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台傳說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琅琊台傳說
  • 主題詞:民間傳說,地方文化,琅琊台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間文學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秦始皇時期
  • 認證時間:2009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山東省青島市膠南市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

簡介

琅琊台又名琅琊山,位於膠南市城西南26公里琅琊鎮境內,東、南、北三面瀕海,海拔183.4米。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十年中的五次出巡,就有三次登臨琅琊台,徐福則從這裡兩次出海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仙藥,這兩個人鑄造了琅琊台的歷史地位,演繹了琅琊台的千年故事。
史傳越王勾踐初建琅琊台,同秦、晉、齊、楚等國君主在台上歃血同盟,共同尊輔周室。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後,為稱霸中原,從會稽遷都琅琊,並在城東南5公里的琅琊山上築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9年東巡郡縣,建造了除函谷關外唯一的行宮——琅琊台行宮。
千古名勝琅琊台,圍繞秦始皇巡幸演繹流傳下,如《始皇趕山》、《秦始皇修築琅琊台》、《老灣哭墳》等許多民間傳說,經過千百年來在民間鄉野演繹流傳,逐漸成為百姓追求美好生活、渴望人生平安、懲惡揚善的精神寄託。已進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淵源

千古名勝琅琊台,圍繞秦始皇巡幸演繹流傳下,如《始皇趕山》、《秦始皇修築琅琊台》、《老灣哭墳》等許多民間傳說,經過千百年來在民間鄉野演繹流傳,逐漸成為百姓追求美好生活、渴望人生平安、懲惡揚善的精神寄託。

基本內容

琅琊台遠看是一座山,近看卻變成兩座山,兩座山緊緊依偎在一起,祖輩流傳說是夫妻倆變的。很早很早以前,琅琊台是平平坦坦的一片平原。那地肥得流油,傍黑插上根木棍,到天明就竄出一紮長的嫩芽;海里魚多得潮漲潮落時可以挎籃子在灘上拾。這裡住著兩戶人家,一家打漁,一家種田,兩家人同一天添了喜。種田人生了個兒子,起名叫琅哥;打漁人生了個女兒,起名叫琊姑。兩家人非常喜歡,三日送喜面,就定了娃娃親。
花兒謝了又開,莊稼收了又種,日子過得飛快。一轉眼琅哥長成個猛熊一樣壯實的小伙子,種田捕魚樣樣內行;琊姑長成個俊俏的大閨女,描花繡鳳,養蠶織布,里里外外都是能手。兩家父母見兒女大了,商議定在中秋節辦喜事。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那年,大宦官趙高成為公子胡亥的老師。趙高雖然善於書法,精通法律,是個人才,但心術不正,是個頭頂生瘡,腳底流膿——壞透了的小人。他沒有教會胡亥判案斷獄的本領,反而巧言令色,投其所好,整日陪同胡亥尋歡作樂。為了博得胡亥的賞識和信任,還利用胡亥好色的特點,暗地裡安排士兵到盛產美女的琅琊縣抓長得俊的閨女、小媳婦貢獻給胡亥享樂。
士兵接到命令後,立刻挨門抓找美女。琅哥和琊姑正磕頭拜天地,稀哩嘩啦闖進來一群士兵把小兩口兒按住就用繩子捆。兩家老人上前哀告求情,被秦兵一腳一個踹死。琅哥一看氣得眼珠要鼓出來了,他暴喊一聲,把捆他的繩索掙得粉碎,又順手抄起鏟地的鏟子來,把捆他和琊姑的秦兵砍得哭爹喊娘只恨少長了兩條腿。琅哥解開捆琊姑的繩子,背起來掄著鏟就往外闖。有道是猛虎難敵一群狼,秦兵越殺越多。琅哥用盡吃奶的力氣,也沒殺出去,反而被逼到了大海邊。
“琅哥呀,扔下俺你逃條活路吧。”琊姑說。
“不!要死要活咱在一起,任神仙鬼怪也分不開咱。”琅哥喘著粗氣說。
望著潮汛一樣湧上來的秦兵,琊姑說:“琅哥呀,咱闖不出去。與其叫他們抓住受辱死,咱不如跳海死吧。”
“好!”琅哥背著琊姑跳進了大海。
追上來的秦兵望著滔天白浪傻眼了。突然,海水陡地立起,鋪天蓋地地壓向秦兵,把秦兵全卷進了大海。浪退了,琅哥和琊姑跳海的地方兀地冒出一座兩山緊緊連在一起的山峰。人們紛紛說這山是琅哥和琊姑變的,後來人們就叫這山為“琅琊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