灣學者、研究甲骨文的專家李孝定幫他取英文諧音而成。他很喜歡這個名字,因為“又聰明又有品德”。
斯睿德鐘愛漢字,他喜歡漢字從象形文字演變的過程,每一個漢字對他來說都是一個故事,學漢字,就好像在閱讀一個個故事。22歲剛到台灣學習中文時,這種象形文字曾讓斯睿德吃夠了苦頭,對中文日漸了解後,他發現可以通過理解字的原始意義和原始形狀來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但是在英文世界,斯睿德只找到了一本英文的漢字字源書《Etymological lessons》。作為一個電腦工程師,他萌發將漢字字源存入計算機的想法。
創辦過程
北京師範大學給了“漢字叔叔”一個工作,在系統科學系合作做分析漢字的網路,簽證問題基本解決。但因為沒有美國高校的博士學者身份,他並不算外教,也沒工資,只有工作補貼。不過,一直渴望有幫手的“漢字叔叔”在這裡有了兩位志願助手。
在北師大攻讀國學博士的古漢字研究學者姜禮惠子,2003年就開始登錄漢字字源網。她被“漢字叔叔”的經歷打動,“一個外國人自己掏錢研究我們的文字,就像我們掏錢去研究印度語言。他的目的簡單到不可思議,就是讓想寫漢字的人不像他那樣學得那么痛苦。”2013年3月,她成為“漢字叔叔”的第一個助手,漢語底蘊更深的她,從文字本義、探源上幫“漢字叔叔”。
1994年,他才真正著手漢字字源數位化這件事情。那一年,斯睿德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心臟病,“非常突然,前一年還可以跑馬拉松,完全沒有想到是心臟病”。他當時正在台灣和朋友聊天吃檳榔,突然就倒下了。後來回美國做手術,醫生說他還有一年的時間。
這場病對斯睿德產生很大的影響,他開始問自己很多問題,問得最多的是這一個:“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天,我要做什麼,打電話跟朋友們說再見;如果還剩四十年,那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可以拖延;如果還能活一年,365天,我決定要做《說文解字》”。
網站就這么做起來了,斯睿德自己編程設計。一年過去了,他仍然活著。他雇了一個華裔婦女幫他掃描《說文解字》、《金文編》、《甲骨文編》和《六書通》上所有的字源,一掃就是7年。2002年,調試基本完成之後,他把網站上線公開,“要給全世界看”。
這個要給全世界看的網站叫“Chinese Etymology(漢字字源)”,網站對6552個最常用的現代中文字進行了字源分析,其中,收集編列超過96000個古代中文字形、31876個甲骨文、24223個金文以及秦漢的11109個大篆書、596個小篆體。每個現代漢字,網站都給出了英文釋義。此外,網站上還列出了部分國語、台語、粵語和上海方言的語音資料庫。在網站上輸入單一的漢字,可以查到該字簡單的英文釋義、簡繁體表示、Unicode碼、聲部和意部的表示以及漢字來源等等。
理察·西爾斯的網站上不僅收錄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網民在輸入漢字時甚至可以收聽字詞的英語、廣東話等發音,旁邊還配有《說文解字》對漢字進行解讀。以“馬”為例,網站中除了有該字的簡體、繁體外,還囊括了《說文解字》、《六書通》中的篆體以及金文、甲骨文等,總計196種寫法。2011年,有人把他的網站放到微博上引起廣泛關注,網站的流量一度飆升了4倍多,他也因此獲得了“漢字叔叔”的稱號。
獲得榮譽
2002年,西爾斯把網站公開上線。網站叫“Chinese Etymology(漢字字源)”,對6552個最常用的現代中文字進行了字源分析,其中,收集編列超過96000個古代中文字形、31876個甲骨文、24223個金文以及秦漢的11109個大篆書、596個小篆體,並就每個字形給出了英文釋義。
網頁每天有穩定的15000瀏覽量,每周會收到一封網友來信。西爾斯發現,不止學習中文的外國人會光顧,中國人對它也很感興趣。有趣的是,還有部分“觀光客”是認為《聖經》跟古代漢字有關係的基督徒、想學習《易經》的人、研習風水的人、藝術家、對古漢字感興趣的人等等。
2011年的一天,有人把他的網站放到微博上推薦,網站的流量迅速飆升。有網友給他發郵件稱他為“漢字叔叔”。他還被網友自發評為“2011感動中國的外國人”。
2018年11月,獲得第八屆“華人榜”星球獎。
學者解析
一個漢語字源的專業網站,何以能迅速被大眾熱捧?記者就此諮詢了武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盧烈紅。 盧烈紅介紹,在國內上世紀出版的《甲金篆隸大辭典》、《漢語大字典》等,對每個漢字的字形來源都有權威的考證和介紹。此外,台灣還做了很多相關的電子化工作,內地也有致力於中國典籍或古文字電子化的網站,比如漢典等。
有關此事的諸多評論中,不少人將此事與國內學術界聯繫起來,且對後者不乏指責;也有網友稱,“敬佩這位大叔的無私精神,更敬佩從青銅、獸骨、古籍中翻撿、整理出這些古老漢字的默默無聞的學者們。中國並不是沒有人在做實事,只是希望今後這樣的人更多。”
對於網友的一片“震撼”之聲,盧烈紅說:“一個外國人花這么大精力來做這件事,並且將它放在網上共享,很難得。從學習性的角度來說,也自有價值。”他表示,可能是多數人對相關領域並不了解,看到這個網站,自然肅然起敬。(新華記者劉微)
微博評論
2012年8月,“漢字叔叔”的處境和故事被人發到微博上,引起了熱烈關注。眾多媒體紛紛採訪他,也有工作機會找上門,大部分工作是英文教學。可西爾斯不喜歡整天說英語,他喜歡講中文,做自己的網站。
中華遺產雜誌:實際上中國有自己收錄甲骨文的網站漢典。相比外國友人的簡單收錄而言,漢典對每個漢字都有詳細解讀,引用了《說文解字》等古籍的解釋,還展示了字的演變,更權威實用。 哈舅羅軍:漢典收的字源太少了,不如老外“有圖有真相”。
希游豚:兩個網站各有特點,漢典解釋較詳,但字形不全,外國人網字形收集較全,但解釋有刪繁就簡之嫌,有時還有誤。
蟲蟲氏:不知道這個耗資千萬的孔子學院有何感想呢?
takuya_baby:“為了興趣做事”和“為了工作而工作”的差別。
jnyx1987:別人願意用20年的時間去乾一件事兒,而我們卻想一錘子搞定一件事,越快越好,講究“效率”。急功近利是中國人普遍存在的心態,但結果往往收效甚微。我也不例外。
LEMONedJELLY:外國人都比中國人熱愛中國文字,我們會用20年學語文嗎?沒有,我們在拚命學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