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球穗山姜
- 學名:Alpinia strobiliformis T. L. Wu et Senjen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目:芭蕉目 Scitamineae
- 科:姜科 Zingiberaceae
- 亞科:姜亞科 Zingiberoideae
- 族:姜族 ZINGIBEREAE
- 屬:山姜屬 Alpinia
- 亞屬:山姜亞屬 Subgen. Alpinia
- 種:球穗山姜
- 分布區域:中國廣西、雲南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主要變種,物種區別,繁殖方法,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穗狀花序頂生,緊密,呈球果狀,長4.5厘米,寬3厘米;苞片卵形,長1.7-2.2厘米,寬1-1.5厘米,兩面均密被長柔毛,乾時淡棕色,覆瓦狀排列;小苞片卵形,長約1.2厘米,外被金色絹毛;花白色;花萼筒狀,長1厘米,頂端2齒裂,具緣毛;花冠管長1.1厘米,花冠裂片卵形,長7毫米,寬3毫米;唇瓣長圓形,與花冠裂片近等長,頂端2裂,無側生退化雄蕊;花絲長5毫米,花葯長4毫米,花柱線形,柱頭超出於花葯之上甚多。
果序長5.5-6厘米,粗2.5厘米;果球形,直徑8毫米,熟時紅色,藏於宿存的苞片之中。花期:5-6月;果期:8-10月。
該種和中國山姜屬已知的種類不同之處在於花序呈球果狀,具有多數呈覆瓦狀排列的苞片。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環境,選擇疏林下、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鬆的地塊作為圃地,定植前將圃地進行深翻25-30厘米,清楚雜草及草根,然後耙細整平,施入腐熟肥做基肥與土壤拌勻備用。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廣西、雲南;生於林中蔭濕處,海拔1,000-1,900米。模式標本采自廣西那坡。
主要價值
種子:用於感冒。
主要變種
光葉球穗山姜(植物分類學報)
與球穗山姜不同之處在於葉背除中脈被短柔毛外,余皆無毛。
分布於中國廣西(上思)。模式標本采自上思。
物種區別
本種和國產山姜屬已知的種類不同之處在於花序呈球果狀,具有多數呈覆瓦狀排列的苞片。
繁殖方法
種子的採集與處理:種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當種子有青變紅時,選取生長紅果皮的植株作為採種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紅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紅色果皮和白色種衣,於陰涼處用篩子瀝乾種子表面水分,最後將種子均勻播於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厘米,種子間距1厘米保持沙子濕潤。
移栽定植:沙播種子約4個月後出苗,出苗率大於90%,且出苗整齊。出苗後2個月左右(翌年5-6月)、當幼苗長出2片約4厘米的葉片後,及時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栽後覆土壓實,澆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
分株繁殖:成年山姜植株長勢健,蓬徑大,根莖處萌芽數量多,適於分株繁殖,全年可進行。
栽培技術
定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5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開穴,每穴放入3-4個小兜,覆土壓實,澆足水,注意,山姜根系較淺,勿栽植過深,約半個月萌發新芽。
施肥:移栽成活後,進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餅肥。每月1-2次,9約進行追肥,翌年4約在施肥。
實生苗可在定植後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後1年長成株型良好、具有觀賞價值的株叢。